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一堑,你长一智——一个80后MM米国留学血泪汇集的经验之谈》
第21节作者:
杀过木马翻过围墙 日期:2010-11-21 02:09:42
不仅如此,美国食物太肥腻,大多还有少许激素,稍不留神,体重就蹭蹭的往上窜,plus适应学习生活的压力。刚来时的朝气活泼,便很容易被黑眼圈,亚健康取代。所以同志们,游泳是必须地!
日期:2010-11-21 02:11:42
日子咻的一下便pass by。在M师姐和P师姐的热心帮助下,我的新生活很快的settle down。经过“实地考察”免费蹭了几个星期的学生宿舍之后,俺彻底放弃搬去校外租房的念头,决定扎根在系楼对面的研究生宿舍。学校的offer letter夹带着housing department给的合同介绍,介绍学校提供的各种不同规格宿舍,研究生宿舍,本科生宿舍,scholarship 宿舍,有厨房灶台可以开火做饭或是没有灶台的;单人间,双人间,甚至包括对室友的要求或者preference都可以填到申请表格之上,housing的工作人员会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要求,总而言之,选择多多,自由多多,空间多多。美帝的人性化不由让我想起自己悲催的大学四年宿舍生活。虽然每年只要800块人民币的住宿费,可是室友七人挤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没自由,没暖气,没热水,没有选择,冬天捂被子,夏天喂蚊子。对比之下,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品质陡然提高了太多,档次最低的双人间研究生公寓已经让我心满意足,而每月两百多刀的住宿费用,也只是占奖学金的六分之一而已。于是俺大笔一挥,把自己名字的拼音签下来美国后的第一份合同。
我的室友包括一个台湾同胞Jean,一个韩国姐姐Sun young,还有一日本女生Saky。俺和日本女生住在靠外的卧室。这是俺和东亚各国际友人生平第一次亲密接触。听着她们讲电话,我仿佛置身于台湾偶像剧,然后穿梭到韩剧,接着又上演日剧, 相似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让这个宿舍看上去很是和谐,四袋大米,四个电饭锅,四瓶酱油,四盒99美分盐,整整齐齐的摆在厨房。整个宿舍楼也异常之热闹,新人之间似乎都非常的友好和social,忙着自我介绍,忙着认识新的朋友,寻找新的圈子,勤勤恳恳的给自己制造已经安定的感觉。时间如同一班绿皮火车一般,不紧不慢的向前开去。
日期:2010-11-21 02:13:34
选课
美国的信息化普及很高,和中国截然不同,学校的网站成了学生处理事务的主要平台,方便而快捷。开学前的头号大事是选课。早在寒暑假期间,学校便会把下学期所有系将开设的课程公布,如同自助餐厅里面一盘盘即将上桌的菜肴, 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课程大概都一一列出,供君自由选择。学生量力而行,填好选课表,经advisor同意,签字之后,递交表格便可以在网上自行选课。 而对于拿奖学金的研究生,“自助餐厅”便不再那么“自助”了,取决于导师的个性。有的教授对学生的选课比较有想法,有的教授注重学生自主和兴趣,不要太过离谱的课程,都可以选上。
菜肴有合口味之分,而教授教授的课程也必须合乎学生的口味。于是在中国从未体验的搞笑现象便出现了,popular的课程没到截至日期之前就被学生一抢而空,而有些课程无人问津,面临被取消的危险。有些授课一般的教授为了保证生源,每每在前学期的期末,就开始主动拍学生马屁。或是给全系学生发广告email,介绍自己课程,要么在走道里如推销员一般,热情的和学生搭讪。美国的教育体制,足以让你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教授其实和学生差不多,生存压力并不小,“服务质量”受监督。从某种意义来看,美国的教育更像是是一种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商品,讲究实用,优胜劣汰,物必须有所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