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很风情—历朝历代的花边新闻》
第3节作者:
娱乐圈秘史 除了歌舞,奴隶主们还有一项重要娱乐活动,狎妓。这个话题有点少儿不宜,不够18岁的同学请自动找父母监护。这一时期娼妓的主力军是女奴隶。西周在孔圣人等卫道士眼里是个多么有规矩多么遵章守法的王朝,其实也只是驴屎蛋子外面光。狎妓风在西周越刮越猛,简直已经达到热带风暴级别。上至帝王诸侯,下至基层公务员,都以蓄养女役为乐子。现在的人炫耀香车美女红票子,那时候的人炫耀牛羊女奴铜罐子,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人哪!几千年是一如既往死性不改都那副德行。这些没有社会地位只能依靠出身先天资本讨生活的女奴们,史书上称为侍姬、小妾、声妓、歌姬、舞姬,美人、女乐、倡伎。《周礼》为了避讳,曲折地叫她们女酒、女舂抭,都是一群人。
日期:2010-05-22 20:00:47
三、春秋战国
乱糟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偶向往的自由的无政府状态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时候的演艺界也处于一锅粥状态,礼崩乐坏,旧的游戏规则被历史的巨手撕得粉碎,新的游戏规则一直难产。就在这真空时段里,草根的能力爆发了,平民也闯进了原来被贵族垄断的娱乐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通俗娱乐产品。
这一时期的娱乐产品分为三大类型。老节目宫廷宴乐、广为传唱的民间小调和新兴民俗音乐。
燕乐就是贵族请客吃饭演奏的音乐。有钱的王公贵族们纷纷组建自己的宫廷band。在燕乐活动中,除了乐师、乐工等专业人员进行表演外,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也十分有雅兴,常常采用《小雅》等诗乐形式相互吹捧唱和。形式一般是这样:做东的先写首诗,比如:啊!太阳,你是那么滴大。然后,客人也要写首诗作为应答,比如:啊!月亮,你是那么滴圆。为了避免出现像兰州写的诗这么烂而丢丑出洋相,贵族们一般从小就学习赋诗言志填歌词,平时说话也都文绉绉的。
民间小调草根阶层的街头文化积淀,压抑的无力反抗的P民们只能借助于歌谣讥刺时政、表达民意,功能类似于现在的摇滚,是他们发泄情绪、介入生活的主要载体。给民间小调相伴奏的乐器叫“舂牍”,是由舂米或筑地用的工具演化来的。劳苦大众没有实力铸造编钟等一类高档乐器,只能就地取材。只要有心,生活中遍地是艺术。
日期:2010-05-23 19:56:23
当时最具影响力和破坏力的民间音乐是“郑卫之音”,它不仅草根们喜欢,还打入了贵族圈,冲击着雅乐的历史地位。卫道士们比如孔夫子非常害怕这个新生事物,斥责它是“淫乐”、靡靡之音。但好的音乐经得住考验,各地的王公贵族都对这种民俗音乐十分着迷。着迷到啥程度?赵烈侯因为喜欢赐田万亩给民俗歌手;晋平公、魏文侯、齐宣王都公开表态支持这种世俗之乐。“郑卫之音”是兴起于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这里是商朝遗民聚集地,它的音乐形式保留了商朝的音乐传统,比较奔放、热烈。《诗经•国风》中收录了郑风、卫风31篇,很多都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情歌。因为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让统治者们感到了威胁,觉得是“前朝遗声”。
要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声乐表演并且开始有专业的盈利性的歌手在社会上活动。他们动则能聚集起千百人规模的演唱会,”:《宋王•对楚王问》里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有外来歌手在楚国的郢都演唱巴人歌曲《下里巴人》,有几千人跟着他一起唱。当时人烟稀少,战国末期全国总人口才2000多万。现在全国近14亿,咱们按相对数字来比较,现在只有单场演唱会歌迷达到7万人以上规模的巨星才能与这位不知名的歌手媲美。《下里巴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发行量最大的“流行歌曲”了。美男子宋玉把当时的歌曲进行了分类:《阳春》、《白雪》,这是有钱人欣赏的高雅艺术;《阳阿》、《薤露》是半雅不俗的;《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草根的不当大雅之堂的。
日期:2010-05-23 20:10:42
春秋战国天后级通俗歌手韩娥。
《列子》记载的这位天后韩娥,并不像现在的巨星腰缠万贯,出门都是悍马代步。民间女歌唱家韩娥穷的叮当响,她某次出去旅游,路上盘缠没有了,没吃没喝没地方住。她路经齐国的临淄时,想出了一个法子。做街头艺人卖唱凑点路费。临淄在当时可是一线大城市,常住居民七万户而且艺术气息浓厚,人人会吹竽、个个会鼓瑟,娱乐事业十分发达。
