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60节作者:
小杜城南 郑正秋,我们前面提到过,就是抱打不平写文章痛骂黄楚九那位义士。那事儿,最后是黄楚九请到杜月笙出面,郑正秋才算罢手,所以说,杜先生其实欠着郑编辑一个人情,两人不陌生。
郑正秋是广东潮州人,和杜月笙同岁,是中国电影的拓荒者,著名电影、戏剧艺术家、评论家。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所投资拍摄、京剧大腕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的几场戏,那是1905年的事。而1913年,由郑正秋创作剧本、并和另一个拓荒者张石川合作拍摄的《难夫难妻》,则是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
当时由于经济环境的原因,民族工商业出路有限,于是大量的热钱涌入了新兴的电影市场,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那情景,有点像这些年的房地产。
1922年,炒股赔得一塌糊涂的张石川及时割肉,邀集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以及任矜苹,五个人一共凑了一万块钱,号称5万资本,组建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张石川担任总经理,兼导演,全面负责拍片事宜 ;郑正秋担任协理(副总经理),负责编剧、兼导演 ;周剑云当经理,主管外联公关、以及签订合同等等。这将是中国电影早期最重要的一家公司,巅峰时期,胡蝶、阮玲玉、杨耐梅、宣景琳等都在其旗下。
那会儿拍电影是个很赚钱的买卖,通常一部电影成本在四千元左右,普遍能回收一万元以上,利润相当高。马克思说过,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法律,而拍电影是正当生意,不需要践踏什么,所以各个电影公司拍片热情不是一般的高。但影片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演员的薪水也偏低,女主角日薪在4到7元之间,其他演员更等而下之。
和现在一样,烂片占了绝大多数,偏偏数量众多,十天半月就是一部,对电影市场冲击极大。“明星”是大公司,需要维护公司形象,拍片就比较严谨,旗下的明星待遇也要好得多,比如胡蝶走红之后,“明星”给她的月薪是2000元,一半付现金,一半另算,这在当时算超级高薪,大体抵得上现在某些混得不太好的国企老总的待遇,当然跟平安保险老总六千多万的年薪还是没得比。
市场的无序加上竞争的惨烈,明星公司表面虽然风光,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比如有时候资金跟不上,张石川的太太就得进当铺,而且这种事发生的比较频繁。
好在张石川和郑正秋都是天才,1928年,两人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摄的电影《火烧红莲寺》大为轰动,观影盛况足可媲美我们熟悉的《阿凡达》、《泰坦尼克》,一集一集的拍下去,火了将近一年,算是为公司大赚了一笔。
随后的事情是我们更加熟悉的:从《火烧红莲寺》第一集火了后不久,《火烧青龙寺》、《火烧白雀寺》、《火烧灵隐寺》等等山寨之作立即以不可阻挡之势纷至沓来,市场终于还是归于命定的混乱。
张石川、郑正秋他们毕竟眼界更开阔一些,别人还在池塘里混战的时候,他们跳上了岸,准备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盯上了有声电影。
当时的国产电影全是无声的,根据影院不同,票价大概在两三毛三五毛左右;有声电影票价贵得多,要1块6毛,但这块市场完全被外国片垄断了。
明星公司决定改拍有声电影,第一部片子定为谁都知道一拍就能大火的《啼笑因缘》。当然,玩有声电影,无论是更新、添置设备,还是技术力量支持,都需要一大笔资金。郑正秋他们有魄力,1931年春夏之交,公司派人赴美国采购有声电影器材,两部专业录音机,花去1万1千美金,一部有色摄影机花去1万多美金,乱七八糟加一块,总共花掉近3万美金。当时一美元约合两块银元,这笔投入着实可观。
这还不算,作为技术支持,“明星”高薪聘回的三个美国技师,每人每周200美金不说,合同规定还得提供高级食宿。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成语——不惜血本。
除了转型的需要,敢于不惜血本的底气,还在于“明星”买下了《啼笑因缘》的版权,可是他们可能是因为疏忽,没有拿到内政部的电影摄制许可证,这为后来的一场纠纷埋下了隐患。
《啼笑因缘》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的作品,大约是在杜月笙开银行的时候,《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主编严独鹤,约请张恨水创作,完成后于1930年3月17日开始在报上连载,一时间洛阳纸贵;同年11月30日连载完成,依然是余音袅袅。
为了拍好更名为《啼笑姻缘》的电影,张石川他们还特意把张恨水从北平请来,聘请他和严独鹤作为编剧,每月支付数百元,志在必得。同时,公司的电影明星包括蝴蝶在内,倾巢而出,在上海、北平两地拍摄。
小说《啼笑因缘》实在是太受欢迎,所以还是发生了撞车事件。先是有剧团排好了京剧《啼笑姻缘》,在位于北四川路上的广东大舞台演出,明星公司的法律顾问立即前往找到剧团负责人,提出警告,要求停演。这个剧团比较温和,他们承认有错,但因为排这出戏,确实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马上停演,剧团及艺人的生活都将受到威胁。于是他们请出了大亨顾竹轩,经顾老大调停,双方商议决定,京剧改名为《戚笑姻缘》,并只做短期演出。
接下来的一个就不好对付了,因为这个人是我们前面说到过的顾无为。
顾无为,浙江绍兴人,绰号“搅局大王”,曾和张石川、郑正秋一起创办民鸣社,关系不错。顾无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因演戏宣传革命被清政府通缉。辛亥革命时期,他在陈其美手下,奉命化装成乞丐混入南京城刺探情报,差点被抓。革命成功后,他编写了一出戏叫《西太后》,反映满清的腐败。袁世凯称帝之前,他又编了出戏《皇帝梦》,影射老袁,结果被捕,袁世凯死后获释。
顾无为交游广阔,跟胡适、李叔同等文化大师都是朋友;他也混点黑社会,主要的依靠是黄金荣;另外和官场中人也有所交往。此时顾无为的身份是大华影片公司总经理,并经营上海齐天舞台和南京大世界游乐场,他是真不知道“明星”已经买了版权,只管把《啼笑因缘》改编成了舞台剧,正在他的南京大世界游乐场上演,结果被张石川他们发现了。
因为都是老朋友,郑正秋希望“和为贵”,大家不要为这点事翻脸,但张石川他们几个觉得自己有理,主要也是之前付出太多,又是大公司,不愿息事宁人,加上双方新有“过节”,更是一定要告顾无为侵权,要求赔偿损失。这事儿就交给了周剑云去办,因为他和顾无为没交情。
顾无为在南京接到法院传票,才知道自己无意间犯了错,赶紧给张石川打电话疏通,张石川只说事情归周剑云管,找自己没用。
现在需要说下他们间的“过节”。原来早在5月间,顾无为就带着人到日本东京拍摄了有声电影《雨过天青》,完成后于7月1日在上海公映,因为是中国的第一部,自然引起轰动,大卖特卖,这让正在筹拍有声电影的“明星”很不爽。
不爽了两个多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上海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浪潮。“明星”拿《雨过天青》是利用日本有声电影器材摄制做文章,公开指责《雨过天青》是冒牌国货,不能算是国产有声片。
有日货嫌疑的电影,当然遭到了市场的抵制,顾无为遭此一击,性情大变,本来此时他正在找关系积极寻求私了和“明星”的版权纠纷,现在他决定翻脸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