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24节作者:
晓柏2012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基因。比如,前两年我去体检,护士找不到我的血管。后来我就拉单杠锻炼。刚开始,一个也拉不起来。后来慢慢从一个拉到了十一个。我再去医院抽血时,这位护士很惊异,她说,你以前的肌肉是松弛的,现在很丰盈,而且血管也长粗了。我们看到健美冠军的肌肉很粗壮,但实际上每个人身上的肌肉块数一样多,只要锻炼,都可以长得很粗壮。人的大脑也是一样,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得到强化。从一些科教片中,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大脑被强化的过程。
三、如何开发我们的潜能
我们优秀的基因都藏在大脑的深处,需要主动挖掘才会出来。如果我们希望唤醒身体内的潜能,就需要模拟祖先曾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主动去挑战这些困难。只有战胜困难之后,我们的基因才会得到强化。有时我们战胜一些困难之后,人会感到特别舒服,这就是鼓励战胜困难的基因给我们的奖励。
当然,我们的基因里面,也有一些妨碍我们成长的基因,尽管它们在远古时代也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人吃食物太多以后会发胖,因为当人类还是类人猿的时候,如果有多余的食物,就尽可能吃掉,变成肌肉和脂肪,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就能度过难关。而现代人一般都不缺吃,这种肥胖基因就暂时不需要。还有,逃避和享乐的基因,比如,动物吃饱以后,它就不再捕食。从动物的角度看,这是合理的,一是避免能量消耗;二是躲进舒适区,逃避不必要的困难和野兽进攻。但这对于现代人的成长,就没有好处。
四、什么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性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的社会性。人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动物性(自然属性),第二个是社会性。我们价值观的第二条:“榜样、教师、教练”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要求我们怎样帮助和影响他人成长。
很多人以为人性化管理就是工资高,工作条件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充分发挥了社会性,这些结果就会“在其中,随其后,随之而来”。在作为消费者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满足这样的价值观。但当我们是生产者的时候,就要“为消费者付出多一点,贡献多一点”。
日期:2012-3-4 22:44:00
第八章 回家之路
(一)醒园深处唤醒梦中人
从东方希望离职以后,我自己创办了一个婚纱摄影工作室。我从未有过创业的经验,只懂一些摄影的技术,就这样开始从零做起。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什么,就凭着一股子闯劲,向前冲。
我于2008年5月离职。2010年3月左右的一天,我正在拍照,一个原来的同事打来电话,问我要新的地址。她说要送我一本书,是她姐姐写的。
这个同事说来话长,以前是我的下属。刚到公司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几个同事对她评价不太好。最后被告知,分配到我所在的编辑部。我和她简短谈话之后,发现这个人只是缺少社会经验,但心地很善良,为人很直率,有些“口直心快”,不像那种骨子里的“坏人”。别人对她评价不好,如果我很快重用她,势必会给她招来麻烦,所以我就让她整理了一个月的部门档案,作杂务,没有真正当编辑。
我觉得她到我们公司本来就是一张白纸,还没有入职如果被蒙上不良的阴影,对她而言不太公平。我希望自己对她的评价,至少是一起工作两三个月看实际情况而定。这从根本上讲,也才与集团的价值观不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非常微妙。好像她发现我并不像别人那样,戴着有色眼镜看她,所以对我很信任。有时下班之后,也会聊一些工作之外的事。她说她有一个姐姐,是大学校园里结识的。这个姐姐很神奇,能够和观音菩萨对话,姐姐曾做过生意,并且很红火,因为不听菩萨的劝告,屡次受挫。菩萨建议她少做赚钱的事,多做一些对社会心灵健康有益的事。姐姐也曾经历过几次生死大关,总之命运充满着传奇。她听说我曾经看过佛经,说不定愿意听这方面的信息。
听了她的介绍,在我的脑海里,钩勒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神婆”的形象。在我们四川,能通神的人很多,所以我听着并不觉得奇怪。这位姐姐是不是真有和菩萨面谈的本事,其实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事就像花边新闻,听了就忘了,后来也没有再理会。
这次她打电话说,姐姐出书啦,她想送我一本。我想,蛮好的啊,说不定是学佛学经的体会,看着玩玩也行,反正现在神佛满天飞,咱也习惯了。于是我把地址告诉了她。
几天后,我收到寄来的新书,叫《醒园深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作者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神婆婆,而是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子。也不是那种佛经与符咒的书,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正规书籍,作者叫简单随意,是中文硕士,生活经历很丰富,当然也在学佛。这本书主要不是写佛的,是写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但修行悟道占了部分篇幅。
文章的行文很优美,处处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愧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书。我看得很入迷,很快就把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了。
书像一面镜子,慢慢地照见了我自己的影子。
看完书后,我沉默了。我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这些年都干了些啥啊?十几年的成长,就如一幕幕的电影,在我的眼前飘过。好像这十几年来,我一直被一种力量催眠着,一直表面清醒,实则生活在糊涂的一种状态中。从初中升中专开始,我就为了名而费尽脑筋。分配工作后,我为了职位而四处奔走,到上海后,我又为攀上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拼搏,如今,我又为自己创业忙忙碌碌。我反问自己,我这样值得吗?人生的意义倒底是什么?难道是为了不停地追逐吗?这样的追逐有没有尽头?
这个与观世音菩萨有着甚深因缘的作者,透过这本书,唤醒了我心灵深处的自己。我像一个被激醒的沉睡了多年的植物人,我感到自己正在慢慢醒来……
观世音菩萨啊,我已经十几年没有亲近过您了。在儿时的记忆里,您是我最大的寄托与希望,您的身影时常伴我入睡啊。菩萨啊,我离开您太久太久了……想到这些,我泪如雨下,我真的流浪得太远了,我感到自己好像该寻找回家的路了。
我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年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女孩,会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用特殊的方式,帮我接上了佛缘。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日期:2012-3-4 22:45:00
***************************************
为了纪念这本书,我录了书中一篇短文,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修佛者、随意和孩童
脚行中,偶遇修佛者。
修佛者:你一个人行走?孤单和寂寞吗?
随意:您呢?
修佛者:我是出家人,走到哪里都背着佛经。有佛相伴,当然不会寂寞。你呢?
随意:我是俗人,走在众生之中。有众生的陪伴,怎么会寂寞。
修佛者:你也修佛?
随意:不,佛太完美,我无以雕琢。我只修自己。
修佛者:看来,今天我是遇到高人了?
随意:高人之高,在于他习惯俯视。而我,仰视的功能更强一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