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七宗罪还是十宗罪?》
第4节

作者: 董永飞翔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两个多小时的案情分析会成了一场辩论会,但谁也拿不出说服对方的充足理由。冯凯成接手这支队伍以后,改变了指挥员决定侦查方向,刑警按部署开展调查的做法,一开始就让参战民警充分发表他们的看法。这个土办法相当有效。既使侦查员开动了脑筋,又使他们在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侦查也是一门像象力的艺术,想象力贫乏的人当刑警肯定是笨拙的。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被害人与杀手是相识的,这是主流的看法。一种认为也不能完全排除偶然遭遇或在不相识情况下尾随抢劫——这种见财起意的劫案十分普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个案件像是谋杀。谋杀未必就一定要让杀手与被害相识。这是中队长枫红涛的看法。但他似乎并没有太坚持他的意见,只是淡淡地说:“我怎么能嗅出一种阴谋的气味。你们谁见过一个黑社会老大级人物遭到抢劫呢?”而杨扬,那个不仅容貌美丽,性格招人喜欢,有主见却不多嘴的女孩则说的更干脆:“也可能是阴谋政治呢!”对了,在现场,冯凯成也听法医说过类似的话。那个精于技术淡于红尘俗事的老江湖所有的正经话几乎都是玩笑着说出来的,而过后总是被验证。

  冯凯成明白,每一个案件在谜底揭开之前都须合理地推断多种可能,侦查阶段无法绝对地排除任何一种可能。但是,侦查的切入点总是要选择可能性最大的那一个“可能”。现在,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成正光大队,都意识到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刘挺峰被杀这个案子,无论是什么性质,如果要破案的话,缺口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挺峰与杀手的关系。

  但是,可供分析刘挺峰与杀手关系的资料只有那段模糊不清的录相。
  在杀害刘挺峰的现场,杀手只说了两句话,而刘挺峰没说一句话。
  杀手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哥,不够交情啊,我们□你好久了”,其中一个字还听不清。
  杀手说的第二句话是“我们去喝茶去,有话与你讲。”
  就按一般普通的人来说,这两句话基本上就能判定双方是熟悉的。但是,在这个案件中,双方都不是普通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就不是正常的人。许多案件中,罪犯为了麻痹作案对象,都有假装认识套近乎的话。

  “去年我就办过一起案子,抢劫犯见对手身材高大,怕反抗起来打不过他,就先说了句‘不认识我了,大哥好健忘’。结果那个倒霉蛋一愣,就被罪犯给制住了。”成正光说。
  冯凯成知道这种情况。问题是,他总觉得那两句对话是熟人之间说的,而且,那说话的语气表示了双方曾经发生过某种间隙。“不够交情啊”这话有责备老友的含意,可以断定陌生人说不出这种话。“我们□你很好了”这话,第三个字不清楚,但应该是“请”、“等”、“盼”、“找”这类意思,这就更不是陌生人的关系。“有话当面讲”也是熟人才说的话。况且,这样的话能麻痹对方吗?

  枫红涛始终没说话,听冯凯成说到这里,说道:
  “我觉得这个案子里,杀手没有麻痹对方的必要。二人手持两支军用手枪,用不着担心对手反抗。而且,你看那开枪的气势,毫不犹豫,不假思索,不到一分钟就把一个人给消灭了。那种果断的、不留余地的动作,说明的不仅是杀手冷血无情,还有一种直奔主题的目的。我说这案有一种阴谋的气味,就是这个意思。”
  成正光:“我们现在说的是他俩的关系……”他本来是准备反驳枫红涛的,说到这儿,突然轻而用力拍了拍沙发扶手,“红涛,你说对了,既然用不着麻痹对手,那么就排除了杀手故意套近乎装熟人的可能。红涛这小子,说话绕弯太多了!”
  杀手应该是刘挺峰的熟人,或曾经的熟人。
  就刘挺峰与杀手的关系,侦查机关内部取得了一致。

