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沧海竟遗珠——历史上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
第1节作者:
宇文若尘
日期:2010-11-15 00:29:26
一、李广难封该怨谁?
李广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三朝。除去皇帝家的亲戚之外,这三个朝代,获得封侯的人数分别是汉文帝时代十人、汉景帝时代十八人、汉武帝时代七十五人,合计一共一百零三人。可惜的是,在这些数量过百的封侯者名单之中,竟无李广将军的名字。
对于此事,李广曾十分郁闷地跟一个算命先生倾诉:自从我大汉朝与匈奴开战以来,我李广从没有缺席过一场战斗,但就算才能很一般的中级校尉以下的人,因为打匈奴立功而封侯的也有几十人了。李广自认才能不逊于人,杀敌奋不顾身也不落后于人,但为何我至今不能获得尺寸之功以取得封侯呢?难道是我面相不好,还是我命中注定与封侯无缘?
原因到底何在?果真是命中注定的么?
李广既然出身将门世家,家族之中自然不会只有他一个参加战斗的军人,但到了最后,李广的一位堂弟也封侯了,李广自己的儿子也封侯了,唯独李广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居然还是白身一个。李广的这位堂弟李蔡,据说才能以及名声都远不如李广,但他在汉景帝时代就已经“积功劳至二千石”,在汉武帝时先是担任了诸侯国代国的国相,到了汉武帝元狩二年甚至还代替公孙弘,成为大汉帝国的丞相,位列国家三公。非但如此,他不仅“位高”,而且“爵重”,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因为立下军功被封为乐安侯,食邑最后累加到两千户。至于李广的小儿子李敢,也在父亲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因在对匈奴的作战中立功而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李广临终,曾不无凄凉地悲叹:李广自从结发开始,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至今六十余岁了,非但没能封侯,还得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不如死了算了!
真是闻者唏嘘,让人不胜感慨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李广一生不能封侯,原因到底何在?这首先得考察一个问题:在汉朝,如何才能够取得封侯呢?
日期:2010-11-15 00:30:54
封侯的条件
第一,血缘
如果你是刘邦家的亲戚,那就很荣幸了,很有可能生下来就是万户侯,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地“万里觅封侯”了。或者如果你家跟皇帝家联姻,也就是成为俗称的外戚,也有极大的概率获得封侯,比如汉景帝的表哥窦婴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就分别被封为魏其侯和武安侯。
李广姓李,不姓刘,因此,这条规则的前半部分在他身上并不适用。不过李广差点有机会因外戚的身份被封侯,因为他曾有一个孙女(三儿子李敢的女儿)被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宠幸,假若刘据当上皇帝,李广一家很可能跟着鸡犬飞升。不过刘据当了一辈子太子也没能升级为皇帝,后来甚至还因为巫蛊之案被老皇帝满门抄斩,李广也就失去这个封侯的机会了。而且,由于汉武帝太能活了,足足当了五十四年皇帝才撒手归西,就算刘据最后登基成功了,李广大概也活不到那个岁数等着封侯了。
第二,立功
一般来说,汉承秦律,按照当初秦朝的军功制度,砍几个人头,获爵多少级,依次累加,似乎很容易计算,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诸如谋士那类人所立的功劳,就很难算清楚了。
在高祖刘邦时代,这个问题就曾引发过争议,像张良、萧何等人,他们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功劳却不是单纯几个首级可以评定的,如刘邦所言那样,那些亲自上阵杀敌的武将,好比打猎中奋力捕捉兔子的猎狗,而萧何等人却是指挥猎狗行动的猎人。
刘邦与群臣商定的最后结果是:萧何功劳第一,曹参第二,而被刘邦称赞为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最后的排名竟排到了第六十位。但是,功劳第一的萧何,封侯的户数却只有八千,排到第六十位的张良却是一万,而且事实上若非张良谦让,刘邦还打算封给他三万户。
因此,在有仗可打的年代,想要封侯有两个途径:要么拥有上阵杀敌的本领,用首级换爵位;要么身怀绝世奇才,能够坐镇中枢帮最高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谋。
从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分析,很明显,李广并不具备后一种才能。要计算他的军功,很容易:数数他砍下多少首级就可以了!
第三,其他条件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留下遗训:若无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是说,要想封侯,要么立有军功,要么符合皇帝另外设置的条件才可以。那么这些另外设置的条件有哪些呢?除了血亲、外戚、随父(父死子封)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汉武帝一朝被封侯的七十五号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虽然是军人,也上场打仗,但并没有为大汉朝立下任何军功,却也被封侯了。这部分人比较特殊,李广也没有可能跟他们一样不立军功而被封侯,原因是这些人原本都是匈奴、朝鲜、南越等国的大小王侯,因为率部来降,因此被封侯,这些人竟然占去了全部封侯名额的一半。
此外,在汉武帝时代,还多了一种数量很稀少的封侯惯例,就是担任了丞相职位的官员,就算没有立下任何军功也可以获得封侯,是为“恩泽侯”。这是从公孙弘开始的,接替公孙弘担任丞相的李广堂弟李蔡也从中受惠,他虽然是因为打匈奴立下军功而被封侯,但他那两千户的食邑中因为军功所得其实只有六百多户,其余的是在当了丞相之后加封的。
李广一生,除了曾有一段时间被调入京城担任禁军头领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跟匈奴人打打杀杀,所任官职最高不过九卿,且多为武职,自然也没有机会因为“恩泽”而被封侯。
汉武帝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喜欢神仙方术之类,还产生了最特殊的一种封侯现象,曾有一名叫栾大的方士因为能够进献“仙方”而被封侯——但这个只此一例,没有更多的了,而且李广更不可能跟这个沾边。
因此,综上所述,除了在沙场上血战,斩敌首级以献君王,李广将军想要获得封侯,别无他法——“功名只应马上取”。我们再来看看李广在沙场上的表现。
日期:2010-11-15 22:30:35
李广的战绩
除了以上分析,还必须注意一个问题:立功,必须要功大于过,方有封侯的可能,假若你杀敌八百,自损一千,那非但不能封侯,反倒要被追究军法责任的。
这一点,在分析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上,尤其重要。
在计算李广具体战功的过程中,我们却有一个困惑:同样是司马迁所记载,对于同样为我们所熟悉的樊哙等人,司马迁会耐心地将他们所立下的军功一笔一笔地记载清楚,但是对于李广,巨笔如椽的太史公却踯躅再三,竟然没有一处地方能够详细地列出。
比如,樊哙首战就取得“却敌,斩首十五级”的军功,因此被赐爵国大夫;在濮阳同秦将章邯的战斗中,又因为“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被赐爵列大夫;接着又因为“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而上升到上间爵……可以说,樊哙的每一笔功劳都是实打实的,账面上记得清清楚楚,每一笔功劳应当获得怎样的奖赏都有据可循有理可依。最后累积下来,樊哙在高祖的开国功臣榜中排名第五,获封舞阳侯,食邑五千户。
至于跟司马迁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汉朝将军们,对于其他人,太史公同样会详细而耐心地将他们的功绩一一列出。如卫青将军,其第一战,在其他三路大军,公孙贺毫无收获、公孙敖损失十分之七、李广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取得了砍下七百颗匈奴人首级的成绩。因这个战绩,卫青被封为关内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