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事》
第38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玄菟郡在辽东以北二百里处,东靠高句丽的势力范围,它原先本是一个大郡,但是由于叛服不定的高句丽人的不断入侵,辖地逐渐缩水,早已风光不再,名存实亡。玄菟郡城很小,只有二百多户数百居民,玄菟太守王赞接到秦旦这批人也如法办理,将他们一一分散到百姓家中,命百姓供给饮食,辅助看管。王赞对这六十几个人倒是限制得不甚森严,秦旦等除了兵器全部没收,相互间偶尔还可以走动看视,只是不准大群集聚,不准走出城门一步。玄菟往东有目前还算驯服的高句丽,往北往西都是辽东腹地,而往南过去辽东郡就是大海,王赞不怕手无寸铁的秦旦几个飞到天上去。

  日期:2011-01-06 14:21:27
  转眼间在忧惧中秦旦他们度过了四十多天,秦旦实在忍不下去了,他在某一天悄悄地对住所离他最近的黄疆说出了盘算已久的话,他说:“我们辱没了国家和君主的使命,流落到这样遥远的地方,与死有什么分别?现在我看这个郡防守很弱,如果我们同心协力,烧毁城池,杀死为首的官吏,为国家雪耻,就是死了,也无可遗恨,总比忍辱偷生苟且存活长期做一囚徒要好的多!”黄疆慨然应诺,当下他们就悄悄联络其他的人,商定在八月十九夜里一起发难。

  从来无论哪一派势力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其中总有心思目的不同的人存在,秦旦等不肯忍辱偷生,甘于以身报国,然而他们属下的军官张松却宁愿苟且存活,不惜卖友求荣。秦旦的计划非常凶险,可能会成于一时,却恐怕终究难以逃脱,到那时肯定就连做一囚犯也不可得了,张松知道整个计划之后,不能不担忧自己的性命,因此他再三思索之后,决定抛开什么君主国家同僚之义,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的生命和可能得到的实际好处做一下努力。

  张松在事发之前终于一咬牙告了密,太守王赞接到消息大吃一惊,慌忙下令关闭四处城门全城戒严,并集合起士民兵众舞枪弄棒立刻杀往秦旦等的居住之地。
  日期:2011-01-06 15:30:19
  秦旦等虽然做出了玩命的决定,但终究紧张不安,越发变得警惕敏感,城中突变的气氛,和远处的嘈杂声立刻使他们意识到大事不好,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操起居民家中的器物——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只要有点杀伤力就行——向秦旦这里聚集过来。
  事发突然,负责监视他们的有限几个士兵喝止不住,却也不敢过于紧逼,他们慌忙跑去报告太守。半路上正遇见太守召集人马杀向此处,这些人才知道什么原因,随即转身做了前导。
  这是一个中午,太阳正明晃晃地斜挂在天上,穿过低矮的房屋,可以看到王赞军来处扬起的一大片灰尘,秦旦当机立断,率领众人扭身反方向往城外跑去。
  一路上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拦截,小小的玄菟城本就没有多少士兵,此时也大多聚集在太守王赞那里,秦旦等没跑出多远就来到了城墙下面。城门有士兵把守,他们自然不敢指望从那里出去,所幸玄菟城的城墙不高,当下秦旦等就搭起人梯,分别从城墙上翻了下去。
  追兵已经赶到,大多数吴军士兵自觉地拦在前面,掩护秦旦等越墙逃走,混战中几乎很快就被杀死。秦旦张群黄疆杜德等几个人好不容易翻到城外,听到墙内惨叫声连连,心中悲恨却也不敢耽搁,爬起来慌忙就又继续互相搀扶着亡命奔跑。
  要命的是那个张群,张群先前膝盖上就生了一个毒疮,翻下城墙时又摔了一下,疼痛得根本无法行路,几个人只好连抱带拖生拉活拽,把他像个麻袋包一样带在身边。因为张群的原因,秦旦等的速度大打折扣,但是幸运的是等城内追兵赶出来时,他们刚好进入了茅草丛生怪石嶙峋树木连根盘结的山中。
  日期:2011-01-06 16:33:29

