《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第31节作者:
魇之侠 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杨宝,性情善良。九岁时,到华阴山玩,见一只黄雀被鸱枭(也就是猫头鹰)欺负,坠落于地,身上伤痕累累,在地上挣扎哀鸣,但始终飞不起来,又被蚂蚁咬啮,苦不堪言。杨宝善心大发,将黄雀拿起来,抱在怀里暖着,带回家中,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房梁上。半夜,黄雀忽然惨叫,杨宝点灯查看,见有蚊子骚扰黄雀,叮咬它的伤口,于是将它拿下来,放进装头巾的盒子里,给它喂小黄花。这么细心照料十几天,黄雀渐渐伤愈,羽毛也丰满起来,煞是可爱。而后振臂飞翔,白天出门晚上归来,仍旧住在巾盒内,如此很多年,黄雀成了杨宝的最忠实的伙伴。
忽然有一天,黄雀带了一群小鸟飞来,鸣叫不已,绕堂盘旋飞了好几天才离开。杨宝觉得很奇怪,但不以为意。半夜三更时分,杨宝正在读书,一位黄衣童子飘然而至,说道:“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当日奉命去蓬莱办差,半路被猫头鹰所伤,承蒙您的救助,我才得脱大难,王母娘娘知道您的善举,特命我前来赏赐。”杨宝再三拜谢。黄衣童子将四枚玉环相赠,说道:“这玉环乃是至宝名器,可保您子孙品行高洁富贵荣华,位列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四世不衰。”
后来,杨宝博学仁孝之名大闻于天下,举孝廉入仕做官。杨宝的儿子杨震,杨震的儿子杨秉,杨秉的儿子杨彪,祖孙四代都位列三公,成为举世瞩目的名门望族。杨震去世下葬的时候,有一只大鸟从天而降,无数只黄雀尾随其后,哀鸣许久才飞走。举世皆惊,都说是杨家仁孝感动天地,才招来鸟儿祭奠。名士蔡邕听说此事,曾感慨道:“昔日黄雀报恩而至,奇哉!”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结草衔环”典故的由来啊!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
日期:2010-4-4 11:23:00
106、鹅笼书生奇幻录
东晋年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许彦,背着家养的几只鹅去集市上卖,途径绥安山,遇见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躺在路边呻吟,许彦心善,问他怎么了,书生说脚受伤了,疼痛难忍。许彦想帮他,书生笑道:“那我钻进你的鹅笼里,你背我到集市上医治不就行了?”
许彦还以为他开玩笑,背后鹅笼那么小,他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可能钻的进去呢。书生笑了笑,轻轻一跳,真的进了鹅笼。许彦扭头去看,书生的样子也没缩小,跟几只鹅坐在一起,鹅也没惊。更奇怪的是,许彦也不觉得沉,不禁有点犯嘀咕。
那书生轻敲鹅笼:“走吧,哥们儿,还等什么呢?”
许彦觉得这书生面善,肯定不会害自己,也就坦然继续前行。
走了很久,许彦放下鹅笼在一棵大树下歇息,那书生也从鹅笼内出来。长夜漫漫百无聊赖,书生说道:“哥们儿,要不我弄些酒菜喝几杯吧?”
许彦说:“那敢情好,不过——”
“不过”还没出口,那书生已经从嘴里吐出一个大铜盒子,打开一看,里边酒菜齐备,珍馐美味琳琅满目。盘子碟子都是铜制的,古朴典雅,菜肴异香扑鼻,世所罕有。
许彦也不客气,拿起来就吃喝起来,二人推杯换盏,不一会儿已是酒意微醺。书生又说:“这么喝酒也没啥劲,我有美女相随,把她叫出来陪酒你看怎么样?”
许彦自然说好了。书生一笑,又从嘴巴里吐出一位小美女来,年约十五六,衣饰华丽,清丽脱俗,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陪二人喝酒聊天,许彦也乐开了花,不时略近芳泽心猿意马。
那书生有点喝醉了,躺下就睡着了。
美女凑近许彦,趁势抛了个媚眼,说道:“我跟这书呆子虽然结婚了,但感情早就破裂了。”
许彦一听,心跳加速,还以为美女要勾引他。
美女接着说:“我也带着一个帅哥呢,我老公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我把情人叫出来喝酒,你待会可别乱说话啊!”