韩娥清清嗓子在临淄的雍门一带摆了个摊唱了起来。美妙婉转又哀怨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以至于她凑够旅游经费离开之后,人们还都沉浸在她的歌声里。那天籁般的声音仿佛还在城门的梁柱间缭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在赞美这位女明星的嗓音魅力。
因为当时没有商业运作模式,艺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甚至比修理地球的还低。韩娥并没有唱而优则红,她仍然隔三差五地陷入袋里没有一个铜子儿的状态,一如既往的平困。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好,万恶的封建社会!现在随便一个不入流的小明星都比工薪阶层混得风光,实在不行还有高级夜总会可以赚外快。某天,韩娥同学遭到了狗眼看人低的旅店老板的侮辱。她难忍心中的悲愤,引吭高歌,把自己的郁闷抒发出来。歌声悲凉的让所有听了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伤心起来,三天都无法恢复。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吃不下饭。这就叫让你欢喜让你忧,把你扔进坑里头。(原谅姐又瞎掰了~~~~)。
韩娥唱完脚底抹油,溜了,把这帮粉丝们晾了起来。大家一想,总这么郁闷着不行啊,赶紧派人分头去追她,毕恭毕敬地再给请回来,唱首开心的歌扫扫晦气。韩娥众情难却又高歌一曲,引得听众们欢呼雀跃,好像中了500万大奖一样欢乐。喜上眉梢的歌迷们纷纷送韩娥财物、礼品,她小发了一笔横财。
日期:2010-05-24 09:05:06
春秋战国天皇级通俗歌手秦青
有个一心想做歌星的小青年薛谭,不远千里跑去跟随当时已经十分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学习演唱技巧。秦青经过考察发现薛谭是棵好苗子,音乐资质是众多嫡子中最高的。他悉心传授,将自己的技艺倾囊而出。经过他的点拨,薛谭的演唱技巧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跟着老师走穴都能博得满堂彩。
薛谭开始飘飘然了,开始自认不凡,想要单飞去闯荡江湖,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他还十分得意滴想,老师肯定会舍不得让他走,百般阻拦,千般挽留。没想到,但是,让他觉得十分失落的是,秦青满口答应让他下山出师,还要到郊外为他送行。
当送别的人群来到郊外时,秦青提出要唱首歌送别,于是含笑“摇节而歌”。那歌声高亢,激扬,直上云霄,唱得飞鸟走兽全都被震慑了,连天上的朵朵白云也不舍的飘走,静静地倾听。(好久没写过这种中学作文似的句子了,华丽丽滴~~~~~~~),“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一听,知道自己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就学了点皮毛而已。赶紧下跪谢罪,要求老师收回成命,“终身不敢言归。”
日期:2010-05-24 09:13:37
春秋战国乐神 师旷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音乐的乐工都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卫国有师涓,都是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
师旷相传字子野,是个盲人。上帝关了一扇门,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师旷双目失明,但耳朵贼好使。凡是他听过的音乐过耳不忘。而且弹琴的技术高超到天下无双。
师旷耳朵的辨音能力强到什么程度?强到人们认为他是神。在道教的天后宫、城隍庙,如果你留意过肯定会发现顺风耳和千里眼两尊护卫神,两人并称“聪明二大王”,指的就是师旷和离娄。顺风耳在神话故事里的戏份很多,尤其《封神榜》里作为梅山七杰之一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让老头姜子牙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离娄是纯粹的文学产物,师旷可是货真价实曾经活蹦乱跳生活过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就是我们说的这位乐神仁兄。
师旷的古琴弹奏水平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据说,当他弹琴时,马会忘记吃草,鸟会忘记飞翔。他和另一个大师级人物师涓有一场斗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