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德妃——一场与众不同的穿越故事》
第18节

作者: 骄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心里却还是感动的,跟他相识到现在,统共见面不过几次,除了第一次他的随从害我和白启撒了一地的东西,之后每次见到,他虽总是口出恶言,却都在帮我。大明寺里要送我回家,官道上强行一路护送我们到庄子外,这次又要帮我传话。
  这个人……其实是面恶心善呢……

  ×   ×   ×
  转眼过了中秋,在内殿打帘子的泳儿出了水痘被送出宫去,管事嬷嬷便将我调了进去顶上她的位子。
  我倒是无所谓,在哪儿呆着都是一样的,只是打帘子的活儿再不能找着由头出去,无聊了些。
  九月初的一天,皇后按例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平常这时候,她都是带着贴身服侍的春巧和秋妍,另有一直掌管坤宁宫事务的夏嬷嬷陪着。今日因准备给太皇太后呈一件新绣的披风,夏嬷嬷便将我也带上了,手里托着那件披风,跟着最后面。
  到了慈宁宫,我没资格跟着进去,只将披风转交给春巧,便到廊下呆着,等皇后出来再跟着回去。
  正站着,却听太监叫了一声:
  “皇太后驾到——”

  于是忙跪下迎驾。
  “德宛丫头,过来。”
  突然听有人用蒙古语到叫我的名字,忙向前膝行几步,却不敢抬头。
  “给皇太后请安。”
  头顶上传来蒙古语的问话:

  “怎么这阵子都没见你送东西过来呢?”
  “回皇太后话,奴婢如今被抬举做了司帘,只在内殿里面当差,不能往外头去了。”
  我也用蒙古语答话。
  皇太后是蒙古人,虽然也懂满语,却不爱说,这是阖宫皆知的事情。有一回正巧碰上这位皇太后,她那天心情好,就跟我说话。我从小也跟着爷爷奶奶说蒙古语,只是多年不用,却有些生疏,结结巴巴地对答,却让她很是开心。没想到一阵子没去,她竟还记得我。
  “嗯,知道了。”
  皇太后没再说什么,迈步走了。

  日期:2011-6-24 10:51:00
  我老老实实退回原本的位置,又在廊下发呆。呆了一会儿,却听见里面出来个太监,尖着嗓子叫唤:
  “坤宁宫的德宛是哪个?”
  “是奴婢。”
  我忙低着头站出来答应。
  “进来,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和皇后娘娘要见你。”

  我吓了一跳,一下子四大巨头的名号都搬出来,还指明要见我,可不是什么好事。
  感觉到周围的眼光一道一道都定在身上,火辣辣的,我只好硬着头皮,跟在那太监后面进去了。
  低头猫腰进到慈宁宫里面,里面鸦雀无声。我不敢抬头,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磕头行礼。嘴里喊着“万岁”“吉祥”之余,却用眼角扫了一圈儿,入眼的腿脚倒是不多,想必来请安的嫔妃们都已经下去了,留下的就是四位主位在。
  “你就是德宛?是哪一家的?”
  头顶上一个女人的声音,说的是蒙古语,却有着皇太后没有的威严与压迫力,想必就是传奇的孝庄太皇太后了。

  “回太皇太后,奴婢是乌雅氏,正黄旗护军佐领威武家的女儿。”
  我跪伏在地上,双手双腿已经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只能勉强支撑着,不让声音抖得太厉害。
  “嗯,这蒙古话说得,虽不算流畅,口音倒是地道。跟谁学的?”
  太皇太后似乎高兴了些,语气轻松了起来。
  “回太皇太后,奴婢小时候跟着祖父和祖母学的。”

  “乌雅家的,还说蒙古话……”
  太皇太后似乎陷入了回忆和思考中,任由我跪着。突然,她一拍巴掌,声音竟显得非常愉快起来。
  “啊……就说怎么这么耳熟呢,这是额参家的孙女儿嘛!呵呵呵……你曾祖额伯根,就是从草原上来的,怪不得蒙古话说得地道,倒让皇太后念念不忘。”
  “是啊,咱们宫里头的人,会说蒙古话的有限,就那么几个能说的,也都是后学的,跟草原上的味儿就是不一样。媳妇儿也是见她小小年纪,又是在京城长大的,竟能说这么纯正的蒙古话,颇觉得亲切呢。”
  皇太后陪着笑接了话头。我这才知道,原来是她刚才在门口看见我,想起来了,在太皇太后跟前,拿我当个新鲜玩意儿献宝呢。
  “可不是嘛,草原上的蒙古话,跟这京里头人说的,就不是一个味儿。也亏得她是跟额参学的,那可是个从小在马背上历练出来的草原勇士,当年追随太宗立过不少战功的。”

