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
第10节作者:
南犬 “我是这样想的,虽然领导已经帮我们将道路清扫了一下,但只要我们一出去,肯定暗地里还会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所以我想呢,等会我们还照样出去采访拍摄,一探虚实,如果真的有人在背后监视我们,那就意味着我们这样干,肯定拿不到真实的东西。那个时候呢,我们就收拾东西,打道回府,回北京……”
原来是这样,这倒真是个好办法。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就这样坐以待毙。而使用这个办法呢,倒不失为好的对策。
说干就干。简单地吃了点早餐,我和老董收拾好机器,打车再次来到了渭河大堤。
刚我们刚在大堤上一出现,防爆XX倒是没有了,孙部长带着2个办公室主任又形影不离地跟上了。看来真如我们所料,他们是打定主意,不让我们做好这次报道了。
我和老董一对眼色,支上机器,拍了些受灾的画面,大约快中午时,我们收拾好机器设备,转身对一直陪同的孙部长说:
“孙部长,我们回去吧。”
孙部长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听我一说,很是高兴:“好好,回去吃饭。”
“孙部长,我昨晚电话和我们领导商量了一下,你们也将情况简单和我们说了一下,看来情况与我们之前了解的有些出入,所以我们打算今天就回北京了……”
孙部长显然没有反应过来,一下愣住了:“回北京?”
我笑了:“难道孙部长不愿意我们回去?哈哈,那我们就多留几天。”
“不是不是……”
我们一瞬间的转变,搞得孙部长一时不知所措,原本能说会道,这会儿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孙部长大手一挥,高希高地说道:
“两个老弟既然这么痛快!啥都别说了,走,吃饭去!”
又是一顿山珍海味,又是一桌子的虚情假意。
吃过午饭,买好火车票,我和老董会房间收拾行李,准备回北京。
日期:2011-01-08 20:40:34
【1-22】
来的时候,我们是乘坐飞机过来的,为什么回去我们要坐火车呢?这其实是我们计策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对手,让他们以为我们回北京了。但其实,我们是要半路返回的,如果是乘坐飞机,那一下就飞回北京了,只有乘坐火车,我们才能在半路上下车,转乘回来。
当然,这些,孙部长他们都是不知道的,也不可能让他们知道。
在火车站与孙部长话别,我们上了回北京的火车。听着哐当哐当的车轮撞击着铁轨声,我和老董不由的笑了。这笑一为我们计策的顺利实施而高兴,也为当下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环境而苦笑。
躺在铺位上,我在想,这会儿,副XX孙部长他们又在干什么呢?对,庆祝,肯定是在庆祝,庆祝他们成功地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赶”走了,成功地捂住了他们一手所作的一切,保住了他们的成果。
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在XX回北京的第二站停住了。
在离XX第三站的地方下车,这是我们经过认真考虑后选定的。一是这个地方已经出了XX的地界,孙部长他们就是想管,也不好管,而且不再他们的地面上,他们人手也难以触伸到这里,安全;二就是这里离XX相对比较近,返回去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张宝财有个亲戚的家就离这里的火车站很近,方便接送我们。
我和老董赶紧拎起行李设备下了火车,站台上,张宝财的亲戚早就在等着我们了。
这是我们早实施这个计策之前,和张宝财杨根生他们商量好的。我们在这里下火车后,张宝财让他的亲戚负责在这里接我们,然后用车连夜悄悄的送我们回XX。
一切都很顺利地进行着。
小时候,经常看枪战电影,对电影里的地下党员的机智勇敢佩服不已。那一刻,说实话,我感觉自己也如同电影里的地下党员一样神勇。
一路无话,等我们悄悄赶回XX时,已经是夜里1点多了。
为防止有人盯梢,张宝财杨根生他们没来,而是派了其他的人来接我们。按照之前的约定,这次我们没有住在酒店里,而是由张宝财他们安排,住进了一个老乡家里。
等到安顿下来,已经是夜里2点多了。但是我却很兴奋,就在这天晚上,我将张宝财和杨根生等知情人叫到了一起,进行了采访,将一些细节全部进行了核实。
有了这一晚的采访,我的心里彻底的踏实了下来。基础打好了,剩下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那天晚上虽然睡得很晚,但却是我到XX后,睡得踏实最香的一夜。
老董后来对我说,那天晚上,我不仅睡的踏实,呼噜还打得山响,而且睡梦中还不停的傻笑,搞得他一夜都没睡好。
哈哈,遇到那样的事,你说,谁能不高兴呢?
有了昨晚的采访,第二天一吃完早饭,我和老董就直奔第一个目标:乡政府。
我和老董都明白,侵吞救灾物资和救灾资金,这么大的事,绝非乡一级政府所能做到的,肯定上面还有更重要的人物在背后撑腰。但是,要想挖出这个重要的人物,必须采取从下往上的方法,层层突破才行。
到达乡政府时,是上午9点钟。
我和老董直接找到了乡长办公室,万幸的是,乡长正好在。
“乡长你好,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想来向您了解一下灾情。”
有了之前的教训,这次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给对方丝毫的余地。老董也不含糊,扛起摄像机,进门就拍,镜头始终对准着正在办公室翻看报纸的乡长。
很显然,乡长对我们这一大早的造访很是意外,吃惊的眼神露出恐慌的神色。
“你们……你们不是回去……你们真是中央电视台……”
由于吃惊,乡长一下子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看到这个情景,我又好气又好笑。终于,我终于痛快了。
不可否认,那个年龄段的我,由于年轻幼稚,有着超常的睚眦必报的心里,但在当时,我确实有着无比的快感。当然,在工作中,有着那样的心里是绝对不对的。当然,这也是在后来我才意识到的。
日期:2011-01-09 13:49:53
【1-23】
“这是我们的证件,请乡长过目。”我笑着将证件递了过去。
“不用不用……”乡长伸手摸了摸额头,也许因为紧张,出汗了吧。
“乡长,我们接到举报,说在这次的洪灾中,乡政府克扣了救灾物资和资金,是这样吗?”我将话筒伸到乡长嘴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乡长。
在组里,大家最佩服我的就是这双眼睛,采访时,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单这一点,就可让被采访者心虚,如果本来他就做了心虚的事,用不了几个回合,肯定会乖乖缴械投降。
“这个,没有吧,群众的救灾物资和资金,怎么能随便动呢?肯定是有人搞错了,也可能是我们的工作方式有问题,让老百姓误解了。”
毕竟是一乡之长,见过的世面多。很快,乡长就镇静了下来。
“乡里的这些物资和资金是您亲手弄的吗?”
“没错,就是我来负责的。”
“那您能确定在这方面确实没有问题吗?”我重复了一句,其实,我这样问,是故意设陷阱的,就等着乡长往里跳了,因为我的手里有杨根生提供的统计报表这个证据。
“当然,我敢保证!”
我心里一阵狂喜,果然,乡长中计了。
“那请乡长帮我看看这个东西,是真是假。”
我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张统计表,递给了乡长。老董见状,赶紧将镜头又推近了一些。
乡长大概50多岁,一手接过我递过来的东西,一手戴上了老花镜。眼睛刚一扫到统计表,面部的肌肉就不由自主的抽动了一下。
我坐在乡长的正对面,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乡长面部的这一细微变化,没能逃脱我的眼睛。那一刹那,我心里一阵激动,我知道,问题解决了,OK了。
乡长拿着统计表,半天也没说话,就那么拿着一直看着。我知道,他不是不想说话,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请问乡长,这个东西是你们的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