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荷尔蒙年代》
第21节

作者: P里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David的计划中,他投资现金5000万,然后,公司的知识产权作价5000万,同时在香港融资5000万。其中公司知识产权部分的5000万按照现在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划分。在香港上市,有了公司的知识产权和下游销售权作为保证,上市后,股价肯定几倍增长。从公司角度来说,公司有了更多的资金实力去研发和扩张,我们甚至还会有能力去涉足别的产业,去实现我们做大做强的理想。从个人角度讲,公司股价翻倍,个人的财富也几倍增长,所以,不管从公司还是个人角度,这都是个很完美的计划。”

  公司股东们显然被这个美好的机会所打动,纷纷跟邻座讨论起来。
  周总面无表情,想了一会,继续发难,“David占的股份跟我们相当,那么公司以后就是他说了算了?不行,我不能允许这样做。”
  显然其他股东们被刚才小伟提到的财富翻几倍的想法冲昏了头脑,被周总这么一提醒,都清醒了一下子。对啊,公司不属于自己的了,那怎么可以?自己养大的孩子不叫自己爹了。
  “公司发行的股票我们可以认购一部分啊。我们用自己的积蓄认购部分,再发动我们的亲戚朋友认购部分,那么这些加起来不就超过了David的股份了么?”
  大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Kevin,你的想法呢?”周总突然问我。
  “我不是股东,所以不能替大家拿主意。不过,小伟的说法有三个问题。”

  我发现周总露出很惊讶的表情,他可能没料到我会针对小伟的说法提出异议。
  “问题一,香港创业板要求公众股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所以,股票发行后,作为我们公司股东,不能无限制认购公众股。问题二,David也可以自己或者通过别人认购公众股。问题三,你们的钱都已经投入到现在的公司里面,还有钱去认购新公司股份么?”
  几个股东发言赞同我的观点。不过,在香港成立公司可以使公司知识产权大大增值,并使得自己财富几倍翻番的诱惑还是使得很多人不能抵制这个诱惑。最后,会议的决议是,跟David谈判,争取扩大知识产权部分在新公司的股权比例,底线是,一定要超过David的股权比例,这样,公司还在现有股东手中。
  跟David的谈判相当艰难。会议不是我翻译的,David这时已经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名2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公司有人传说他们已经住到一起。
  小姑娘的英语不知道从哪里学的,不过水平确实一般,只能一字一字的罗列词汇,但David说他信任她,所以让她做翻译。
  会议进行的异常艰难,David寸步不让。进行到第二天的下午3点半的时候,每个人都昏昏沉沉的。周总宣布休息一会,然后倒过头来跟柳厂长他们商量。

  周总说:“跟他妈的麻烦。我们自己做也不是挺好么,不行让他滚蛋,我们自力更生,一样打到他们的美国老巢去。”
  周总说这些脏话很正常,他初中学历,白手起家,一个典型的草根创业者。他的身上就带有这种亦正亦邪兼江湖的习气。所以动不动说出骂人的脏话,周围的人都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惊。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段话被小姑娘用半生不熟的英语翻译了过去。
  “Fuck Off?! What do you mean by ‘fuck off’? Mr.Zhou, I want an explanation. What do you mean by that?”
  周总愣在那里,看着小姑娘。小姑娘估计也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也愣在那里。周总又掉头看我。
  “小姑娘把您刚才的话翻译了过去,并且用了很重的字眼。”这个小姑娘,估计好的英语没学几句,看了几个好莱坞黑帮电影,学了这么个词汇,听周总说了“滚”字,就生吞活剥的用上了。

  “No,no, It’s wrong interpretation. Don’t get him wrong. He didn’t mean that?” 我连忙试图解释。David跟小姑娘低估了几句后,坚持认为周总侮辱了他,坚持要一个解释并要周总当众道歉。
  周总也一时脾气上来了,认为自己没有骂人,并坚决不认错。
  David收拾了一下东西,怒冲冲的领着小姑娘走了。

日期:2010-07-22 14:13:28

  44.
  谈判陷入停滞。虽然我几次打电话给David说明情况,但是David坚持要周总道歉之后再谈。
  周总赌气不说话,股东这边慌了神。这么好的一个事情就因为一个翻译错误而白白从身边溜走?柳厂长和黄总监召集其他股东讨论了一下,并决定由柳厂长出面跟David谈。柳厂长跟周总商量此事,周总说了句你们看着办吧,就坐车离开了公司。
  David声称不能再去公司,所以,公司租了香格里拉的会议室。
  David问柳厂长,你能做主么?柳厂长说,他和黄总监占有公司33%的股份,加上其他支持他们的股东,所以,他们对这个公司有决定权。
  David不信,直到柳厂长和黄总监出示了股权证明后,才信服并报出了自己的底线:公司的知识产权可以作价到6000万,但香港公司还必须拥有内地公司的上游采购权。
  上游采购权?柳厂长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现在的公司不就完全被架空了?
  “柳厂长,”David通过翻译说,“生产还控制在你们手里。同时香港公司你们还占有大部分股权,也算是你们的。上市之后,市值将几倍增长,你们的财富也几倍增长。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有利于你们的。而我,只不过是辅助你们将公司从内地推到了香港。当然,我的财富也在增长,不过跟我已经有的财富相比,只不过是银行几个数字的增加而已。我这是纯粹在帮你们。”

  柳厂长肯定不会相信这个美国佬在纯粹的帮他们,不过这个计划从表面上看找不出什么漏洞。
  柳厂长和黄总监将这个计划带回了公司董事会。周总持保留意见,柳厂长同意,黄总监同意,其他小股东也同意。最后投票结果,周总弃权,计划得以通过。
  计划最终确定,双方却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香港创业板上市要求有最少两年的“活跃业务记录”。也就是说,公司最起码要注册超过两年的时间了。这就说明,我们不能直接去香港注册一家公司,然后直接上市,那样不符合上市公司要求。
  这个好像也早就被周小伟想到了似的。他在香港找到了一家注册了2年多的家具销售公司,更名为“创世投资”。这样,上市的壳有了。国内曾经出现过著名的“新恒基借壳*ST金泰整体上市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周小伟的例子也不是他的发明。
  周小伟找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作了:

  1.资产评估;2.最近两年连续盈利的会计报表;3.股本;4.其他财务资料;5.公司组织结构;等等。
  当然,这些有多少真实性你可以想象的出,上市公司又有多少提供的是真实的资料呢?
  公司和David经过协商,派周小伟到香港公司做总经理。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创世投资”终于在香港上市。由于前期在报纸和网络上对公司的宣传,加上上市当天的造势,股票当天就涨停。接下来的几天也天天涨停,公司股东群雄振奋。股东们对涨停也有顾虑,如果是David在暗地收购股票怎么办?如果他再从市场上收购部分股票,加上他手中持有的就会大于公司这边的,那么香港公司就会被他完全掌握。

  股东们一商量,拿出手中的全部的积蓄并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抢购股票,当然,股东们不能直接买,都是用借来的身份证买的。股票向来是买涨不买跌的,结果越买越涨,最后股票连翻了几番,公司市值直接蹦到了几个亿,股东们最少的也是百万富翁。
  连Kathy来问我买股票了没有。我说,我喜欢投资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中国的股票已经脱离了投资的范畴,变成了投机。我自我感觉没有投机的头脑,所以就不做股票了。Kathy骂我傻冒,说她投资的几万已经转眼变成了十几万了,她还要跟她妈借钱再投入一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