  可是,刘挺峰社会背景极为复杂,为人又极好张扬,熟悉往来的人多如牛毛。哪一个是杀手?这是一个更费脑筋的事情。
  日期:2010-12-03 09:35:56
  刘挺峰是靠开当铺放高利贷起家的。这种生意在投资过热的1993年期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然而,这种生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甚至大多数人是无法做的。原因在于,这种生意特别容易引起利益上的纠纷。而这种纠纷,如果一方缺少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或是庄闲双方没有一方妥协,从而造成势均力敌的、激烈的对峙,犯罪事件的发生几乎在旦夕之间。

  现在虽然无法得知刘挺峰放高利贷生意的具体细节,但是,从他的三年一百二十一笔生意的账目来看,除了三笔因当事人放弃权利逃循之外,每一笔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毫无疑问,刘挺峰生意的心肠是黑又狠的,然而,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来支持他的黑心生意呢?靠的就是政府官员的暗中支持。在刘挺峰保险柜的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贿赂官员的名字次数和金额。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挺峰的生意在三年之内翻了二十余倍。刘挺峰无疑是有恃无恐的。

  然而,对手、怨恨乃至仇恨也在随着刘挺峰财富的膨胀而增加。这里不仅有那些付了年息100%的大生意人,还有那些将房产、汽车等贵重物品抵押而永远收不回来的小生意人,特别是那些在刘挺峰面前不能得到网开一面的人。然而,在这么多有动机的人中,到底是哪一个人把仇恨的动机变为报复的行动?这个问题或许是提得太早了点。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必须提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能会成为实施报复行动的人?

  刘挺峰开赌场同样是四面树敌的买卖。因为凡是进赌场的人都满怀希望,而出赌场的人大多是输得精光。既然如此,为什么那些嗜赌成性的或不成性的人都是心甘情愿地送钱给赌场老板呢?其中的奥妙在于,赌场给了任何一个去赌的人一线希望:以小博大,以少赢多——毕竟有人曾经获得过这种幸运。然而,这只是赌场一个奥妙。大多数人不了解另一个奥妙:赌场的输赢的比率是事先设计并时刻可以控制的,就象电子牌机可以通过对集成电路程序的改变而控制一样。而所有赌场都不会放弃这种控制。澳门葡京大赌场按理说是正规的,到过葡京的人也经常有满载而归的。然而更多的却是成百上千万血本无归。成克杰、李平是那里的大户,沈阳的慕绥新也输过几百万。据说厦门远华案的揭露,一个偶然的因素也是赖昌星的弟子在那输了数千万元之后揭发的。输多赢少是赌的道理。人们在所不惜,是因为一种豪赌的满足?

  刘挺峰的赌场要比葡京之类黑得多。不输精光是无法走出他那两扇血红大门的。他还在赌场放贷,人们眼睁睁地帮着他把自己的钱塞进刘挺峰的口袋。但这一切,人们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赌场能在全国性的对“黄赌毒”的扫荡中傲然挺立而不倒,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关系;第二是关系,第三还是关系。不敢言怒是一回事,怒与不怒是另一回事。在那些输得精光的赌客心里,有几个能把责任归于自己的无知而不归于刘挺峰的黑心呢?

  恨是必然的。
  大家又提起那张照片和那本名单,那个大人物!什么是保护伞呢,那些经营不当生意,巧取豪夺的人,哪一个不是受到了背后权势的呵护,而哪一种权势又曾给扒下贪婪的伪装呢?
  刘挺峰无疑是一个富有的人。在不法的边缘行业中又是一个有不小名声的人。他所从事的高利贷和赌博业,时刻都发生着各种利益关系。而他所具有的实力背景往往使他成为侵害他人的人,也同时造就了对他的无法精确计算的敌意。那些他曾侵害过的人会恨他,自认为受到侵害的人也有不满情绪,就是那些与他并无恩怨,但眼看他大发横财的人,也会动不轨的念头。

  那么,到底是谁对刘挺峰下手了?
  赌场失意者?高利贷的盘剥者?官场灭口的人?或者是那些对刘挺峰财富见财起意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