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来丽为了送陈东兄妹继续上学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校长仍坚持不收。原因有二:一是跟学校老师打架;二是超过了小学的年龄。郑来丽并不认字,可她深知认识字的重要性,她让这兄妹俩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多认识一些字,将来不至于吃不认字的亏,便执着地寻找着让孩子们上学的机会。
郑来丽的努力似乎感动了上帝。半年后,学校换了校长,新校长是郑来丽的远房亲戚,他终于答应这兄妹俩上学了!但陈东兄妹只能作为旁听生分别被插入五年级和三年级。他们比一般的同学要大出两岁,这年龄问题虽偶尔使他们感觉难堪,但面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已顾不了许多,也自不放心里去。陈东兄妹都拼了命地学习,不久便分别在各班级的成绩榜上名列第一!全校师生为之愕然。陈东兄妹也因此被转为正式学生。
后来,陈东兄妹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他俩的中学时代过得很顺利,因为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歧视。同时,陈东兄妹惊人的学习成绩,使得村里的老小对陈东一家越来越客气!
陈东生性好高骛远。中学时代,他听说几个算命先生同时算出了一个结论:二十年内,大潍河流域必出一个大人物。陈东内心狂喜,认为那个人必定是自己,自己便是那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自己既有正义满腔的秉性、为民除害的决心、造福天下的壮志,又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
陈东揣着英雄梦,揣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情结做着各方面的准备。他拼命地学习科学文化,广泛地涉猎各类知识,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言行。
眨眼间,陈东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高考。他先是顺利地通过了预考(高考前的预选考试,逾一半的学生失去高考资格),又满怀信心地参加了高考,单等着成绩下来后上大学,再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英雄梦。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日上午,太阳毒辣,不见丝风。
山东省仙台县第二中学公布高考成绩。
刚刚参加过高考的陈东和秦世友各自骑了自行车到学校查询成绩。陈东是文科生,秦世友是理科生,他俩从初一就是同学,关系一直很密切,这次查询成绩也是结伴而行。两个小伙伴一路上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小哥俩行至校门处,发现陈东的同班同学郝砚和蒋南在墙根下哭泣,便同时停下自行车。
“你们这是怎么了?”陈东上前问。
“我们俩都落榜了。”蒋南看了一眼陈东,揉了揉眼睛。
“啊?!”
陈东和秦世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那是全年级的高材生,日常考试成绩都在前三名,而他俩的成绩只是在前十名。本来,他俩认为通过高考是十拿九稳的事;得知郝砚、蒋南落榜后,各自心里都没了底儿……
他俩匆匆地安慰了郝砚和蒋南,把自行车往旁边一扔,便飞一般地向“高考成绩榜”跑去!
成绩榜前聚集了二百来人,吵吵嚷嚷,煞是热闹,周边自然少不了正在流泪的同学。
他俩拼命地往人群里挤,寻找着各自的名字。
430分!陈东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考试成绩,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跌跌撞撞地挤出了人群——这个成绩意味着连中专的录取线也没有过!
秦世友脸上带着如意的喜悦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左顾右盼,最后在一个墙角处找到了蹲坐着的陈东。
“落榜了?”秦世友见陈东一脸的沮丧,不仅暗吃一惊。
“嗯。你怎么样?”陈东抬头看了秦世友一眼,有气无力地问。
“我466分,算是通过了。”秦世友尽力用了平和的语气。
“恭喜你了。”陈东苦笑了一下。
“在这里呆着不好看,咱们回家吧。”秦世友劝道。
“你先走吧,我有点不舒服,待一会儿再走。”陈东努力地保持着平静。
秦世友很理解陈东的心情,甚至担心他会出意外,便站在旁边等他。
此时的陈东似乎失去了心理支撑。落榜,对这个脑袋里充满了大学梦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他知道,这个成绩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也知道,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
“好了,咱们回家吧。”少顷,陈东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紧抿着双唇,冲秦世友微微一笑道。
陈东的父母和妹妹透过窗户看见陈东和秦世友一前一后地推着自行车进了家门,便从屋里迎了出来。
“哥哥,怎么样了?”陈莹从陈东的脸色上觉察出了不妙,在帮陈东停好了自行车后便急切地盯着他问道。
“落榜了。”陈东看了看父母,低下头无力地应道。
一家人听罢,个个惊讶不已!
“叔叔、阿姨,陈东考了430分,只差一点儿……”秦世友看着陈东家人失望的表情,转话道,“连郝砚和蒋南都落榜了呢。”
“世友,你考了多少分?”陈少山微笑着问秦世友道。
“我466分,算是通过了。”秦世友平静地道。
“你报考什么院校了?”
“山东农业大学。”
“嗯,这个成绩不会有问题了,恭喜你了!”陈少山顿了一下又道,“谢谢你把陈东送回来。这样吧,我也不留你吃饭了,你快回家吧。这个时候,你爹娘一定在等着你的消息呢。”
送走了秦世友,陈东一头扎进了西屋,将被子蒙上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陈东在志愿表里填报了全国仅有的五所政法学院,他的第一步打算就是要考上一所政法学院,先做一名法官,然后一步步地做大事,做英雄,信誓旦旦地要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可眼下这第一步都没有走出来,命运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
一家人坐在陈东身旁,沉默,沉默……
“小东啊,我听说有一大半考生预考时就被刷下去了,连高考资格都没有了。就说去年吧,有一个女生平时考试都是第一,可连预考这一关都没有过,你跟她比,是不是幸运多了?”陈少山打破了沉默,见陈东没有动静,便接着劝慰道:“我还听说啊,全省本来有七十万考生,可有资格参加高考的只有三十万,就连这三十万的录取率也不到百分之十!唉!这高考真是一座独木桥啊!我记得你说过,你们班共六十四人,有一次考试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总分仅差25分!这么说,不管谁落了榜都不奇怪。没有关系,你没有考上学,并不是你没有学好,只能说没占着运气。男子汉大丈夫,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唉,我才刚过六十,还来得及,只要你想复读我就供你……”
“是呀,世友说了,那郝砚和蒋南平时是前三名呢,这不照样没考上?咱们哪,也不丢人!”郑来丽也安慰道。
“哥哥,不要烦恼了。我相信你来年一定能考上,大不了再熬一年。”陈莹掀开哥哥的被子,取笑道,“哟,这么大个人了,才学会哭鼻子啊!”
“去去去!”陈东用力地裹了裹被子,此时,他的脑袋正在慢慢地消化落榜这个现实。接下来该怎么办?复读么?自己都二十一岁了,该是下来干活的年龄了,怎么好意思再去学校混呢?放弃?那英雄梦可就永远没有机会实现了。处在十字路口上的陈东,平生第一次尝到了抉择的烦恼!
这一天,陈东不吃不喝,只说有点头痛,半睡半醒地躺了大半天,母亲和妹妹催了几次都没起来。
晚上,惠雨和程伟来了,带着两瓶罐头。他俩是陈东的死党,没有通过预考,走出校门已经三个月了。
这俩人先到东屋问候了陈东的父母,又到西屋来看望陈东。进了门,看见陈东还在被窝里,惠雨便一把将被子掀掉,大声地道:“好小子,还睡呀!太阳都晒屁股了!”
经惠雨这么一说,陈东迷迷糊糊地感觉像是在早晨,他急忙坐起身,定了定神儿道:“是晚上呀!”话一出口,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怎么来了?”陈东问。
“我们听说你这位高材生落榜了,过来慰劳慰劳你。”惠雨揶揄着举了举手中的罐头,“嗬!这下可好了,我不用费劲你就跟我看齐了!现在啊,咱们终于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