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事》
第12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诸葛亮大笑:“司马仲达年至天命之年,向称智慧,竟效那些黄口小儿,愚蠢村夫,出此荒唐可笑,懵懂滑稽之语吗?道不同不相为谋,魏为汉贼,逆天而行,而我蜀国为天下正嗣,得人心行大业,此来正欲灭贼兴汉,匡扶天下,诸葛亮怎能卖身求荣,罔顾大义,为天下人耻笑?况我诸葛亮本一介布衣,昔日躬耕于荒野之间,孤陋寡闻,籍籍无名,但求保命全身于乱世而已,是先主不避鄙陋,不惜降尊屈贵三顾茅庐,垂青于我,其后又以手足相待,重任相托,才使我得以施展鹏翼,斗胆追随古代圣贤所为的。先帝于我恩重如山,我终日战战兢兢,日夜尽心尽力,尚恐惧不能回报先帝万一,更岂能为这禽兽之事?此前司马将军一见我认为传言有虚,现在我亦不能不说我错识司马将军了,您实在让我失望!从前项羽但知武力,不修道德,起初虽然占据了中原,掌握了帝王之势,可最终却终于被置于死地,不得后生,这难道不是你魏国的前鉴吗?你现在已经接近年老,你或者能够脱身免祸,侥幸不死,但你的子孙却就要遭殃了,我认为司马将军倒该想想自己的后路,我实在为你可惜!”

  司马懿张嘴欲辩,诸葛亮喝道:“你趁早休要多言!纵然你有苏秦张仪那样的粉饰诡辩,能像作恶的欢兜一样吹捧得天花乱坠,想要污蔑唐尧,讥刺大禹后稷那也万万不能,你只能白白浪费口舌词藻,对我毫无用处!司马仲达原来这样厚颜无耻,见识浅薄,我实羞于与你等为伍,若是同殿为臣,我生不如死!”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咄咄词锋不愠不火,他反而称赞道:“佩服,佩服,诸葛丞相的辩才的确过人!我早听说诸葛丞相未出茅庐之时,已知天下三分,后来果见神州三国并立,以为此等见识世间绝无,景仰之至。但我现在听到诸葛丞相的这一番话,却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传说。也可能正道出一个道理,即使是旷世之才,也是不免于局限的。又或者诸葛丞相虽年仅不惑,已僵化不前,失去敏锐明察了吗?”

  诸葛亮闻言又笑,说:“大将军是非逼我听听你的高见了,请讲!”
  日期:2010-12-14 18:55:13
  司马懿道:“而今三国并立,诸葛丞相认为这种局势能够长久吗?”
  诸葛亮道:“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顺正业者必长久,我料你魏国倒行逆施,天下将很快强弱转势了,怎谈得上长久?我主不日必将入主洛阳,拥有天下,这还有什么疑问?”
  司马懿哈哈大笑不止,引得两边兵将都面面相觑。许久,司马懿止住大笑,这才徐徐说道:“自董卓以来,天下大乱,英雄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这是你的话,这不错,这个原因正是因为汉朝已无能统治天下,丧失人心,于是天下英雄无不渴望乘势而起,成就一番霸业。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帝王不尊,百姓不保,凡有德有能者就须担负起救世救民的大责,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当此之时,就连普通百姓都知道汉室已不足不配拥有天下,霸有九州,拯万民于水火,你顽固不化,仍以扶汉大业自称,我实在怀疑你这个旗号还能有几个人认可,还能有多大的号召力。论德论能,大汉若无我魏室三代何能得以维持?若非我魏室有德有能,大汉刘氏又何能甘心将天下拱手相让,效那尧舜之举,行禅让之礼?我魏国现在天下九州已拥有六处,地广人众,而我大魏皇帝更是励精图治,与万民同忧同乐,而今魏国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人心安定,几无半隙可乘,这难道不是天下士民所望?民心不失,三国之中唯我魏国最强,试想诸葛丞相所为难道不才真正是背人心,违天命,倒行逆施吗?这岂异于螳臂当车?当今天下思治,诸葛丞相尚自大动干戈,征伐不休,正是自取败亡也。我意即是,诸葛丞相既是不能有背刘先主之大恩,早日归顺我朝,使天下万民同治,但至少也该止息兵戈,暂时保守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且将天下大同之业交付后人。人心自有所向,如果魏蜀吴三国都是如此这般,天下百姓才真是有福了,到那时,自相选择,又何惧魏并于蜀,蜀并于吴呢?司马懿为天下苍生着想,实不能不为诸葛丞相进此良言!”

