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第47节作者:
魇之侠 华表: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装饰用的巨大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为石造,古代早期也有木质的。柱身往往雕有纹饰。
燕昭王墓位于今河北易县桥头乡东张家庄村南750米处,海拔高度117.8米。该墓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墓顶有石砌建筑根基,封土为活土,形似一山丘,底径约150米。墓前原有清同治七年(公元l868年)所立“燕昭王墓碑”一通。现已毁,传为战国燕昭王陵。《弘志易州志》有记载,现保存基本完整。
日期:2010-4-15 19:10:00
136、李通判
广西李通判,家资百万财雄一方,家中金珠宝贝堆积如山,广厦千间良田万顷,豪富奢华。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娶了七房妻妾,个个花枝招展美艳不可方物,时常左拥右抱高楼饮宴,坐享齐人之福。可惜好景不长,李通判二十七岁就得了急病去世了。家人奴仆四散,偌大一处宅院,只留下七个小寡妇和一个七十多岁忠诚老实的老仆,勉强过活。老仆从小看着李通判长大的,感情很是深厚,乍逢巨变,老仆伤心欲绝,于是禀告七位主母,请和尚来念经超度做法事。七个小寡妇没经过世面,自然应允。
超度法事还没结束,就听外面一个道士在聒噪,老仆很不耐烦地出去,见道士说要化缘,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这道士好不通情理,我家主人新亡,刚请来和尚做法事,超度主人亡灵,你化缘也不挑挑时候?赶紧走吧,我很忙,没工夫招呼你。”
道士也不介意,笑道:“做什么超度啊?我知道你思念旧主,所以特来做法施救,可令李通判死而复生!”
老仆半信半疑,赶紧进去禀告七位主母,七个小寡妇很激动,也不管念经的和尚了,一起出去迎接,不料,道士已经不见踪影。老仆四处寻找,杳然无踪,不禁更加信服道士不是凡俗之人,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好言留住道士。七个小寡妇也埋怨他。
第二天,老仆到集市上买东西,正巧遇见了道士,喜出望外一把拉住,说道:“仙师原来在这儿,昨日我多有冒犯,七位主母骂得我半死,怪我怠慢仙师了,今日再见可不是有缘?万望仙师大发神威,救救我家小主人吧?”
说罢,就要跪下,道士连忙阻止,说道:“救你家主人不难,可是阴司有规矩,使一人还阳,必须找人代死,否则断不能成事。我担心你家没有替死的人啊!”
老仆一听,也觉兹事体大,拉着道士回家,请他客房歇息,然后赶紧到上房禀报。七个小寡妇一听说要找替死鬼,谁都不敢言声了,面面相觑默默不语。老仆叹息一声,说道:“七位主母青春年少,去做替死鬼当然不成,老奴年迈衰朽,早活够本了,我替主人去死!”
七个小寡妇假意哭了两声,都心花怒放。
老仆到客房告知道士,道士说道:“你做替死鬼,必须做到不害怕不后悔才行。”
老仆笑道:“仙师放心,我想好了。”
道士喟然长叹,感慨不已,约定三日之后做法,七日后可救活李通判。老仆还有三日好活,为交代后事,和亲友一一道别,声称自己命不久矣。自然有亲友觉得老头脑子进水老年痴呆,老仆也不介意。
途径关帝庙,老仆进去叩拜,虔诚地祈祷,慨然说道:“关老爷,我一辈子最信您了!我要替我家小主人死了,求关老爷保佑道士做法成功,救我主人还阳!”
话音未落,一个赤脚僧人走出来,上下打量他,喝道:“你满身妖气大祸临头了!恩,你是个诚实忠厚之人,我是佛门弟子岂能见死不救?”
赤脚僧人交给他一个小包袱,让他揣在怀里防身,不到危机关头不要打开用,老仆惊惧不已,但还是揣在怀里。走出关帝庙,忍不住打开来偷看,是五个铁爪系在一根绳索上。老仆不解其意,但宁可信其有。
三日后,道士在院内设坛施法。老奴独自进入灵堂,七个小寡妇将房门紧锁,老仆的床也搬了进来,和灵柩相对而列,老仆躺了上去,有些忐忑不安地四处查看。
道士在院内法坛上端坐,口中念念有词。七个小寡妇在一旁看着,大气也不敢喘。
灵堂内,老仆觉得阴风阵阵,床下瑟瑟缩缩有动静,只见两只黑漆漆的恶鬼从地面上蹿了上来,眼睛深陷发出绿色的光芒,通体长着短短的毛,头大如车轮,但身体很短小,通高两尺多。老仆吓得脑门冒汗,浑身发抖不敢动弹。两只恶鬼看了看他,转身扑向灵柩,张开血盆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开始啃咬棺材,片刻功夫,棺材被咬开,两个恶鬼扶着李通判的尸体坐了起来,上下其手揉搓李通判的肚子,诡异的事出现了——李通判苏醒了,好像大梦初醒一般,伸了个懒腰,脸上是奇怪的笑容。老仆一阵狂喜,却觉得有点不对劲,赶紧跟他对话几句,却分明是道士的声音!
老仆脑子“嗡”地一声大了,暗暗惊呼:“糟了!关帝庙那和尚说中了!”
老仆掏出小包袱,五爪飞出化为金龙,将老仆运到房梁之上,老仆几乎晕厥,但强自镇定,目不转睛地往下看——两个恶鬼扶着李通判走到老仆床边,发现老仆不见了,一阵怪叫,抬头一看,见金龙缚住老仆,不禁喝道:“糟了,失败了!”歇斯底里还是道士的声音。
“李通判”和两个小鬼狂怒不已,将老仆床上被褥撕个粉碎,而后张牙舞爪,就要飞身而上攻击,正在这时,一声巨响房梁倒塌,砸在恶鬼身上,老仆也跌了下来。惊魂未定之下,四处查看,灵堂内空荡荡的,灵柩也完好无损,两个恶鬼早不见踪影。
七个小寡妇在外面也听到巨响,赶紧打开灵堂门锁,老仆跑了出来,告诉他们情况,都惊诧不已。众人再看院中法坛上的道士,早七窍流血浑身冒烟,像是被雷劈死的。背上有硫磺写的几个大字:“道士炼法易行,贪财好色,犯天条而诛之!”
清袁枚《子不语》
日期:2010-4-15 22:28:00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日期:2010-4-15 23:20:00
137、柳毅传
唐高宗李治仪凤年间(676年11月-679年6月),书生柳毅,进京赶考没有考中,倒也没有心灰意冷,决定返回故乡湘水之畔再读三年书,誓取功名。他有朋友在泾阳(今属陕西)做客,离长安不远,柳毅决定去和朋友聚一聚,而后启程返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