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十八年:我知道的魔鬼营销术》
第2节

作者: 蓝宝石只是个传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天还没亮。门口的就有汽车的喇叭声了,我知道一定是汤季青那小子,这么早也不怕吵醒邻居。我赶忙跑出去,“别按了,吵醒邻居!我还没吃饭呢“。汤季青看着我手仍旧按在喇叭上:“没事早睡早起身体好,我让他们早点起来锻炼”。几年的公子哥生活,给他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依旧没变。
  “别吃了,走吧,我带你去吃,吃完了去工厂”。我怕他别扭,更担心他按着喇叭吵醒邻居,赶紧收拾了下跟他出门了。
  汤家的工厂座落在临市区不远的郊区,那时候的郊区 现在可是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了。一幢6层的大楼,1-3层是车间,4-6层是办公楼。一边上楼我一边看着陆续上班的工人。我擦。美女如云啊。那时候能到一个独资的台湾企业上班,还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呢。
  我的办公室就是5层的1间大屋子。看来是早有预谋,办公桌椅,全套办公用品,是最豪华的。
  最关键的,一部大砖头放在桌子中央。手提电话?我回头看着汤季青?各位筒子。那时候可没有139的手机 。 那是1部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哥大的大砖头,“我擦,这个多钱”? 我问。汤季青乜斜着眼镜看着我说:“别问了给你的, 我的号码是9018899.你的号码9018898 现在这个不值钱了,我们2机器没以前一个的钱 昨天配的 我一个你一个。我是经理你是副经理。目前没有兵,我们自己招聘。”


日期:2010-07-17 14:51:34

  连续7天的招聘忙的我两个不可开交。我知道,要想过的了汤均那一关,必须要做出漂亮的业绩。
  几天下来确定4个新人,全是男的、韩守宝 孙鹏 王志刚 刘谦(注明:不是变魔术那个)
  又是连续3天的培训,我那点课堂知识这时候看起来真没用了,不知道讲点什么。倒是在市场上卖菜的那点经验。给这几个新人听的两眼放光。
  那是一个下午,我正讲的嘴上口干舌燥时候,汤季青的妈妈,也就是张总进来了。(注明:汤季青的妈妈姓张)“李经理 你出来下”。张总在门口喊我。
  我跑出去。张总走到5楼的楼底口才站下。回头很神秘的看着我笑。
  我有点发毛;“什么事情,张总?”
  “问你个事情?台湾的王永庆你知道不?”

  “啊 我知道,台湾的首富,塑胶大王”
  “嗯,明天他的智囊团来青岛旅游,几个人都是王永庆的顾问,你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季青先去接待下,这几天你好好陪陪,看看能不能学点东西”
  晕死 这么大的事情我能赶上?王永庆我的偶像啊,尤其是他的经营智谋。上学时候就崇拜的要昏过去。我摸着头皮往回走。边走边摸,头皮有点硬啊。
  其实发发公司是台湾商会的一个接待站,由于汤均是那个商会的副会长,在大陆又有投资,所以每年都接待一些台湾商人来大陆游览观光。也正式这个原因,我有缘学到了今生用不完的所谓的《魔鬼营销术》。

日期:2010-07-17 14:52:58

  这里先介绍下:在台湾和世界化工行业,王永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白手起家,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
  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老人,如今已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活跃于台湾的企业界,因此他被称为台湾的“常青树”企业家。在半个世纪里(台塑创办于1954年),他领导的台塑实业,从一家几度濒临倒闭的小公司,一跃成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塑胶化工企业,业绩斐然。2006年,王永庆以54亿美元的资产雄居台湾富豪榜首。而与这些财富数字相比,更有意义的是:他是台湾商界的精神领袖。

  人物背景: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湾省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现任台湾塑胶工业集团董事长。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38岁时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后来组建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是台湾省唯一进入“世界化工企业50强”的企业,王永庆被尊为“经营之神”。2006年,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榜首,


日期:2010-07-17 14:54:01

  1954年3月,王永庆成立“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将自己50万美元的积蓄全部投进去,同时还获得67万美元的美国援助资金,从而开始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塑胶大王”之旅。
  在台塑之前,王永庆办过砖窑厂、木材厂等公司,皆因当时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最后都无疾而终。不过王永庆也因此收获了两方面的财富:第一是经验。王永庆所办过的公司,在当时的同业中都是佼佼者,主要原因是王永庆比别人更勤奋,同时他又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1957年3月,台塑工厂终于建成投产,当时月产100吨塑胶原料,是全世界规模最小的工厂。同时期的日本或欧洲的工厂月产能达到3000吨以上,因此王永庆的产品根本没有规模效益可言。更糟糕的是,他还受到两个极其恶劣的因素影响:一是当时台湾的月需求量只有50吨,这意味着王永庆的工厂每月都会有50吨的库存;而更大的困难来自质量,当时王永庆生产的塑胶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薄膜,再制成雨衣之类的日用品,但由于品质不过关,那些雨衣一穿就破,以至于当时的台湾人认为化学品都是骗人的。由此带来的严重连锁反应是,王永庆工厂生产的PVC粉,10个月都卖不出一吨,库存堆积如山。

  也就是这时候。王永庆成立了自己的销售智囊团,智囊团出奇策,商战日本,战印尼 战美国。从台湾到东南亚,后来到欧洲,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塑胶王国。
  王永庆发家以后,关于他的成长经历及经营技巧,成为台湾岛内最热门的话题。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研究王永庆、神话王永庆的研究员比为台湾竞选“总统”的班子还要多。而很多时候,这种研究更多的是让人想到了“皇帝的新装”——挖掘王永庆成长秘诀的行动一直在混淆着人们的视野,有时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中最具有离奇色彩的描述是这样的:“情人谷”(王永庆出生的地方)这片谷地连接乌来山岭,整个盘绕北乌来,就像一条巨龙。乌来是龙头,情人谷是龙尾,千里来龙,结龙穴于此,地灵人杰,所以才出了这一位企业巨子。如今这条龙由于公路的开发已被切割成数段,所幸,王永庆是出生在公路开发之前,若出生在公路开发之后,今天就没有这号传奇人物了”这样的描述,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而我要接待的就是这些一直被他人研究的商界奇才啊。

日期:2010-07-17 16:49:31

  要说起汤家还真是有势力,接机是第二天的半夜,市政府也派了一个接待队伍,但是被来客婉言谢绝了,直接上了我们带来的中巴。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帮着照应。顺便偷眼观察这些传说中的精英。总共9个人,老头我估计年龄60以上的有7个,40左右的2个 都是男性。他们的口音很杂,能听懂的只有1个满头白发 带银边眼镜的一个。据说他老家是山东的。其他人员基本都是福建一带口音,因为听不懂 所以我也就不仔细去听他们说话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