  诸葛亮也像司马懿一样大笑起来,说:“阁下真是盗跖之言,鬼蜮伎俩,以此可知你司马懿为人奸诈多欺,无君无臣,厚颜无耻,无可救药!我本不屑跟你多言,但又恐天下君子愚夫被你蒙蔽。汉朝天子果是甘心让位吗?你何不请出天子在天下众人面前一问?天下大乱,帝王不尊,难道不是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所致?曹贼欺天背主,天下人有目共睹,有志者无不咬牙切齿,恨不能寝其皮枕其肉,你居然还能以有德有能自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数十年间杀害了多少忠良之士,又无端挑起征战,为消灭异己,制造了多少惨不忍睹的奇祸,你数得清吗?曹丕曹睿又何时不想灭了魏蜀两国,他们镇日里虎视眈眈,横生了多少争端?可惜他们所为天怨人怒,国内连年乱事频仍,魏蜀两国同气相连,使他们竟无法撼动半分!《军诫》中说:‘如果有一万抱定必死决心的战士,就能在天下横行无阻。’从前轩辕氏不过有数万士兵,就能制服四方,平定海内,何况我们有数十万大军?以此而据有正统的道义去讨伐有罪之人,有谁能阻挡得了!你的谎言可以停止了,天正欲假借我之手为天下除害,曹贼的末日已经快到了!”

  司马懿此时方有些恼羞成怒,冷笑道:“徒逞口舌之能又能证明什么?你既然执迷不悟,那我们就只有刀兵相见了,我怕你到时后悔却已不及!”
  诸葛亮扬声大笑:“正该如此!你也算熟读兵书,且先让你试试我的阵法!”
  司马懿不甘示弱,应道:“行阵之法魏国小儿都无不娴熟,我何惧之有?”
  诸葛亮道:“好,那你就让魏国小儿向前吧!不过,此战之后,我必留你一条性命,你可回去转告黄公衡,说我不日就将与他见面了,到那时我一定奏明我主,请他将曹睿赐给公衡为奴,以雪他数年之耻!”
  日期:2010-12-15 11:16:26

  十 诸葛大阵
  诸葛亮和司马懿所提到的黄公衡名叫黄权,公衡是他的表字。
  黄权本是益州刘璋的旧部,当年刘备率军攻城拔寨时,刘璋所部无不闻风而降,唯有黄权一直闭城坚守,直到刘璋稽首归附。黄权因此得到刘备等人的敬重,被委以重任。后来刘备攻打东吴,黄权苦苦劝谏,要求以自己先试探敌人强弱形势,而后再决定行止,但刘备不从,却将黄权调开,令他以镇北将军的名义,督率长江以北的军队,专门防御魏军。刘备终于大败,以致黄权被困,后撤无路,降吴不义,不得已率军投了魏国。

  黄权降魏,文帝曹丕对他十分赏识,委任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留在了自己身边。当时投降蜀军中有人传播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黄权的妻儿已经被杀,于是文帝下诏让黄权讣告丧事,但黄权根本不信,他回答说:“我与刘玄德,诸葛孔明推心置腹,相互信任,他们了解我的本意,这个消息非常可疑,日后自明。”
  刘备果然没有伤害黄权的家人。不但如此,就是起初司隶要求拘捕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也没有听从。他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并没有对不起我。”因此始终待黄权的家人一如当初。刘备与黄权之间的相知就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刘备去世之时,已为魏臣的黄权却没有如其他大臣一样,纷纷到文帝那里摆宴庆贺,他的心情自有不同。

  黄权并非畏死,实是当时形势所迫,死亦无益,他还要为三军着想。文帝曾经特意考察过他,有一次文帝忽然下诏命当时在外的黄权回京。黄权还未动身,文帝又连续催了无数次。当时驿马在道路上交错奔驰,往来不绝,黄权部下及侍从无不失魂落魄,只有黄权面不改色。这是胆,亦是识,黄权不得已而降魏,又从来不避讳与刘备的深厚关系,还动辄以崇敬的心情谈论蜀国丞相诸葛亮,难保不引起文帝猜忌,被魏臣诽谤。

  黄权器度宏阔,见识不凡,连司马懿也非常器重他,愿意与他相交。司马懿曾感叹地问黄权:“蜀国像你这样的人有几个?”以至于黄权大笑,道:“黄公衡没想到会被明公如此看重!”背主事敌之人,同时仍为双方尊重亲视的,大概黄权为第一人,这里可以看出魏蜀两国君臣的见识度量。
  司马懿在黄权的事上半句没有谎言,这使诸葛亮越发感慨不已,但是两军阵前容不得他念旧怀故,他返回军中,高声对司马懿说道:“魏国既是小儿见识,我不妨就用平常战阵跟你小小较量一下。”当下姜维得令,令旗一挥,侧翼数百士兵出列排成一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