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第37节

作者: 魇之侠
收藏本书TXT下载
  登时天旋地转如坠无底深渊,忽然见到光亮,这才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端坐在原来的地方,老者还在面前坐着,外面已然天亮了。
  “轰”地一声巨响,丹炉爆炸了,紫色火焰腾空而起,房屋顷刻被焚毁。
  老者叹道:“你误我大事啊!”
  说着,提着杜子春走出火场来到庭院,把他扔进大缸里边,冷水一浇,杜子春如梦初醒。
  望着被火烧得只剩残垣断壁的房屋,老者有些丧气:“你的心,欢喜、愤怒、哀伤、畏惧、恶念、欲望你都能忘记,可就是不能忘却爱啊!如果你坚持到最后关头一声不吭,不但我丹药大成,你也能飞升成仙得道啊!唉,这世上真是仙才难遇啊!我的丹药还可以重新修炼,你却不能留在这儿了,快走吧!”
  杜子春怅然若失,苦求不允,只得道别。他悄悄瞥了一眼废墟里的丹炉,见丹炉已经碎裂,中间部位竖起一根手臂粗的大铁柱,长达数尺,老者正脱去道袍,用一把小刀细心地削着。

  杜子春返回家乡,惆怅不已,深深悔恨自己不争气,最后关头忘了誓约,导致功败垂成。他不再留恋人世繁华,决定再去寻访老者虔心学道,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他跋山涉水独自爬上云台峰,环顾四周景色依旧,但老者早已不知去向。但见山峦叠嶂清流蜿蜒,渺无人烟,他踟蹰良久,洒泪而还。
  “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出离爱者,无忧亦无惧。”
  这是我看电影《双瞳》片尾引的一句话,比照《杜子春》的故事,令人神思飘渺啊!
  唐牛僧孺《玄怪录》

日期:2010-4-9 1:31:00

  117、回魂夜
  纪晓岚的表叔王碧伯死了老婆,江湖术士对他说:“夫人阴魂不散,今夜子时就当回魂,你们家人要是害怕的话,就躲避出去得了,免得触了霉头犯了忌讳,影响她投胎转世。”
  王碧伯吓坏了,回家一说,一家人炸开了锅,都说还是躲出去的好。于是乎,一大家子浩浩荡荡赶到亲戚家“避鬼”,动静很大,街坊四邻没有不知道的。
  当天晚上,一个小毛贼化装成女鬼模样,翻墙越户,进入王家,他早知道家中没人,大大咧咧肆无忌惮,翻箱倒柜搜罗银钱珠宝。这时,忽听门外异动,一个大汉也化妆成厉鬼模样,撬门而入,口中还呜呜咽咽装鬼哭。前面那个小毛贼吓得毫毛乍起,赶紧向庭院外跑,恰巧碰上“厉鬼”大汉,想必二人的化妆技术都很高明,一个比一个化得像鬼,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惨叫,都口吐白沫晕了过去。

  第二天,王家人回来,见院中躺着两个“鬼”,起初惊惧不敢上前,后来一琢磨,这大白天的,即便是回魂,也不能是俩鬼啊。于是一家人相互壮胆,冲上前去,这才发现是两个毛贼,穿女人衣服涂脂抹粉极为诡异。一家人哭笑不得,一起上去你一拳我一脚将他俩一顿臭揍,而后绑赴官府治罪。一路之上,看热闹的成百上千,看着两个汉子的尊容,都啼笑皆非莫不绝倒。足见回魂之说,虚妄不已。

  回魂夜行窃,这俩哥们儿可真有一套,可惜哥儿俩想一块去了,如果约好了一起行动,恐怕王家就要被洗劫了。我甚至想,那个江湖术士会不会是毛贼一伙的啊?
  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

