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之——好吧,那我们来说说原著》
第37节

作者: 白色彩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7 10:48:12

  原著: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服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下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孩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 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发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凤姐便命 那 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受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那凤姐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日期:2010-08-17 12:34:19

  新版红楼梦第7集
  续找茬(12)
  说完微观,说说宏观。
  红楼梦,是一本很宏大的书。如果说抛开女娲补天的一段因果不提。且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算做故事的开头,一直到大观园诸芳散尽,宁荣二府食尽鸟投林算作故事的结尾。那么这个故事,毫无疑问,跨过了很多年的时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没有哪一个人,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成长,都在经历他们自己的蜕变。

  就如同宝玉会从希望得天下女子的眼泪,到悟透了各人只能得各人的泪。就如同黛玉从最开始的疑心小性,变得后来那样豁达。就如同湘云从最开始的有口无心,成熟到后来的锦心绣口。
  王熙凤这种重量级的人物,自然也不是从开始到最后都同一个样子。
  我们刚刚在书里看到王熙凤的时候,是黛玉进府,众人皆敛声屏气,只有凤辣子放诞嬉笑而来。那时候我们对凤姐的认识大概是——泼辣,诙谐,得宠。之后是刘姥姥进府打秋风,我们看到凤姐的架子,凤姐的规矩,凤姐的会说话会做人。再之后是同可卿交好,焦大骂街一场,我们又看到凤姐的刚硬。整死贾瑞,是凤姐心狠手辣。但是一直到这里,凤姐依旧是一个在荣国府内的,遇到事情还要请王夫人示下,王夫人还时不常要询问一番“月钱可曾放了”的年轻媳妇。

  到协理宁府,这方是凤姐第一次主理大事。跨越了平日琐碎管家的界限。再到馒头庵一回,才是凤姐终于跨越了贾府的这条线,把手伸到了外头。
  所以说,我们读者,是眼睁睁看着凤姐一步步,从一个不过是心细,得人意,会讨人好的等闲媳妇,变成了脂批中说的“乱世之奸雄”。这个成长的过程,是绝对不可以被忽略的。
  书中也明写——“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着眼看“胆识愈壮”,“恣意作为”,“不消多记”几处。
  凡事都必要有个开头。在馒头庵一事之前,凤姐毕竟是深宅大院里的管家奶奶,和官场上的那些事情,终究也扯不上什么关系,或者说——连她自己也未必想到了可以扯上什么关系。因此馒头庵这事,老尼来求托她时,她最初尚且盘算推脱,衡量好处。而经过此事,两条人命,一段姻缘,却无人追究,只肥了她的私囊,自然是从此后再无顾忌。

  若没有此节,日后凤姐怎么敢唆使张华,状告贾府,玩弄律法,玩弄得如此游刃有余?若不是从馒头庵之后做惯了这等事,在尤二姐公案时她又怎么会说出——“就是告我们家谋反也不怕”这等张狂的话。
  而若是没有了凤姐如此的张狂,如此的越陷越深,又怎么能导致日后她自己“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命运杯具,乃至于,某种程度上,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凋零结局。
  新红剧组把这么一段要紧的情节删掉。倒好像凤姐天生就是一个能往来官场,玩弄律法,招惹是非,草菅人命的人。体现不出凤姐的成长转变。体现不出凤姐“胆大包天”的开端。从头到尾人物一个样子,无层次,无成长,这实在不是拍红楼梦的章法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