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周密的思考,我决定由张国泰、马正强、蒋楠3名侦探组成一个专案调查小组,由他们具体负责办理此案。在我眼里,老侦探张国泰足智多谋,具有丰富的探案经验。30多岁的马正强办事干练,对于案件有独到的见解。蒋楠虽然年轻,但他是个善于应变的机灵鬼,而且驾驶技术是一流的。应该说,这三个人组合到一起是最佳搭档。此案以交通肇事的时间定名为“老土河重大交通肇事调查案”。
9月1日上午,三个侦探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我从一个牛皮纸的档案袋里拿出了几份材料说:“你们先把这起案件的几份材料看看。”
在这几份材料中,除了委托人口述记录外,还有两份老土河粮库搞的调查笔录和张守业及其家人交上级机关的申述材料、信访报告以及某某县交警大队的《责任认定书》复印件。几个侦探看完了材料,我便开始介绍案情:“去年3月5日,在某某县老土河乡四家子村南小桥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一死二伤的严重后果,肇事人驾车逃离现场。据委托人讲是一辆28型拖拉机与农用三轮车相撞,而某某县交警大队认定是老土河粮库的50型拖拉机与三轮车相撞。办案过程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形成冤案。按说:类似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作为一个县级的交警大队,认定起来并不算难,特别是责任书上还说是经过了省、市公丨安丨局的痕迹鉴定,看起来肯定是有极其复杂的背景因素在里边。因此由你们三个组成专案组,由张国泰同志任组长,马正强、蒋楠为专案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给你们配备一辆面包车。”
几个侦探互相望了一眼,马正强问道:“所长,这类案子,咱们不是从来不办吗?”我苦笑了一下说:“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们有责任调查案件事实真相,还案件于本来。伸张正义,还冤者以清白。”
接着,我便开始部署调查要点,同时提出六点意见:
1.查清肇事的事实真相,还案件于本来面目。伸张正义,为委托人洗清不白之冤。
2.查找到逃逸的肇事车辆及其驾驶员以及相关人员。
车祸背后的冤屈(7)
3.如果50型拖拉机与这起交通肇事无关,要拿到足够的证据来否定。
4.如果逃逸的肇事车辆是28型拖拉机,要拿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和认定。
5.调查的原则是实事求是,证据确凿。要做到否有否的依据,定有定的证据。
6.这次调查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严守机密,保证安全。你们必须保证完成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开完会后我又叮嘱了大家,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开动脑筋,重方法、讲策略,及时汇报案情、沟通情况。我还告诉他们:“经费不足,要节省着花,要树立私人侦探的良好形象,要对委托人负责任。”随后我又看了看表说:“各位快准备一下,今天下午就出发。”最后,我又握住张国泰的手说:“一定要慎之又慎!”他也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请所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五、风雨兼程
克顿的海狮面包车飞驶出沈城,我的侦探们肩负着委托调查的神圣使命出发了。他们每个人都清楚,他们胸中承载着的一份责任就是一份光荣。
刚刚离开沈城百八十公里,老天爷就沉下了它的阴脸,竟然使通亮的白天突然变成了黑昼。乌云密布压满天空,“妈的,这老天爷真是和我们开玩笑。”随着老侦探张国泰的一句骂声,突然天空中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轰隆隆的雷鸣。可闪电没能撕破那浓重的乌云,巨雷也没有吼开漆黑的天空。大雨瓢泼而降,风挟着雨水狂乱的撞击着风挡玻璃。尽管海狮睁大了通亮的双眼,也无法看清前面的路。海狮失去了往日的勇猛,在雨中缓缓地前行。
老侦探张国泰看出了正在驾驶的蒋楠着急的心理,便提醒了一句:“速度慢点没关系,咱们安全第一。”蒋楠答应一声:“明白。”他凭着娴熟的技术,驾车稳稳地行进在风雨中,也许是被侦探们的意志战胜了,狂风暴雨终于消减了它的脾气。四百多公里的路被渐渐的甩在了车轮之后。
泡子乡到老土河乡这段路全是翻浆道,越来越难行使,就在老土河乡遥遥在望的时候,海狮车的一个轮子掉进了一个半米多深的泥坑里。蒋楠试着开了几次,面包车只是“嘟嘟”地叫着,陷下去的那支轮子干打滑。张国泰和马正强只好跳下车去,蒋楠也把海狮开足了马力,两个人从后面使足了力气去推,他们二人被车轮溅起的泥巴打成了泥人,可车还是没推出来。马正强急中生智跑到村里找来3个身强力壮的农民,5个人一起卯足了劲,硬是把那车推出了泥坑。
当车开到老土河村的时候,就见雨中站着一个中年妇女,打着雨伞,拿着手电冲着面包车照着。车开到近前停住,中年妇女问:“你们找谁?”不等蒋楠回答,马正强已跳下车去对那妇女说:“我们从沈阳来路过这里。”
中年妇女问:“你们是不是调查事的?”