  太皇太后的兴致被勾了起来,心情大好。
  “哎哟,瞧瞧,咱们说得开心,人家孩子还跪着呢。起来,起来,没得吓着她。”
  我又磕头谢恩,站起身,正要低头退下,太皇太后却又发话了:
  “你过来,也让哀家看看,额参的孙女儿,如今什么模样了。”
  我只得走上前去,却不敢乱动。任由太皇太后拉着我上下打量,同时却也感觉到其他视线在我身上绕来绕去。
  “嗯,虽说是孙女儿,轮廓却还是有他当年的样子。这双眼睛尤其像,又大又亮,透着精神。”

  太皇太后一脸的缅怀,却把头转向皇后。
  “皇后可能不记得了,她祖父额参,跟索尼却是很要好的,当年两个人在太宗跟前斗嘴,索尼就爱拿额参那双眼睛说事儿,总说他那双眼睛该生在女孩儿的脸上才合适,如今倒是应验了。”
  皇后于是赔笑点头,却又看了我两眼,突然愣了一下,接着想了想,竟又笑起来。
  “先前没注意,才太皇太后说起旧事,竟让孙媳想起典故来了。”
  皇后掩口轻笑,一双妙目流转,却转到一直沉默着坐在一旁的皇上身上。
  “哦?你倒说来听听?”

  听皇后这样说,皇帝也来了兴致,笑盈盈地看向皇后。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皇帝的真颜,虽只是个侧面,却也是丰神俊朗,被一身明黄的龙袍衬着,更显得尊贵优雅。他虽然年轻,声音却很是沉稳,说起话来不疾不徐。
  “这话要说,却要退到当日皇上与臣妾大婚的时候。那日,臣妾出门时,玛法曾安排了一对金童玉女引路。那可真真是一对儿玉人金娃娃,看到的人无不称赞,一个个恨不得抢回自己家去做儿女才好。”
  皇后说着,笑得越发甜美妩媚。皇帝看得心醉,竟抬手拉住她的手,轻轻抚摸。
  “竟有这样的事儿?可惜朕那日只在宫里等着,却无缘一见那金童玉女为皇后送嫁的盛况。”
  皇后娇羞地一笑:
  “当日虽不得见,但那金童玉女,皇上却是也都见了的。那男孩儿,就是纳兰大人家的长公子。至于女孩儿……”
  她话音一顿,却朝我这儿看过来。
  众人的眼光随着她看向我,接着便恍然大悟:
  “哟!原来竟是这个孩子吗?”
  太皇太后很是高兴。

  “要不说这正是缘分呢?当日她送皇后出门,如今却又到了坤宁宫伺候。要依哀家说,皇后很应该把这孩子带在身边才好。当日她是送嫁的玉女,焉知日后不是送子的福星呢?是不是这话儿?”
  她说完,自己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哈哈笑起来。一时间,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正是这话儿呢!”
  “是啊,是啊……”

  “到底是太皇太后的见识高明,竟想得这样周到。”
  众人奉承了一阵,太皇太后又想起别的来了。
  “嗯,玉女在这儿了,却不知那金童又在哪儿呢?”
  “这个孙儿却是知道。”
  皇帝开了金口,自然所有人都洗耳恭听。

  “明珠家那个长子,名字叫成德的,与朕同岁,在诗文上很精通,少年时候就颇有才名。只是身子骨似乎不大好,前阵子过了会试,本来要殿试的,结果却给病耽误了,听说至今不曾好转。”
  “哎呀,倒是可惜了。不过既然是人才,皇上给派个太医,好好瞧瞧,治好了,也好为朝廷效力。”
  太皇太后惋惜不已,我听得心里焦急,却不敢表示,暗地里手指甲都扣进了掌心。
  他……竟病得这样厉害,到现在都不好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