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怪谈——隐藏在历史身后的阴谋》
第26节作者:
享烟 2010-12-1 11:21:00
(这才是上一段的全本,昨天回来迷迷糊糊的只更了一部分,见谅,以后尽量不会犯勒种低级错误了。)
此时的新中国还未建立,武汉三镇处于军管状态。
蔡氏父子离开后,小梅在汉口也没了什么亲人,陈鸿煊在汉口更是孤身一人,双方的婚事没有长辈总是不行的。于是陈鸿煊决定回一次黄陂,毕竟那个村子里自己还是有不少长辈尚在的。
陈新国给陈鸿煊开了一封介绍信,这个也算是证明文件。毕竟现在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还在。走之前,陈新国拉着陈鸿煊的手说道自己现在公务缠身,等汉口的事一忙完就立刻回乡看看。
较之四年前这个村子的外貌并没有太多的变化。那老者已经成为了全村最大的地主,全村的人都为他耕种,他特意翻新了宅子,好不气派。陈鸿煊知道解放军目前只是控制了黄陂县城和几个较大的镇子,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目前还处于权力真空阶段。老者的话在这里甚至比M的话还要管用,鉴于自己从前和老者的关系有些不融洽,所以自己还是低调些好。
那个当年忠心的老仆人还在,当陈鸿煊深夜敲他家的门,他打开门看到陈鸿煊的一刹那就跪了下来,“少爷。”
这一声“少爷”,让陈鸿煊和那老仆都哭了起来。
陈鸿煊本来只是想着请老仆作为自己的长辈去汉口主持自己的婚礼,可是那老仆不这么看,在他眼里,这个村子的一切都是少爷的,是那老者霸占了少爷的财产。所以少爷这次回来,一定要夺回祖产。
正当陈鸿煊和老仆在屋内详谈,屋外突然喊了起来,听声音不下数十个人,他们嘴里都在喊着,“少爷”。
陈鸿煊热泪盈眶的走了出去,看着这些乡亲,一时间过去的点点滴滴溢满心头,竟无语凝咽。
一个胆大的村民跪着走了过来,向陈鸿煊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少爷救救我们。”在这个村民说出了这番话后,其余的不少村民也都说着同样的话。
“这是为何?”陈鸿煊有些奇怪了。
那老仆在陈鸿煊一旁慢慢的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老者在陈鸿煊离开后成为了最大也是唯一的地主,他这个地主和陈鸿煊截然不同,他就好似那北方说宣传的典型地主一样,剥削村民,苛刻村民,在村里作威作福,好不威风。在去年的一天,这老者在宅子的后院新修了一个棚子,还派了两个人把手,任何人不能靠近,谁也不知道那棚子是做什么用的。
也就在那棚子建成不久,村子里的陈老六因为出言有些不逊,惹怒了老者,那老者命人将陈老六关进了那棚子里。第二天那棚子里便只剩下了几根白骨。从此以后村子里但凡有人惹了老者不快,老者就将那人关进棚子里,不论是谁,第二天都会只剩下几根白骨。
今年由于战争是故村子里,尤其是现在跪在陈鸿煊脚下的村民不少都欠了老者的租子。老者已经放出话来,“三天之内不交齐租子,棚子里见。”
似乎是老天还是有些可怜这些歌村民的,因为今天是第二天,他们曾经的主人陈鸿煊回来了。
陈鸿煊毕竟见过世面,知道现在当务之急是立马报官,可是眼前这群乡亲不少人活了几十年都没有出过村子,更莫谈到县城。就算有到过县城的,一听是要去找那当官的,都吓得双腿发软。在黄陂乡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好说歹说,那老仆的儿子才愿意去县城带陈鸿煊跑一趟。走之前陈鸿煊将陈新国给自己的介绍信也给了他,并再三嘱咐,到了县城一定要想办法给陈新国打电话。
“少爷”那老仆的儿子说道,“电话是什么东西啊,我为莫斯要打他啊?”