  秦旦等避开山路,专拣阴暗难行的地方攀越,正应了那句老话:狗急了跳墙,人急了咬人,亡命心理驱使下的秦旦等人潜力迸发,全不顾艰难险阻,拖了个人也速度极快,而追兵却完全没必要为了追赶他们不惜性命力气,因此不久以后,身后的喊打喊杀声就渐渐远去,以至于无。
  感觉上仿佛只是刹那,可是等秦旦等人精疲力竭软倒在地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天已经到了黄昏。因为追兵已经远去,精神顿时松弛下来的秦旦等人一旦停下来,瞬间就没有了一点力气,他们个个象抽去了气的气囊,都瘪软在那里,昏昏地睡了过去。
  秦旦等醒来时大约已到了半夜,四下里黑魆魆的,虫声一片,间或还夹杂着一两声野鸟的怪叫,和猛兽的嚎声,这些声音在幽深不可捉摸的山间听来令人不寒而栗。
  此处往北往南往西是肯定去不成了,公孙渊的人肯定已在各处张网捕鱼,现在唯有铤而走险往东进入高句丽人的地盘,高句丽人虽然名义上统属辽东,可他们并无一定的成见,或许可以设法取得他们的救助。
  一阵商量之后,秦旦等每人折了一块木棒作为支撑,打算趁夜继续赶路,但是张群说什么也不肯再走了。张群窝在草丛中双目含泪,很恳切地对围在他身边不肯离去的朋友们说:“我不幸病伤越来越重,离死也不远了,你们应该赶快上路,还有希望到达安全的地方,如果大家都这样守着,最后都死在这穷山恶谷之中,能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能决断,杜德忽然说道:“大家万里流离,便该生死与共,我怎么能忍心抛下你呢?”他随即推开秦旦黄疆等人,催促他们快走,决定自己留下来照顾张群。
  留下来和走出去的结果都不可预料,秦旦黄疆对视一眼只好洒泪而别。他们约定,一旦秦旦黄疆能够走出去,得到援助,一定再回来迎接。
  秦旦黄疆走了,杜德把张群移进一个山洞,开始每天采集野菜鲜果草药看护照料张群,他们实在想象不出他们是否还能活下去,有一天重回故国。
  有一天张群忽然哭道:“我是将死之人了,你何苦跟着我受累呢?你如果走出去,终究还有希望!”这一天离秦旦黄疆他们离开已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日期:2011-01-06 19:00:31

  我把第一章第一节删改了一下,既然这里没有修改功能,只好重发。那里面关于魏延的部分,另加到五丈原一章了,到时不要误会我重复,
  ——————————————————————————————
  第一节攻击,攻击,在攻击
  公元231年,这一年在魏为太和五年,在吴为黄龙三年,在蜀则为建兴九年,此年二月某日,蜀汉丞相诸葛亮又一次率领各路大军出兵祁山,进犯魏境。
  这是先主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丞相第四次大规模的对魏军事行动了,前三次的无功而返,使更多的人开始质疑起了丞相的进军路线,但是丞相丝毫不为所动。
  在第一次有将领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诸葛丞相就很明确地回答:“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祁山为长安之首,这是毋庸置疑的,丞相这句话主要可以理解为二点。。
  第一,陇右是入蜀的军事要道,汉代就有得陇望蜀之说,这里面有两个意思,得陇必然望蜀,得陇才能望蜀,而对于蜀汉来说,仅为了自保,也应当攻占陇右,使其成为自己的屏障,与汉中共同合成自己的两扇大门。
  第二,祁山作为长安之首,得之,可遮断祁山,进图陇右,从大处说,将使长安失去屏障,关中无可依托,直接置魏都洛阳于危险之境,拿下中原就不再是水中望月。从小处说,得到陇右,就可将陇右与蜀汉连成一片,使陇右与蜀汉的门户汉中形成钳角之势,有效地屏障蜀地,以半包围的状态达到对魏国逐渐蚕食的战略意图。这实在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英明决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