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美国——一个中国人的美国万里纪行》
第2节

作者: riverfro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消息传开后,周围关系远些的朋友多会含蓄的说句;你挺勇敢的。关系亲密的朋友则直接说;你疯了?!当然更多的人都没把我的话当真,他们大概觉得我是酒喝多了,虽然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己还没喝多少。当众人欢聚而散,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时,我也正式开始按部就班的为将要的旅程做着各种准备;购买路上的背包,睡袋,宿营用的防水垫,便携式炊具。准备各种可能用的上的地图。查询各州关于搭便车的具体法令。上网络和图书馆收集其他旅行者的故事和经验,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长跑,有机会就到野外进行长距离徒步跋涉。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或寄回国等等。在一步一步准备的过程中信心不断增长,对于整个旅程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不曾有过一丝动摇和怀疑。

  可是当我终于来到了路上,将要开始我的旅途时,身处这个陌生的小镇,我才发现一切不是当初以为的那么简单,虽然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很久,也曾经在心中无数遍想象猜测过踏上旅途第一步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当我实实在在站在漫长旅程的起点时,却并没有那些浪漫和豪迈,有的只是浮于心中或隐或现的忐忑和四周无尽的黑暗。

  一个穿着布满油腻和污垢连体工作服,满头杂乱金发,脸膛通红而又粗糙,体格健壮的中年大汉一屁股坐在我对面,大声对我说到:“嗨!我叫强尼,你是在旅行吗?”我答道:“是的,我打算横穿美国到纽约去。”强尼似乎很吃了一惊,然后就问我怎么会来这里,要待多久。我只好坦白我刚到这里,对此地还一无所知,自己也并不清楚。于是他说镇上有个慈善机构,如果我打算在此地待几天的话可以在那里得到免费住宿和食物,他又详细告诉我具体地址和路线,末了对我说:“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样可以为你下面的旅途省些钱。”强尼是个农业机械修理工,他在这里等他同事来开车载他去一处酒店修理输水管。我们聊了会儿,他同事就来了,强尼离去前,用力握了握我的手,说到:“祝你好运,伙计!”

  目送强尼走出麦当劳,夜色已经褪去许多,心中也安稳了些。这时一个衣着体面的高个子绅士走到我桌旁,他刚才一直坐在旁边的一张桌子旁看报纸,想必听到了强尼和我的对话。他俯下身,用柔和的腔调告诉我,如果要去强尼所说的那个地方,有公共汽车可以直达,不需要步行。他告诉我公共汽车站方位,以及下车地点。在确认我没有问题之后,他才离去,离去前,他用友善的目光看着我说:“一路平安。”

  等到天色大亮,我站起身,正准备离去,一直坐在餐厅另一头的一个文弱的年轻人匆忙走上来,我本来没有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虽然他似乎早就注意到了我。他塞给我一本显然已经有些年头的精装小册子,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本袖珍版圣经,纸面泛黄,其间写满了前面那些阅读者们密密麻麻的注释和下划线。 “愿上帝与你同在,”他说到。

  我来到小镇边上的公路上,乡间的旷野在经过一夜骤雨后,澄明空旷。镇子东面是戴勃洛山脉(Diablo Range)。加州干燥的气候使得这里多数的山脉不长树木,一年中大多时候是光秃秃的一片焦黄,只有在雨水较多的冬季,返青的杂草和灌木丛才会给山脉染上短暂的绿色。今年充沛的降雨让戴勃洛山脉得以在明亮的天际划出一道绵延不止的绿色波浪。山后,太阳已经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虽然有山脉阻隔,但山脉却阻隔不了朝阳投射在天空云朵间的万道霞光。眺望着东方的天界,忽然没有了刚开始在黑暗中的忐忑。或许在麦当劳与众人短暂的邂逅缓解了我的不安,或许是眼前雄浑壮丽的霞光与山脉给与了我憧憬和激励。一瞬间,心中充满地了激动和喜悦。横断美国大陆,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穿越数千公里,独自走过那些只在地图上读到过的高山,峡谷,荒野,平原,乡村,城市。这一天我等待了很久,而现在,我终于站在了整个旅途的起点。

  
  日期:2006-9-4 23:28:55 
  二
  最初的旅程却不是想象的那样顺利。我原来打算沿着加州风光绮丽的海岸线从北加州一直步行到南加州去,可北加州今年的降雨量创下纪录,连绵不断的冬雨将我迟滞在旧金山湾区一带。我并不想每天都在寒冷的野外被瓢泼大雨淋得透湿,对这种经历我毫无兴趣。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在当地找个工作临时做做,等到天气转好些再走。刚好当地一家中餐馆在招侍者,我便前去应聘。

  那是一对华人老夫妻开的餐馆。餐馆不算大,在郝利斯特主街旁边的一条巷子里,走进去是个大堂,错落摆放着十来张小方桌和两三张大圆桌,四周墙上挂着一些在旧金山唐人街小店里到处可见的中国风格的廉价装饰品。墙上的装饰品和大红对联虽然很新,却显然有违店主所愿,愈发衬托出地板上旧地毯的寒酸,和四周褪色墙纸的灰暗,刚走进去时,总觉得店内的气氛更适合做古董店,而不是餐馆。看了看菜单,都是些和其他那些遍布美国城乡的大小中餐馆一模一样的内容,什么甜酸肉,左公鸡,牛肉炒芥兰等在美国人尽皆知,但我在国内却闻所未闻的所谓中国菜。

  我以前读书时在餐馆打过工,一切都是驾轻就熟,他们试用了我半天就要了我。店不大,生意一般,老板很少来店里,倒是老板娘整天都在看店。老板娘是个高个子,约摸五六十岁的样子,看得出挺爱打扮的。其实她在店里也没有多少事可做,只不过整天板着脸坐在店内收银台旁的桌子边,偶尔来了熟客,才马上换个笑脸上去殷勤招呼,完了再回来重新将脸板上坐下。店里除了中午和傍晚一段时间以外,基本不忙,外面由我和老板的侄儿媳妇两人打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这家店从早上九点半一直开到晚上九点,中间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天将近十二个小时都不得不待在店里。我既不打算在此长做,所以也不去计较。很多时候没有客人,也无事可做,这时候我多靠着大堂一边的墙壁,盘算着自己的心事。老板娘的那张板脸让我失去了任何与之接近的欲望,再加上看着窗外低沉的乌云和绵绵不绝的冻雨,想着自己的旅程,我在店里就愈发显得沉默寡言。每天我都会查当天报纸的天气预测专栏,看着卫星云图上从北太平洋一波一波不断涌来的寒流云层,心中焦急而又无奈,我这时本来应该走在朝向纽约的路上,可却在这个陈旧阴暗的小餐馆中虚度着时间。

  因为这个餐馆地处偏僻,所以有为餐馆员工提供住宿,这是在美国中餐馆的一条不成文规定。大城市里的餐馆都一般不提供住宿,但在小城市和偏远地方的中餐馆则都会免费提供员工住宿。我和厨房里面工作的两位员工就住餐馆附近的一条街上,老板给员工租的一栋两层楼房里。虽然是楼房但实际面积却很小,楼下有一间厅房和一间卧室,二楼面积只有一楼的一半,只有一间卧室。一个河北来的姓王的厨师就在楼下厅房里搭了个床,尽管大家就在边上来来往往,但他倒不在乎,据他自己说他喜欢看电视,而楼里唯一一台电视就放在厅房里。楼下的卧室老板娘不给人住,说那是给女员工准备的,虽然店里并没有女员工。我则和在厨房给大厨打下手的老周一起住在二楼的卧室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