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事生涯全纪录》
第5节

作者: 焱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妈妈带着我改嫁,继父对妈妈非常的好,因为女儿这么大了,早晚要嫁人,或许想我早一天出门子(结婚)就少一份经济负担,开始为我物色婆家。大表姐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业和亲事,在那里我先考进了一个商业中专班,后来大姐说还是读大专吧,中专将来怕不行。大姐在那时就是我的人生航向的引航灯,从来没人给我出过主意,我就像一个流浪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我汲取着大姨和大姐给我的亲情的营养(除了大姨就是老姨对我好,其他的亲情比较淡漠,因为家境贫寒,农村里好的也没好到哪去,亲戚也不敢靠前是可以理解的。)。(我一直都非常听大姐的话,直到现在我也已经满鬓霜华。因为我知道大姐的善良,知道大姐会真心为我着想,是永远都不会害我的人。)我就去了那个小城的电视大学,补习我从未学过的高中的课程。那是一段我有生以来比较刻苦、比较用心的学习生涯。期间我没有时间考虑找婆家的事,因为东北的治安那时不是很好,我很晚才能放学,我就穿小表哥不穿的羽绒服、戴表哥剩下不要的棉帽子。那段日子一直不化妆(女孩都爱美,我长的黑,一直喜欢化妆。),把自己扮成一个男孩的摸样,为的是晚上放学路上安全。高中三年的课程我在7个月内连滚带爬、囫囵吞枣的撸了一遍,数学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能背的地理、历史、政治我起早贪黑的背。那一年考试我得了169分,分数线是250分。当时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硬着头皮我又学了一年,或许给我最大鼓励的是,班里有读过高中的一个人,却只打了一百二十几分,我想我还没读过,但还比他分数高那么多。转眼又一次考试,我连唬带蒙的打了252分。本来以为按以往的分数段手拿把掐的能上去了,可结果收音机里公布分数线上调了(调了多少分我不记得了,就是高于往年的250分分数线,当然也高过我考的252分。),我彻底的没了动力和勇气,哭了个天翻地覆之后,痛下决心从此放弃。为了不成为妈妈和继父生活中的负担,我开始思考要独立,我要走我自己的路。因为心里牵挂着父亲,我放弃了几次在这个小城大姐为我张罗的相亲,大姐是个有头有脸的人,为我张罗的都是家里条件好、工作好的。(但是那时候自己单纯的不得了,直到后来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时,只要一说到谁谁家里条件如何如何,工作如何如何我心里就觉得太俗,其实当时主要是因为涉世未深,还不知道生活是需要经济基础的,不是只有精神上的爱恋就可以过活的。) 在大姐的帮助下,我离开这个我生活了2年多的小城,去了一个对于当时的我和母亲来说都是很遥远的地方,天津的一个小镇。(这个镇不在我心中的故乡之列。)临行前,我去了我的第二故乡,和我蹲级时一直在她家小吃部吃午饭的好友道别,夜幕降临,两姐妹默默的在街灯下行走,她背着家人偷着给了50块钱(小吃部有时候她收钱,我猜是偷着留出来的),在那时,50块钱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现在的500甚至是5000块钱,是很大的数字。(这件事是我铭记一生不会忘怀的事,这个人也是我一生不可能忘记的人,如今尽管遥远,尽管忙碌,却会时时思念。)第二站我到了哈市,当时我的第一同桌在哈市上学,她是一个偏内向胆小的女孩,很少离开学校附近的区域,我们当时不知道会分别多久才可以再见,她带着我去了植物园,带着我走遍她的校园,校园的喇叭里放着<萍聚>,好像专门为了我们的别离。分别之际,他送我一条她老婶从上海专门为庆祝她考上学给她邮的裤子。还坚持送我到哈站,我担心在夜色中独自回校的她不安全,也因未知的未来。想想自己的的次次别离,在渐渐远去的列车上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样一路到了天津,辗转到了目的地。(期间经历了一次被天津北站站前小摊的卖货的老头--不敬了啊,呵呵,指错路的经历,从那时起才知世上还有坏人。后来觉得他是故意告诉错的,因为我要去的车站就在那往西走不远,他指给我的却是向东。我当时没想什么,走了一段正好遇到一个交警,就又问了一次,交警告诉我了不同的方向,我想还是相信交警吧,就返回去了。)我去的是一个当时经济比东北发达不知道多少倍的小镇,那里的人那时就有小汽车,就有我那时还没见过的大哥大。我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换了两份工作,那是我人生的做早的打工生涯,当时为了省钱,本想春节是不回家的,但妈妈来信说有考试,要我尽快回去。我就辞了工作,匆匆踏上了回归第三故乡的旅程。当我见到分别仅几个月的妈妈的时候,我惊愕不已,在我离开时还是黑发的她,居然已是满头发白。母女抱头痛哭,妈妈和我释说,不是因为考试,是因为想我,惦记和担心闺女,不知道我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只知道是一个很远的地方,不知道我在那受没受人欺负,安不安全,就和大姐商量把我用善意的谎言叫回来了。


日期:2010-9-16 21:04:00

  可是当时的我虽然比较懂事,却并不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我没有每天在家里陪着那么牵挂我的妈妈,我跑出去找表妹,看大姨,找我的月姐(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结识的月姐。)。(现在我早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也终于完全理解 了一个做母亲的心,但却再也没有陪伴母亲的机会了。)转眼春节过了,转年(93)的3月17号,我到了那个边陲重地,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是我大表姐通过关系帮我找的。在这里我开始了新的学习历程,更加的发奋努力,冥冥之中像有神佛相助一样,我迅速的掌握了可以让我生存的知识。在这里我沐浴着国界的阳光,我走在江边望着不远的异国,展开我新的憧憬和梦想。