日期:2010-4-9 11:38:00

  118、凿壁借光:闻《诗》解颐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贫如洗,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想读几本书,连蜡烛都没有。也亏得他狡黠,知道邻居家每夜烛光通明,就心生一计,用凿子挖墙,把墙掏一个洞,邻家烛光透了过来,他就抱着书本凑到光亮处如饥似渴地看。
  本乡土老财文不识(这名字起得真牛),祖传家业富甲一方,祖上似乎是书香门第,存书不少。可惜文不识是个十足败家子,大字不识一筐,整天坐收地租吃香喝辣,也懒得看书,藏书楼结满蜘蛛网,都懒得打扫。
  匡衡听说后,主动来文不识家帮工,事先声明不要工钱。
  文不识也没后来的“周扒皮”那么黑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孩子,你是不是饿傻了?我这儿就算管吃住,工钱可从没克扣过人家啊。”
  匡衡笑道:“文老爷,我不要工钱是真的,不过,你家的书得让我看个够。”
  文不识感慨不已,甚至有些自惭形秽,他不但同意匡衡在他家藏书楼博览群书,还资助他外出游学,遍访名师。几年后,匡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文不识不识字,却境界不俗啊!)
  匡衡尤其擅长谈论评点《诗经》,不管有没有文化的人,听他谈论诗经,那是浅显易懂精彩纷呈,精妙之处眉飞色舞,连身边的人都会被感染,都有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之感。当时有人称赞道:“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是匡衡的小名,大家都以小名亲切地叫他。听他谈论诗经,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忘却烦恼忧愁,境界之高,比现在的《百家讲坛》有过之而无不及。

  镇上有一人对诗经也很有研究,匡衡就邀请他来“打擂台”。二人很庄重地脱掉鞋子,长跪于席上,相对而坐,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辩论质疑,半斤对八两,针尖对麦芒,围观群众听得心潮澎湃拍手叫绝瞠目结舌心醉神迷,最后,那哥们儿撑不住了,理屈词穷之下,仓皇逃走,连鞋都穿倒了。匡衡棋逢对手辩论得正过瘾呢,哪里肯放他走,赤脚下地追上那哥们儿一把拉住,说道:“哥们儿别走啊,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接着唠啊!再唠十块钱儿的!”

  那哥们儿红着脸说道:“没词儿了!我回去再读三年书,到时候接着唠!”
  匡衡很认真地说:“恩,一言为定了!”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最原始记载啊,匡衡境界之高,我辈不能及啊!孔子闻韶乐,三月不识肉味,那也就孔老夫子自己爽;匡衡给人讲诗经,把欢乐带给大家,似乎更胜一筹啊!
  注: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山东省邹城市人。祖籍东海承(今苍山兰陵镇),至匡衡时,始迁居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关羊下村。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西京杂记》西汉 刘歆著 晋 葛洪集


日期:2010-4-9 17:51:00

  119、东海孝妇
  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女子名叫周青,丈夫早死,周青矢志不再改嫁,奉养婆婆无微不至。婆婆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又一贫如洗,周青任劳任怨,白天下地耕种,晚上做针线女工赚钱贴补家用,只要婆婆稍有不适,周青就嘘寒问暖侍候妥帖,婆婆感动不已,经常劝周青改嫁,离开这里穷家,再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周青都一笑置之。婆婆还有一女早嫁,女儿也过得清苦,很少省亲回娘家。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苦,但也勉强过活。

  后来,婆婆得了重病,周青穷尽家产请名医诊治,但都无济于事,婆婆苦不堪言,又不忍心媳妇受苦遭罪,心一横,半夜自缢而死。
  她这一死不打紧,久未露面的女儿却不问青红皂白,非要诬告嫂子虐杀亲娘,上告太守。太守刚刚到任,也没体察民情,稀里糊涂,就想当然地认定周青是毒妇,百般拷打之下,周青屈打成招,被判死罪。
  狱卒于某,是周青家邻居,深知周青人品为人,就向太守求情:“大人下车伊始未明下情,周青是我邻居,十几年守寡精心侍奉婆婆,远近都称之为孝妇,人人称赞啊,她怎么可能害死婆婆呢?其中必有蹊跷,请大人明察。”
  太守大怒:“你懂什么?是女儿亲还是儿媳妇亲?死者亲生女儿来告,那还有假?天理人情,本大人无不洞察,还用你聒噪?再胡说告你同谋!退下!”
  于某无奈,怀揣周青的诉状到城隍庙哭诉一番,怅然离去。后来,周青果然遇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