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与同事讲清事由并一再强调只是帮衬之意,同事也不再勉强,我吃了她的产品后顺便介绍个别好友也去她那拿了产品,后来让同事有些感激动了恻隐之心,建议我还是在香港拿货可靠一些。
丈夫从香港拿回的安利产品的确有所分别,不光那形状外观味道不一样,吃下的剂量也是严格控制,与大陆安利人所讲的一粒不行吃两粒,两粒不行吃三粒的服用方式确实有点不一样。想想大陆的安利产品都是美国授权在上海某地生产,脑袋活络的中国人生产过程中当然要活络调整了。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因地制宜。
在实施经济节约制裁后,丈夫做得很好基本妇唱夫随,按我吩咐的方案每月拿回基本生活费用,其余的拿去还给银行以及支付大儿子的抚养费,我两的生活“斤斤计较”。
对于节俭,本身耳熏目染从穷困环境走出来的我吃苦耐劳似乎已是本性,只是再次发扬了我们的传统美德而已,屛弃婚前奢侈腐败的小资生活,恨不得把一分钱瓣做两半来花。
在1年中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有去过1次酒吧;没有去过1次旅游。。以最低的生活消费过上了日子,并象当年母亲一般把简单的菜式可以复杂化。
其实,只要心情愉快,这点苦是算不上什么的,反而还有种挑战的愉悦感。只是这种不乱花钱的习惯一旦养成,得来的好处真是不知不觉。
有个调查报告:依靠自身发家致富的富豪95%都是节俭的。反过来说那些不节俭的人即使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如果他有花钱大手奢侈的习惯,那是不可能会有多少大量的不动财富囤积的,既然你有这奢侈习惯,那一定象是你财富袋上的一个洞,越奢侈洞就越大,而一旦在你不走运倒霉的时候,这个洞却不太容易很快收拢。
而任何人,也都不会总是走运。
日期:2010-08-08 16:21:38
山姆
(一)
在我们久等孩子无果的情况下,寂寥的我想起多年来的愿望,养一只狗。从小家境贫寒受人歧视,狗狗们却是我们童年的好伙伴,在深圳一些孤寂的日子总希望养只小狗在身边,只是条件无法许可。现在终于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托付朋友后真正觅得一只3、4个月大的英国可卡犬,第一眼就非常喜欢。这是一种中型猎犬,个性活勃帅气,我们给它取名“山姆”,毛色是纯正牛皮黄,头顶和肚子的毛色是金黄,头上一撮看似头发的毛发有时还可以梳出一些发型,配合马脸似的大长脸看起来非常有趣而搞笑。
有次过深圳坐的士,与的士师傅的闲谈中聊起狗来,师傅是广东人,说起城里的宠物犬师傅有些愤然,滔滔不绝数落起那些养宠物的人以及狗狗们。
以师傅的观点来看主要有几点:狗狗们本来就是低贱的动物供人使唤或成为人类的食物,城里人却把狗狗们的地位提升太高,从饮食到医疗似乎还超越某些人类;养宠物的人放任狗狗乱撒乱拉,还不分时间、环境的吵闹。师傅忿恨的口气恨不得把狗狗们都要吃进肚里。看着师傅并不年轻的样子还如此愤青感觉实在有意思。
因为从小家里养狗的经历以及对朋友们养狗的情况了解,我觉得很是必要替狗狗们开脱一番,也尽量让师傅的思想能与时俱进。很希望籍此让他了解狗狗们与当今人类的关系以及可以消除一些他的愤恨。
当然没有在此说得这样动情而详细。首先我说起了那些想要孩子而没有孩子的人(也同样包括那些孤单的老人),女人一般到了30岁左右时不管是你想不想要孩子,身上都会自然溢发母性,男性与女性几乎都有相同,这是一种人类为延续后代而关爱后代的本能驱使,如果没有孩子的人有些会借养宠物来释放这种关爱籍此达到心里的舒缓与平衡。
而忠诚的狗狗们更是孤独老人的良伴,这有那句话为见证“子不孝当养狗”;还有当今社会蜗居的宅男宅女们,以及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或是习惯网络交流而不习惯与人正面交往的大龄男女,他们的孤单忧愁谁能开解?那倒是养只狗来减少这当中患忧郁症的机率要好得多,自然而然,狗狗们的贡献不在话下。
与人类作伴的过程中不觉间狗狗身上船载了人类的情感而被人性化,当然也就享受到很多人性化的照顾和待遇。
对于狗狗让人讨厌的另一方面:我有了孩子后思想也能更为宽广,在我看来惹人讨厌的不是狗狗,而是人。
狗狗们再聪明智商也只有人类7、8岁小孩的程度,大部份只有4岁左右孩子的智商。
几岁小孩向你吐口水,你说是小孩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你肯定第一反应是“没家教”。
许多没有一丁点驯养知识的人把狗狗领回家,以为就此可以享受有忠诚伴侣陪伴的美妙日子,殊不知人家狗狗进得你的家门也希望你为它订好规矩,尽量讨你喜欢,更不想被邻居从高空扔下(在坛子里看到有无知的凶手还为此发贴真是令人不知到底该怜悯谁)。
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有完整的规条与配套的举措,领养狗狗还需要进学堂接受培训的,我们这些方面虽还没那么完善,你上上网基本也能搞定大部份的。
至于狗狗乱叫之类,一方面是缺少教化,另一方面则是狗狗需要看医生发达国家还有狗狗心理医生的,实在有问题的还有一种消声狗项圈可以解决此问题(这是有一点残忍)。
我见识到好些人家养的狗狗,简直象有教养4、5岁的小孩那么可爱,而且更为省心令人羡慕不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