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16 15:43:51
(24)、
上一篇写一些零碎的事情,本来想简单写,但没想到一个展开就写多了。上次写了两个,这次接着写。
3、
我们是上两天工,到第三天上就休息。后来我说起来,老师还不让我说,其实这没什么不可说的。因为第三天我们要接水——那水,是三天一放的。
说到水,就要再罗嗦两句。在盐碱地带,要打淡水井,真是一件很难的事。往往打下去几百米,都未必是淡水。我们所在的这个村子,就经常有人到邻村去用白花花的一堆水桶,去买淡水。
我们这三天一放的自来水,绝好不到哪里去。首先,上午,我们三个男的(有时老大还睡觉偷懒)就先提满那一大缸,累得哼哧哼哧的。然后女生,就围在水龙头前洗衣服。等我们提满的那一缸水沉淀一下,缸底积下了厚厚的一层泥。
这就是我们的饮用水。
老师是个很勤奋的人,这点绝对没得说。他破格被录取念博士学位,不是偶然的。勤奋的老师,在这个三天一次的小休息日里,没事了,就爱再出去考察考察。考察一下,要带个随从吧,环顾一周,两对莺燕,S是女的,不合适,只有我了。
我也很乐意跟老师出去了。于是我俩,就一人一辆自行车,骑行在寿光北部广袤又荒芜的塬上。
时在2001年春。离现在整整十年。
和老师出去,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骑出去了很远的距离,越过大坑形成的水塘,经过阳光明媚的原野,我们行驶在无尽的贝壳堤上。多数时候是荒无人烟之地,终于,我们听到了机器的轰鸣,我们到了一个大水塘那里,几个工人正在操作着粉碎机在工作。
我和老师靠近了去,和他们说话。机器轰鸣的声音太大了,我们说话要扯着嗓子喊。
好久,我们才彼此都弄明白了对方是做什么的。他们,是把贝壳粉碎了,做成贝壳粉,作为鸡的饲料,吃了贝壳粉的鸡,听说生出来的蛋钙质充足。
他们也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后,还从机器后面递给我们他们挖贝壳堤时弄出来的小陶器。
拜别他们,我们继续前行。在一个地方,老师找到了一个文化层,对他的研究,是有价值的。在拍宏观位置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站在文化层那里,手指着,然后他退到远处的高台地上,拍摄。我就笑着对老师说,我就是一个箭头而已。
挺有意思的是,接下来我还在荒野上发现了一大堆白花花的鹿角。那么一大摊,散落在一个水塘上面的边缘高地上。那是一个成年公鹿的角,从它散落的数量能够看出这头几千年前甚至上万年前的公鹿的雄壮。这摊鹿角并未形成化石,而是被风化得挺厉害,有些还能看出枝桠来。我拣了几枝相对完整点的带回来,现在想想,真该打包带走,有点可惜了。
后来我想过,这是那头公鹿死去后,原生没动的鹿角吗?这堆鹿角就这么静静地在原野上待了千万年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这里荒无人烟,这对鹿角才被原生态地存留了下来,想想真让人惊异。
与此类似的,还有大量的牡蛎,在烈日下,泛着白花花的刺眼的光。它们也是静静地躺在这些寂寞的荒野上,一待就是千年万年,只有年年粗砺的风,将它们逐渐风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