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
第15节

作者: 南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1-16 16:16:32

  【2-6】
  “怎么了?”我在旁边问道。
  摄像师眼睛看着外面,答道:“不是太理想,窗户太小,镜头摇不开。”
  “拍摄了多少?”
  “只能拍些小镜头,大的镜头根本就没法拍,窗户限制得死死的。”

  “那怎么办?”
  我有些急了,费了这么大的劲,结果却不理想,这是我们之前压根就没想到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楼顶上去,那里视野开阔。”
  “但是那里危险!”
  我几乎在摄像师说完的同时就打断了他。
  “应该没关系,天黑,我们小心点,速战速决,问题不大,我们试试吧。”
  摄像师眼看着我,等着我做决定。
  上去还是不上?拍还是不拍?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不上去,要拍摄的不能拍全,上去,又有一定的危险,要是因此被看守的保安发现了,那接下来我们打算与冯国明接触,就变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电视台外出拍摄,一般都是实行编导负责制,也就是说,出差在外,工作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编导说了算,其他人都要听从编导的安排。
  既然这样,那这个时候,我就成了战场上的主帅。上还是不上,拍还是不拍,一切就全在我一句话了。

  “我一个人上去,这样目标小。”
  见我犹豫不决,摄像师又催促了我一句。
  不行,要上去我必须得上去,作为一个摄制组的主要人物,遇到事情,我必须站到第一线,绝不能将困难推给别人,一是这样做不合规矩,二是这样来完成任务,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该要的东西是否已经拿到了。
  “走,我们一起上吧。”
  女人的表哥见状也要上去帮忙,被我们拒绝了。人越少,目标就小,目标小,发现的概率就小,危险也就小。
  出门,再上一截楼梯,一抬头,是一个比身体稍大点的口,对着黑乎乎的天空。那是为通向楼顶,盖房子是特意预留的口,没想到,今天晚上,竟然成了我们的方便之门。
  摄像师指了指头顶上的洞口,又指了指机器,然后将机器递给我。
  我明白摄像师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他先爬上去,我在下面将机器设备递给他,然后我再上去。
  我点了点头。
  漆黑的夜里,楼道里安静的怕人,为了隐蔽,我们都不敢说话。
  摄像师长得很结实,身手也很敏捷,双手伸开,撑着两边的墙壁,一使劲,身子就像弹簧一样提了起来。摄像师的双脚紧接着张开,蹬在墙壁上。这样手脚并用,就像猴子一样,不几下,就空手从洞口爬了上去。
  爬上楼顶,摄像师赶紧弯腰趴了下来,趴在洞口伸手向下,我早已将机器举了起来,递了过去,摄像师在上面一用力,将机器提了上去。接着,如法炮制,将三脚架也接力了上去。
  机器设备都运上去了,剩下的就是我了。
  顺着楼梯,我学着摄像师刚才的样子,往上爬。可是,我的力气没有摄像师的大,废了半天劲,也没能上去。中年男人在旁边见状,赶紧过来,一把就托住我的屁股,一用力,一下就把我举到了洞口,上面的摄像师伸手一拉,我终于连滚带爬地上了楼顶。
  上了楼顶,由于担心被下面看守的保安发现,我和摄像师不能直起身子,只能弯腰趴在楼顶上。
  已经9点多了,5月北方沈阳的气温,还是有点凉爽。那晚的月亮很圆也很亮,我估计,只要我们一站起身来,就是站在远处看过来,也能看得很清楚。
  我们2人趴在楼顶上,抬头看着眼前一大片空地,还有那孤零零矗立在一片废墟中央,如同碉堡一样的6层小楼,已经从窗户里透出的一点昏暗的灯光,我的心一阵阵收紧。

  一个人应战一个群体,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如果不是被逼急了,逼疯了,谁会不顾家,不顾命,在这没水没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情况下,坚持在这黑暗与寂寞之中呢?
  人,总是被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靠到那个后面去,应该没问题。”
  正当我胡思乱想时,摄像师手指着前面,在我耳边轻声说道。
  我扭头一看,只见楼顶的一个角落处,有一个大约半人高的突出物,黑夜里看过去,就像是一个矮个子的人站在那里。
  这真是个神来之笔,正当我们发愁在这光秃秃的楼顶之上无法拍摄之时,竟突然有了这样一个东西,这要是我们弯腰蹲在后面,偷偷地拍摄,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那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过去看看。”

  我眼看着前面,头也不回地对摄像师说道。话音未落,也没等他同意,就匍匐着向那个半高的东西爬了过去。
  小时候在老家,村子里总是放映那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村里的打谷场上,傍晚时,拉起大屏幕,天一黑,屏幕上总是出现八路军打小鬼子的镜头。记忆中,激烈的战斗中,八路军也是这样匍匐着前进。
  那一刻,我也仿佛成了英雄的八路军。
  一番衣服与水泥地面的摩擦之后,我终于匍匐到了那个半高的物体旁边,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烟囱。由于这是一个老小区,楼房年代已久,我估计,有些方面不太适合现在的市民居住,所以就有人自作主张,将楼顶凿开,树起了这个半人高的烟囱。
  也许树烟囱的人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个无意之举,竟然成了今晚我们的救命稻草。
  爬到烟囱边,看到烟囱的那一刻,我差点激动得大叫。
  我让自己平静了一下,转身向后,朝后面的摄像机招招手,让他过来。摄像师会意,一边自己往前爬,一边带着机器,一点点地艰难往前移动。我呢,则往回爬,去拿三脚架。
  一番来回折腾之后,我和摄像师就像个地下搬运工一样,将机器以及三脚架等设备,都艰难地搬运到了救命的烟囱后面。
  干完这一切,我和摄像师都躺倒在楼顶上,大口地喘着气。
  看上去虽然短短地一截路程,但是由于不能直身,只能将身子贴着楼顶面,匍匐前进,而且又带着重达20来斤机器,路程虽然短,但为了防止保安发现,等我们好不容易爬到烟囱边,早已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休息了一会,摄像师坐了起来,准备干活。
  摄像师将三脚架在烟囱后面支好,放上摄像机。
  天啦,太巧合了,就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烟囱的高度正好,正好与摄像机的高度差不多,而且我们弯腰躲在后面,也正好挡住了我们2个人。

  我一阵大喜,这难道是上天特地为我们安排的吗?
  支好摄像机,摄像师开始拍摄。
  在这样的黑夜里,这样的楼顶上拍摄,对摄像师来说,可能还是第一次。
  摄像师在拍摄,我则缩在旁边注意着周围的动静,特别是近在咫尺的数名保安。我一边观察,一边看着对面冯国明所在的独立危楼。我在想,冯国明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快2个月了,一个人呆独自在里面,他感觉到孤单孤独吗?断水断电,又遭遇恐吓威胁的情况下,他是怎样过的?想过放弃吗?

  那一刻,我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进到楼里去见见冯国明。
  这个想法一出,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