2010-12-1 12:31:00
虽然陈鸿煊的本意是低调,可是经过昨晚那么一闹,现在陈鸿煊回到了村子的事情是世人皆知,根本就瞒不过老者。
陈鸿煊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和那老仆一道去山上祭祖,回来后就被那老者的人包围了,整个村子的人都几乎都集中在了村口的空地。
老者看上去比以前还要年轻些,毕竟权力是最好的滋补品。他张口说道:“鸿煊啊,稀客稀客。”
陈鸿煊知道这老者是典型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所以只是淡淡的说:“回来住两天就走,没有登门拜访,还望原谅小子。”此时的“小子”这个词是碰到了年长的人后年轻辈的谦称,不带什么贬低的意思。
“来啊”那老者挥了挥手,一个家人用双手捧上了一本账册,老者随意翻了翻后说道,“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你父亲44年的时候向我借了十两银子,现在算上利息,恩,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为难你,你就还三十两吧。”
民国年间,乡间很多地方还是在用金银作为货币。
陈鸿煊知道,这老者纯粹是在耍赖,可是自己却根本无从辩驳。因为看那老者的眼神,胸有成竹,想必字据什么的早就准备好了。在这乡里,老者就是标准的土皇帝,也就是说原告是他,法官还是他,所以陈鸿煊怎么辩驳都是输。
“我这里有一张5.49亿的支票。”陈鸿煊从怀里掏出了当年双钉案的那张支票,这个支票是陈鸿煊向蔡老板讨的,因为想留着做个纪念,不料现在竟然派上了大用场,“够那三十两了吧。”
这么大的数字已经超过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他们发出阵阵惊呼声。那老者显然是见过世面的,他微微的张口说到:“那可是法币?”
陈鸿煊笑道:“正是,不过你不知道吧,新政府已经下令为了稳定金融,政府采用金本位制度,按照新政府所定的汇率,我这支票里的钱相当于白银三百两。”这段话纯属陈鸿煊在胡编,他只是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名词概念整合在一起说了一遍。正所谓“熟读报纸三百张,不会骗人也会哄。”
那老者满脑子之乎者也,怎么懂得金融?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在众多人面前被挑衅了,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恼羞成怒的喊道:“把他抓起来!”
不少村民准备为了陈鸿煊而反抗,可那老者一声恶吼“谁敢帮他,谁就和他一起进棚子!”,这句话的震撼力极大,除了那老仆所有的村民都不敢再发言。
几个家人走了过来,将陈鸿煊死死的钳住。
“喂,你的对头是我,莫搞别个。”陈鸿煊平静的说道。
“好,今天就只你一个。”老者似乎想了一会儿,“让那老东西再多活几日!”
众家人押着陈鸿煊向老者的宅子走去,身后的老仆再次跪下了长喊了一声“少爷”。这一幕惹得不少村民落下了眼泪。
此时小梅的长辈正从蔡甸赶来汉口,准备参加婚礼。这里说一点,当时的蔡甸不是现在的蔡甸区,而是一个叫做蔡甸的镇子,隶属于汉阳县。正如当年的纸坊一样,只是武昌县这个“楚天首县”中的一个镇子。
及至中午,众家人将陈鸿煊反绑丢到了棚子里
这棚子里有一种很明显的尸臭味,令人反胃。陈鸿煊还看到四周的稻草底下还有尚未清干净的人类骨骸,令陈鸿煊惊讶的是,骨头上都有深深的咬痕。看来是有什么东西在这里把人当做糕点一样的吃掉。虽然棚子里铺满了稻草,可是有那么一处稻草明显的下陷,陈鸿煊用腿扒开来看了看,这底下有一个很深的洞,直径并不大,按照洋人的标准,这个洞的直径大概有30到40厘米。这阵阵的尸臭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个洞里传出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