许彦不禁瞠目结舌,美女也从口中吐出一个男子,二十三四岁模样,相貌英俊,举手投足间儒雅风流,和许彦寒暄片刻就熟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话匣子一打开,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
那书生在一旁翻了个身,大家都有点紧张,小美女赶紧又吐出一个帐篷,把书生罩住。小美女无奈地说:“不行了,我老公得我陪着睡觉啊,要不你们先聊吧。”说罢,钻进帐篷和书生共寝。
那位帅哥不以为意,悄声对许彦说:“这小美女虽然待我有情有意,可惜就是有老公了,搞得我很不爽啊!我也带了一个妞,这会趁他们俩人睡着了,我把她叫出来私会片刻,你可别说漏了啊!”
许彦也只好点头答应。
那帅哥也口吐一位美女出来,二十多岁的样子,丰满艳丽妖冶动人,坐下来就举杯饮酒,跟那帅哥调笑亲昵了很久,许彦在一边看得羡慕不已,心痒难耐。
忽然,帐篷内那位书生有动静了,帅哥警觉,说道:“不好,这二人要醒了,春宵苦短啊!”摇头叹息,把身边的丰满美女吞进口中。不一会儿,帐篷里的小美女出来,对许彦说:“我老公要醒了,你待会可别乱说话啊!”说罢,将大帅哥也吞了进去。独自坐到许彦身边,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书生伸着懒腰从帐篷里走出来,笑道:“喝多了小睡片刻,让你枯坐喝酒,真是不好意思了!今天不早了,我们该分别了。”说话间,把小美女吞了,又把大铜盒子以及酒壶碗碟都吞了进去,只留一个铜盘,直径二尺左右,雕饰精美别致,捧着送到许彦面前,说道:“仓促间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铜盘您留着做个纪念吧。”许彦推辞再三,只好留下。那书生忽地不见了。
太元年间(376年-396年,是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许彦做了兰台令史,把这个铜盘送给侍中张散,张散仔细观察铜盘的铭文,上面写着“永平三年制”。(永平三年是公元六十年,东汉明帝年号。)
这一篇“鹅笼书生”是《续齐谐记》中最传神也最有名的一篇,为后世文人所重视,现在读起来,仍觉得妙不可言。据说此事来源于佛经故事,我没有考证到原始出处,但该故事之浪漫、新奇,足令人浮想联翩。
注:
兰台:汉代宫内藏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东汉时班固曾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又唐中宗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
日期:2010-4-4 21:24:00
107、空山石响
山东高唐县郊外有一座鸣石山,绝壁陡直高耸入云,人们敲打山石,竟能发出清澈悦耳的声音,闻之令人心旷神怡。晋太康年间(280年四月-289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共计10年),隐士田宣在山谷之下清修避世,餐风饮露怡然自得,没事的时候,经常有节奏地敲打山石,叮叮咚咚,空山幽谷间顿时仙乐飘荡。每次敲打山石的时候,田宣总隐约看到绝壁之上,有个白色身影在窥视,跟着韵律翩翩起舞,乐声停止才离去。(多么像《天龙八部》上面无量玉璧的仙人身影啊!)
田宣觉得好奇,就找来山里的樵夫,教他击打山石,自己爬到山上守候。那白衣人果真又来了,田宣一把拉住不放,非要问他是什么人不可。
白衣人笑道:“在下姓王,草字中伦,卫国人,周宣王(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时间(前827 -前781 )。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时入少室山学道,因为经常奉师命去蓬莱、方丈等仙岛,经过这里,听到这空山石响,沁人心脾,一时好奇,这才飞身降下偷听的,兄台勿恼啊!”
田宣哪里还敢“恼”?高兴还来不及呢!在这荒山绝壁隐居是为了什么?难道真的想当打击乐大师啊?当然是想寻仙求道啊。这下遇到真神,无论如何不能错过了!
田宣当即下跪,请他教授道术。王中伦本不愿答应,可谁让自己是个打击乐迷呢,白听人家敲石头那么多天,总得意思意思啊!无奈之下,留给田宣一枚雀卵石,飘然腾云而去。
田宣手捧雀卵石研究半天,终究不明所以,后来怕丢了,含在嘴巴里,这才发现小石头的威力,居然不觉得饥饿!如此,含着雀卵石一百天,一直神清气爽不饮不食,不但不饿,精神头儿反而更好了,于是乎,田宣继续演奏山石打击乐,比以前更卖力了,可惜的是,神仙再也没来过了。
我敲,我敲,我敲敲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