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美国——一个中国人的美国万里纪行》
第53节

作者: riverfro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斜坡上遍地荆棘石块,我好不容易才在一片荒草丛间找到一小块还算平坦的土地。我用皮靴将平地四周的仙人掌荆棘丛踩平踢开,将这小块平地的范围拓宽的足以安设我那个小单人帐篷,再细细将地上的石块树枝之类的硬物清除出来扔到一旁。这样一个象样的野外营地也就差不多成形了。
  拍拍手上的土,我看到天光还没有完全暗下来,这里离公路,还有斜坡下面的公营宿营地也不是太远,立直身子的话隐约间可以看见公路上过往的行人车辆。既然我看得见他们,那么他们也很有可能看得见我,我帐篷的外罩是灰白色的,多少有些显眼,如果这时把公园管理员给招来了那就真得是全功尽弃,想到这我就没有急着把帐篷撑开,而是在附近找了小片松软的草地,让自己尽量坐着舒服些,拿出背包里的干粮,就着水吃起晚餐来。

  独自坐在深峡荒坡间,太阳尚未完全西沉,纯净的天空中尚残存着些许晚霞,两旁的赤色绝壁此时在夕阳中略显沉暮但也更加艳丽,夜色已临,天空暗蓝,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在对面峭立嶙峋的绝壁之间,晚风渐起,维珍河畔树林间归巢鸟群嘈杂的鸣叫与河水奔腾的涛声交织着阵阵传来,不觉中,一直到晚上九点,天才终于完全暗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我就起来,趁着天色大亮之前就赶快起来收拾好东西,六点半就背着背包下了斜坡,坦然地上了公路,来到对面的公营宿营地的厕所刷牙洗脸。
  我在锡安的计划已经初步定下,就是从现在所在的南入口进入锡安峡谷中央,然后再沿着山间小道徒步穿越整个锡安,一直走到东入口去。昨天查地图时我已经确定好了路线和行程。先搭公园里的免费观光巴士进入到锡安峡谷深处的“哭岩(Weeping Rock)”,然后在那下车,沿着“回声谷(Echo Canyon)”旁的山径攀上峡谷旁峭壁的顶峰,再沿着峭壁边缘一路东行,经“斯戴维泉(Stave Spring)”接“东缘山路(East Rim Trail)”到东入口,全程从地图上看大约二十多公里的样子。

  我的路线完全偏离了一般游览路线,进入了不通车辆,没有人烟的野外,而且还得在野外宿营,所以我得先到公园管理处申请入山许可证。在美国,为了保护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州立公园对于进入公园范围内比较难以监视和维护的野外地带的游客人数和行动都有严格的规范,只有申请到通行证才可以进入,如果没有通行证,在山里被巡逻的公园管理员查到了那可麻烦不小。

  早早我就来到了公园管理处等待申请入山许可。现在还不是旅游季节,管理处的柜台前只有寥寥几个游客在和我一起申请入山通行证,而且走东线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交上十美元,公园管理处的一个女孩子递给我一份表格填好,我在上面标明了我的预计路线,她问我要在山里待几天,我想了想,二十多公里山路顶多走两天就完了,不过我打算稍微悠闲一些,可以一路上好好欣赏一下沿路的风景,但同时考虑到走山路体力消耗大,沿途荒无人烟,背负的食物饮水数量势必有限, 又不可能在山里滞留太长时间,犹豫了一下,我告诉那个女孩子:“那就三个晚上吧。”

  那个女孩子把我填的信息都输入电脑中归档,然后打出一份注明我名字,途径路线和时间的通行证,夹着一份给徒步野外游客专用的手册递给我。我检查了一下手册里的内容,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昨天在收费站上拿到的地图上标明着在我将要途经的东缘山路上有一处叫斯戴维的山泉,可是在这份野外徒步游客的手册上却找不到这个山泉的标志。我顿时感到有些迷惑,因为这处山泉的存在对于我下面的整个行动至关重要,我绝对无法一次随身带够在山野里走上三四天所需的饮水,现在已近五月中旬,白天气温不低,再加上山路崎岖,饮水量一定不小,如果路上没有水源可以补充那无疑如自投绝境一般。

  于是我拿着两份地图再次向那个女孩确认,她也是不置可否,就去找来一个年长的管理员,那位年长的管理员很肯定的让我不用担心,那处泉水确实存在,而且水质可靠,终年不断。我得到了他的这个保证才如释重负,想必是公园管理方面不太喜欢太多人在野外宿营,难以管理,故意不在他们的手册上标出那处泉水的吧。
  办完手续,把通行证叠好放进腰包里,又顺便在和公园管理处同一座建筑里的锡安公园博物馆里逛了一圈,了解了一下锡安公园大致的历史。这个深藏在荒凉西部,干旱的科罗拉多高原间的青翠峡谷是在一万二千年前才被追寻着猎物到此的印第安人发现,然后印第安人们就开始在此处定居了下来,从狩猎动物,到采摘野果,开垦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条峡谷中,直到一百多年前,从美国东部移民过来的摩门教徒也找到此地。这些初来乍到的摩门教徒们把这块世外桃源般的谷地命名为“锡安(Zion)”,在希伯来圣经里,锡安本来的意思是指庇护地,当时那些被世俗社会所蔑视收拾的焦头烂额的摩门教徒们确实可以说是在这个天堂般美丽的地方找到了他们最好的庇护地。

  从博物馆的介绍上来看,现在的锡安国家公园属于国家资源,整个公园范围内禁止一切狩猎和採集行为,不过锡安因为一直都是印第安原住民的生息地,所以这项规定对于印第安人却是网开一面。我这才想起来怪不得昨天在收费站的那个老管理员问我是不是印第安人,我当时要说是大概就不用交那十块美元了,哪有到自己土地上还要缴门票的道理。

  从公园管理处出来,我又到附近的商店精确地按照每天三餐,一共三天的量补充了半打干面包圈和几袋方便面。按照我的计算等我走到东入口时这些食物应该刚好全部吃完。我不想多留些应急备份的原因一是我估计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三天绝对足够了。更重要的一点是,仰头看着我将独自攀登的高高山峰,再对照着地图上如密密皱褶般反复蜿蜒徊曲的路径图,不用问也知道那山路定是异常的坡高路窄,根据以往翻山越岭的经验,走这样的山路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这时候随身物品当然是越精简越好,倘若不然,到时候多出的每一克重量都会象座山似的给人以压迫感。

  诸事完毕,我也不急着赶路,终于可以象个普通观光客似的悠闲地坐上公路上来回穿梭的免费观光巴士,沿着高峡谷底流淌不息的维珍河,惬意地浏览起两旁的赤红山壁和身边的树林湍流。
  锡安峡谷中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大多数路段都禁止私家车通行,开车来的游客都必须把车停在公园的入口处再搭乘公园里的观光巴士才能进入峡谷。我坐的巴士上其他游客都是自己开车来的,基本上都是空着手,一副悠游休闲的打扮。所以当背着大包,拄着登山拐杖的我上车时自然引来了全车人的注目。有人回头频频看我,有人干脆直接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反正也无所谓,大着嗓门告诉他们,我从旧金山来,正准备徒步翻越锡安,一路到纽约去,车上的众人听了给我以一阵掌声的致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