日期:2010-9-17 20:08:00

  这次妈妈没有那么牵挂,我也在渐渐的积累和长大,后来和我一起去的两个人都回去了(回我的第三故乡,我们当时一起去的是3个人。),都没立足在那,只我一个弱小的女孩留在那个美丽的小城。经验和能力在点滴的提高和积累,在一个早晨的阳光中,我在街上偶遇到我的一位恩师,后来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姐姐之一。这位姐姐教了我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没到休息的时候,叫我去家里,给我做好吃的。(当时这位姐姐租房子住,租的是一个房子里的一个房间,我和姐姐、姐夫和孩子挤在一个小茶几边,初来陌生的环境,远离亲人,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心里也不会感觉孤单了。

  这年的金秋季节,我如愿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满眼满心的新奇,对于我来说这是梦里都没有梦到的机遇。在那段时间,脑子出奇的聪明,记忆出奇的好,我的能力一直在迅速的提高,生命中的第二个变为现实的梦境就在这之后不久出现了。。。(待续)

日期:2010-9-17 20:25:00

  第一次出国的欣喜在心中还未燃起,就被思念浇灭。我思念为我含辛茹苦的母亲、我思念孤单的父亲、也思念大姨(至今我还保存着这次离家大姨给我的钱,有一毛的、两毛的,有一块的5块的,很多钱,但都是大姨攒的嘎嘎新的钱,在后来的生活中几次遇到困难,我都没舍得花掉这些钱)、大姐和我的好友。那个时候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能力也有限,根本没胆量向经理(现在都叫老板了)借大哥大(最初的无线电话,比现在的手机要笨拙和大很多),家里只知道我出国了,从此和家人在很久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我尝试过写信,但一问,可一封信要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才能到达国内。我望着江那边的祖国,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思念祖国,离开祖国之后,祖国在我心里第一次有了像母亲一样的感觉。原本说好一个月就让我回国,可经理为了节省出入境的费用,一直快到半年都没有让我回去,后来我才发觉,他根本就是蒙我,根本就没有打算让我回去的意思。我所在的公司和其他两个公司共同租赁的一所民宅作为办事处,其中一个公司有一个和我一样新来的男孩子,他来回过境的同学比较多,我就托他帮我传递我写给家人和友人的信件,另外痛经一直在继续,有一次疼得差点昏厥,他像哥哥一样为我烧开水端到我的面前,在那样一个商品匮乏(90年代初,国内已经是欣欣向荣,不再像我童年时,商品已经应有尽有,可我去的那个国家,轻工业非常的落后,蔬菜水果匮乏,来回过境,带的最多的就是蔬菜和生活必需品。而且其他很多商品也很匮乏)的国家还尽量给我做病痛中我能吃的食品。他是我一个初中好友的大学同学,也是我那好友男友的4弟(他们在班里较好的5个人,他排在老四。我好友的男友排三),当时我的这位好友也和我在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城市,与她相比我还算是坚强的,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偷偷的哭泣,那时那里的治安不很好,我们一般都不敢一两个人出去,为了去宽慰她,偶尔和这位男孩我们就壮着胆去看望我的好友。就这样,在异国我们三个结下了更深的友情。


日期:2010-9-18 21:30:00

  那时我和我的好友都没有相机(那时我生活的小城,一般家庭都还没有
  到买相机消费的生活水平),那个男孩家里条件好,他的父亲也是位官员,他从
  国内带来的相机。慢慢适应了孤单(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内心没有安全感,加上
  有太多的思念,在异国,我的思念会很轻易的泛滥,会思念在异乡思念的人,也
  会思念在异乡想不到的人。总之,空间的距离并不远,但心里面感觉和家非常遥

  远,隔着不可逾越的国界,心里会感觉莫名的孤单),我们三个会偶尔结伴出行
  ,在异国的绿荫下、草地上、雕像边。。。都留下过我们稚嫩的笑容。我们也会
  弄点东西,到市场上去卖(除了生活费,当时经理还没给发工资,年纪太小,当
  时都不敢张嘴去要),赚来的钱我们想给家人和好友买一些纪念品,等回国的时
  候带回去。我们几乎转遍了那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里的大小商店【那里的商店当时

  会有午休和星期日的休息。在我们国家是根本就没有的,那时心里还真的想不明
  白,为什么这样一个懒惰的国家,还能够富强,因为当时的我还没有打开眼界,
  除了我生活的小城的生活水平,还没见过大世面,在我心里,那个国家我们所在
  的城市的生活,是我所住过的3个小城十几年都追不上的。当时没想到后来的金
  融危机,让我们的祖国很快赶上并且超过了他。(后来经历的多了,在我内心深
  处,就一直以我的祖国为荣,一直为我能出生和生活在这片国土上而感到万般的

  幸运)】,计算着身上的钱,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当然是回到办事处,不是家乡
  )。一个冬季过去,当初经理说好的出国的每天的补助和第一次出国的服装费等
  等都没有见到,只给我每月很少很少的工资。我们三个越来越觉得经历是有意在
  拖欠,直到最后拖黄了。我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我们
  分别找到借口和机会相机返回了祖国,也是春节临近,回家过年,谁都无可厚非
  。


日期:2010-9-19 21:04: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