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34节作者:
汤浩方 建安四年(199),孙权参与了讨刘勋、征黄祖的战役,立有战功,被哥哥写进“表扬信”里,送到汉献帝的手中。
一直以来,孙策就以实战来锻炼他,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和威信,每次与文臣武将吃饭,就对他讲:
“这里的人,都是你的部下!”
孙权就是这样,在孙策的羽翼下,茁壮成长,直到建安五年四月初四这一天。
这一天,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哥哥。
孙策中箭身亡,他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伤心欲绝,眼泪都快流干了,也唤不醒曾经威震江东的“小霸王”。
孙权万念俱灰,没有心思工作,成天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样的局面,让张昭很担心,因为孙策临死前,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
孙策临终之际,将张昭几个大臣叫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定要辅佐好弟弟;另外,他还把孙权叫到跟前,帮他佩上印绶,语重心长的说:
“决战沙场,你不如我,举贤任能、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从哥哥饱含深情的目光中,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此刻,他只有流泪。
谁无兄弟,如手如足,亲情,永远难舍难分。
看着哥哥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孙权很无助,悲痛号哭,他感觉自己的小宇宙崩塌了!
张昭很冷静,没有陪他一起哭,而是泼了一盆冷水:“这难道是哭的时候吗?”立即敦促他掌控权力,控制局面。
就这样,哭得几乎不省人事的孙权,被张昭换上军装,扶上马,前往军营巡视——鞍前马后,服务到家,将士们见有了新主人,心情终于安定。
张昭率属僚向朝廷报告孙策的死讯,并通知江东各郡县官吏与大小将领严守岗位;与此同时,周瑜从巴丘急匆匆的赶回奔丧,留在吴郡(今苏州),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要务。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这两人,以前是孙策的左膀右臂,现在,也算是留给孙权的顾命大臣,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
周瑜在历阳带兵迎接孙策渡江后,就跟着他一路打过去,直到把刘繇打败,此时孙策军队已至数万人。
孙策觉得他伯父周尚虽是丹杨太守,可丹杨并不稳固,毕竟名义上还是袁术的领地,于是要他回去,帮伯父镇守。
果然,周瑜回去没多久,袁术就动手了,派堂弟袁胤替换了周尚的职位,并召他们回寿春。
袁术打算任命周瑜为将军,周瑜看不起他,便求了个居巢县长①的小官来做。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只是为了摆脱袁术,伺机去找孙策。
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鲁肃,并带他投奔孙策,一同图谋大业,这一年,是建安三年。
孙策见好兄弟来了,喜不自胜,亲自迎接,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给兵两千,马五十匹;同时还特意配了鼓吹乐队,因为公瑾兄是乐迷,这也是身份象征。孙策还给他建别墅,送赏的东西无人可比,虽然如此,他仍嫌不够好,公开说,我做的还报答不了公瑾啊!
随后,周瑜担任中护军,遥领江夏太守,又随孙策四处作战,终于在皖城一战中,娶了小乔,孙策则娶了大乔。
从此,他俩成为连襟,并称“江东双杰”。
两人的友谊,历久弥新。
孙策平定豫章,分出庐陵郡后,派周瑜镇守巴丘②。
------------------
①汉制,县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
②这里的巴丘,并非后面赤壁之战时的巴丘,而是今天江西省的峡江县。
日期:2011-3-15 19:12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82
孙策遇刺,从不争名位的周瑜还在外地,接到噩耗,异常悲痛,千里迢迢的带兵赶回,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
并且,他还做了个良好示范,当时孙权还是个将军,威望有限,部下也不怎么感冒,礼节尚简。周瑜抢先一步,带头参拜孙权,执以臣节之礼。
他的出现,让局势进一步稳定。
虽然江东六郡到手,但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内忧,依旧考验着年轻的孙权。
内忧主要是人心不稳,关系还不融洽,不但境内的山越势力蠢蠢欲动,一些豪强,也在观望事态发展,想乘机有所作为。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18岁的孙权,表现出少年老成的风范,他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搞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喊口号很简单,但要做到,很不简单。
可他做到了!
孙权这人,有个很大的优点,会用人,这点跟曹操也有得一拼。对待张昭和周瑜,他一个看做师傅,一个看做兄弟;对待老将,他都予以重用,程普、吕范、朱治、太史慈、黄盖、韩当、周泰、吕岱这些人,都没在家里睡觉,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待一些新人,他也毫不手软,能破格提拔的,就破格提拔,能三级跳的,就三级跳。
总之一句话:不要让人才跑了!
比方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孙策在时,只能在角落里唉声叹气,他一上台,姐夫一推荐,马上就风光无限,待之以上宾之礼,后为长史、中司马,最终拜大将军;朱然,毛头小伙,朱治的外甥,只有19岁,但有能力,马上提拔为余姚县长,后又从丹杨分出临川郡,任为太守,最后拜左大司马;步骘(音zhì),一个穷书生,除了读书,就是种菜,孙权听说他也是个人才,赶紧招来做秘书,后为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并一直做到丞相。
人才,始终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切事业的核心!能者上庸者下,1800多年前的孙权,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可惜直到今天,还有人不明白。
当时东吴的外部条件,可以说还不错,北方军阀大战,曹操没工夫搭理,相反还送来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的招牌,先握个手,交个朋友。邻居刘表,长于治文短于治军,非霸王之才,虽然占有荆州七郡,共117县,军力十余万,但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打仗,看热闹,即使被打,也忍气吞声。黄祖被孙策打得伤痕累累,他也不许报复,这样的仁慈,让孙权可以专心巩固内部了。
可是内部问题,往往最麻烦,孙权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日期:2011-3-15 19:16
三国真仐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84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就在赤壁之战发生后的一个月,当时丹杨境内的黟(音yī)县、歙(音shè)县山越起事,孙权正包围合肥,于是派贺齐带兵镇丨压。
这一次,他遇到了对手。
黟县山越首领陈仆、祖山率部族二万户,屯守林历山;歙县山越首领金奇、毛甘各率部族万户,分别屯守安勒山、乌聊山。这两地方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地,尤其是林历山,四面悬崖峭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不要说进攻,爬上去都难。
敌军完全占有地利,居高临下,丢块石头都够你受的。如此僵持了一个多月,吴军只能望山兴叹,无计可施。
面对这样的局面,贺齐始终咬牙坚持,根本不打算撤,因为他在寻找机会。
没事,他就在山下转悠,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不要以为是看风景,他在勘察地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发现了敌人的破绽。
贺齐开始行动。
这天夜里,虫子都睡了,在林历山脚下,一个隐蔽而又险要的地方,有一些黑影在活动。他们悄无声息的用铁戈挖开岩石中间的缝隙,然后像猿猴一样,慢慢的朝山上爬去。终于到达山顶,他们又将布带放下来,吊上去一百多人,而后四散开来,在四面八方占好地方,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战鼓和号角,一顿猛吹猛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