马正强反问了一句:“调查什么事?”
中年妇女说:“我们上午9点跟孟所长通过电话。”
马正强一听确认这位妇女就是委托人的亲属,于是便请她上车。到了张晓辉家的时候,蒋楠特意看了一下里程表:行程620公里,历时9小时42分,而此刻的时间是9点50分。
见过张晓辉,张国泰简单地自我介绍,并问张晓辉能否提供几个知情人。张晓辉说:“听说粮库的现金出纳员,家住十家子乡的何春晓曾为50型拖拉机没有肇事做过证,还听人讲过何春晓知道肇事车是28型拖拉机。但这些都是听说,我们一问,人家啥也不说。”
和张晓辉分手的时候,张国泰说:“记住,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我们不能和你们有任何表面的接触。”张晓辉说:“这我记住了。”最后,蒋楠又问附近有没有旅店,张晓辉说:“没有旅店,只有个大车店。”张国泰说:“大车店也行。”张晓辉说:“你顺道往前开,就能看着。”说着他挥了挥手。
车到大车店的时候,已是夜里11点。马正强敲开了店门,店主一看三个人是外地人打扮,其中两个还满身是泥的样子,便问:“你们要到哪儿去?”蒋楠回答:“到大坝那边看一个朋友,走半道车陷住了,再说也这么晚了,不熟悉路,想住一宿明天再走。”店主盯着三个人看了老半天,然后又看看天说:“大坝离这还有50多公里路,道又不好走,那就住吧,就是条件差点。”
三个人住下后,张国泰小声说:“明天就去十家子乡找何春晓取他的旁证材料。”马正强和蒋楠说行,是夜无话。
9月2日上午6点,三个人结了帐便上了车。
来到十家子乡,蒋楠向一个抱孩子的妇女打听:“请问大姐,何春晓住在什么地方?”抱孩子的妇女一听,反问道:“你们是他什么人?”“朋友。”妇女随后用手一指:“你们到前边的那个摩托车修理部看看,我刚才在那儿还见着他了!”
蒋楠将车开到离摩托车修理部三十几米的地方停住,三个人远远地望着修理部门前站着三四个男人,可究竟哪个是何春晓?这时蒋楠灵机一动推开车门喊了一声:“何春晓——”随后向那边招了招手。在修理部正和朋友闲唠的何春晓见面包车上有人喊他,以为熟人找他,便先应了一声,随后就大步来到面包车跟前,待他走到跟前,马正强压低了声音说:“我们是沈阳来的。”边说边出示了备好的证件。何春晓看了看,有点发懵。张国泰说:“在这说话不方便,劳驾你上车,我们出去到乡外没人处谈。”何春晓问:“你们找我干什么?”张国泰说:“了解点事情。”“啥事?”何春晓仍不放心,张国泰笑了笑说:“放心,不会为难你!”无奈,何春晓对摩托车修理部的那几个人喊了一声:“我有点事儿,一会儿回来。”随后便上了车。
车祸背后的冤屈(8)
蒋楠将车开到乡外一片草地里,张国泰便说:“我们找你,一是想了解你所知道的有关去年3月5日老土河乡四家子村南小桥那儿发生的三轮车和拖拉机相撞事件,二是请你就你所知道的情况出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