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汤浩方的文字及故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不经意间,信手拈来,轻松而不刻意,宛如茶余饭后可口的小甜点,一路读来亦有收获。这收获是对历史事件及人物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起码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在那样的一个冷兵器时代,或者说是铁血年代,我们中华民族诞生了许多伟大而有趣的传奇人物,无论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和欲望,毕竟无意中缔造了中国历史,缔造了中华记忆,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集体无意识。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存再度被发掘与发现,说明了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开始走向真正的成熟和觉醒,开始在历史的千年流变中重新找寻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个性和位置。
我们的确迷失太久了,太多纷纷扰扰的“西式”思想及作派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盲目的亦步亦趋,我们忘记了一个民族要真正获得世界的尊重,恰恰不是因为“大同”式的共性,而是自强且自信的民族个性。
汤浩方目前更多的是在发掘历史的故事,他那“80后”典型的游戏心态驱使他要将历史“还原”于一个充满“喜剧感”的叙事。因为是隔岸观火,因为年轻,让他一时还无法梳理出隐藏在这貌似“游戏”的历史背后的分量和气韵,以及随处可能散出的中华精神。但他毕竟已然“生活”在了历史中,这就足以让我惊叹了。
我们还不能要求他做到把历史作为反观今天的一面镜子,他太年轻了。终究有一天,他也会带着他散发着风尘的经历重新走进历史,那时,或许他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发现,是需要岁月磨砺的。
22007年5月25日于北京
日期:2011-3-12 01:14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杨慎作的这阕词,不单是三国历史最好的缩影,也是赤壁之战最好的写照。遥想当年,一代枭雄曹操,统领威猛的北方雄师,料想一举吃掉荆州,灭了刘备,不想马失前蹄,败在周瑜这年轻人手里,实在很狼狈。
也正是这一次惊心动魄的大战,从此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改写了历史的进程,不然,刘备就或许还只是个成天哭鼻子,到处编草鞋卖的“刘皇叔”。
赤壁之战已经远去,但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也是一部斗智斗勇,让人热血沸腾的史诗大战。三国英雄悉数登场,演绎了一曲曲至今令人感慨的历史话剧——草船借箭、火烧曹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是,当我们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可否知道,这些,很多居然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上面来的,而真实的历史呢?
许多人无从知晓,它们散落在尘封的历史中,扑朔迷离,我们只能拭去表面的灰尘,从历史的史料中,按图索骥,去找寻赤壁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有价值,而三国的英雄,用他们的激(囧)情,诠释了“价值”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打败乌桓、统一北方后,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路南下,志在一举平灭荆州的刘表和曾经被他打得落荒而逃的刘备。
战云骤起,刘备危在旦夕!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县)。史书上说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世袭复杂,难以考证,而正是这个头衔,让他的人生获益良多。爷爷刘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也做过小官,在他还小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
从小没了父亲,他默默的承受着这种难言的痛苦,与母亲相依为命。
因为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很懂事的跟着妈妈一起贩草鞋、编草席(典型草根)。
那时候的他,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平民百姓,虽说是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可大汉立国已有三百余年,刘氏子孙,少也有几十万,不少他一个;而且朝廷式微,恐怕连他的名字都没有登记造册,只好成天打草鞋养活自己。
他在苦难中成长。
虽然过着清寒的日子,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斗志,少有大志,他有着自己的梦想,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梦。
他家的东南角,长有一颗大桑树,五丈来高,不仅高大,而且外形奇特,树冠长得像一顶车盖,往来者都觉得这树不平凡,说当出贵人。
最积极的是涿郡人李定,一个善观风水的人,看到这棵大树就喊:
“此家必出贵人!”
他说的这个贵人,自然就是刘备。
这棵大桑树,成为刘备玩耍的好去处,闲暇时,他就和小朋友在树下嬉戏。
有一天,玩着玩着,他突然蹦出一句:
“我一定乘此羽葆盖车!”
小孩子是听不懂这句话的,可把大人吓死了。因为羽葆盖车,是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专车,出此狂言,要是被人告发,必定满门抄斩,所以叔父刘子敬战战兢兢的告诫他,不要乱说,这是灭门大罪。
而这些,在刘备的眼里,不过是自己的梦想。
当他坐在桑树下乘凉时,想到的不是采桑子,而是皇帝位子,可这对于一个无权无势、没有背景的小老百姓而言,仅仅只是海市蜃楼罢了。
日期:2011-3-12 01:14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2
虽然在外人眼里,刘备这小子有些狂,但在母亲眼里,他是自己的骄傲。
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还是妈妈最疼他,为了儿子的将来,打算送他与同宗的刘德然外出求学,可是含辛茹苦,却怎么也凑不齐这个学费,因为要去拜学的老师,是闻名海内的同郡大儒,前九江太守卢植。
没钱,只有寂寞。
就在为学费焦急的时候,有人雪中送炭来了。刘德然的父亲刘元,承担了刘备的全部学习费用,数量与刘德然一样多,而且还不是一次性赞助。
对于这件事,老婆有意见了,私下抱怨,刘元不以为意,跟妻子说了心里话:
“咱刘家出了这孩子,非常人也!”
就这样,在母亲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刘备踏上了求学之路,这一年,他15岁。
卢植前为九江太守,后因病去官,于是在家著书立说,并在缑(音gōu)氏山中办起了培训班。
就是在这期间,他得到这位当世名儒的亲自指点,还结识了一位同学:辽西公孙瓒——公孙瓒年长,刘备以兄事之。
也正因为认识了公孙瓒这个纨绔子弟,刘备开始贪玩,不喜欢读书,喜欢骑马、玩宠物狗,喜欢音乐和漂亮衣服。
学了两年后,卢植又被拜为庐江太守,要前往庐江赴任,他只好回家。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汉制约为1.72米),帅不帅不知道,可长了一双长手臂、一对大耳朵是肯定的,说是可以“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虽有些夸张,但是个异人,却没多少疑问。
虽说爱玩,可他话不多,谦虚待人、少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加之又长得这么性感(时人眼里是福相),因而很多人愿意与他交朋友,有志青年更是争相附之。
他俨然成为领袖人物。
这时候的刘备,已长大成人,因为社会动乱,于是在家乡召集徒众以防不测。他身边,渐渐聚集了一群人才,其中有两人最知名——关羽和张飞。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因为犯了事,逃到涿郡①,听说刘备在招募豪杰,于是跑来应聘;张飞是涿郡本地人,有才情,擅长书法,特别喜欢画美人,也响应号召,跑来应聘。张飞小关羽几岁,两人以兄弟相称,从此他俩一直追随刘备,当起了贴身保镖;而刘备更是待他们不薄,“寝则同床,食则同器,恩若兄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