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兴起,说说我在非洲的经历》
第6节

作者: sasuengaisuo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耶 和 华 降 临 , 要 看 看 世 人 所 建 造 的 城 和 塔 。耶 和 华 说, 看 哪 , 他 们 成 为 一 样 的 人民 , 都 是 一 样 的 言 语 ,如 今 既 作 起 这 事 来 , 以 后 他 们 所 要 作 的 事 就 没 有 不成 就 的了 。我 们 下 去 , 在 那 里 变 乱 他 们 的 口 音 , 使 他们 的 言 语 彼 此 不 通 。于 是 , 耶 和 华使 他 们 从 那 里 分 散在 全 地 上 。 他 们 就 停 工 , 不 造 那 城 了 。因 为 耶 和 华 在那 里 变 乱天 下 人 的 言 语 , 使 众 人 分 散 在 全 地 上 , 所以 那 城 名 叫 巴 别 ( 就 是 变 乱 的 意 思 )。”为什么引述这一段呢,因为我要说说刚果的部族语言了,说刚果的部族语言之前先说下非洲地图的特点,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非洲的地图,各个国家的分界基本都是直线的,这些边界本来就是当初殖民者在地图上用尺子划出来的,可能一个部族被划到多个国家里,也可能把不同部族划到一个国家里,象卢旺达的战乱就是图希族和胡图族之内的种族仇杀,刚果布据说有几百个部族,因为黑人的模样我们基本分不清,我在刚果看到的俾格米人也不象想象中的那么矮,但是他们的确是住在远离城市的树木边上,刚果的部族语言我听说也有几十种,但是常听黑人说的就是两种,一种是刚果南部的木奴古免巴语,他们语言里说来是“归杂”,一种是刚果北部的林噶拉语,他们语言里说来是“丫嘎”,刚果金那边也说林噶拉语,而且当地的流行歌曲多是用林噶拉语演唱的,刚果南方和北方的舞厅、酒吧里都喜欢放这种林噶拉语的歌曲,想来黑人是能听懂这两种语言的,我会跟他们学一两句,然后跟黑人交流时偶尔冒出几句来,给他们一个惊喜。然后由于我们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所以只会简单的法语,而且对于法语的时态、阴阳等也搞不太明白,反正能把事情办成即可,也不奢望自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当我们在与黑人交流不清且也没有翻译的时候就会给翻译打电话,让翻译跟当地人把我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可是有时候黑人也会玩小聪明,比如他可能不喜欢跟我们的翻译交流,或者本来就是他们把法语里夹着当地语让翻译搞不清楚,我曾经碰到过两次交待不请的事,一次是让快艇司机跟我们的翻译在电话里把我要下的指令说清楚,然后司机跟翻译说一几句就把电话给我了,翻译在电话里说,不行,黑人跟他不说法语,你自己跟他说。我就问黑人司机,为什么不跟翻译说法语,黑人司机一脸无辜,说CHEF,他的法语比你差远啦,我听不懂他说什么。另一次是我让我们的卡车司机跟我们的翻译通话把我的指令表达清楚,需要指出的是那个翻译脾气不好经常训黑人,然后也是一会黑人司机把电话给我,翻译在电话里说不行黑人跟他不说法语,让我自己跟司机说,司机又是一脸的不屑,说:CHEF,他的法语不行,说不清。直接把我晕倒,好在我们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们这些人讲法语是对法语的践踏,是糟蹋这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过反正不耽误事为原则。对于黑人的小聪明,只能说上帝早有安排吧,让这个世界有这么多语言。

  日期:2010-12-19 17:04:45
  假洋鬼子之--刚果留华学生
  刚果到中国大陆来留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的是农业,这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分工有关,刚果那会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很多很多的刚果留学生去苏联学工业、学建筑,很多很多的刚果留学生到中国来是学得农业,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工作中与我们打交道的刚果技术干部中有留苏学士、硕士、博士,他们基本还算是干得是本行,那些在中国学习农业的刚果留学生基本上就只有一条路:给中资公司做翻译,反正我们的当地翻译中有七成是学农业的,我一直搞不明白中国的农业是教得什么东西?这些中国留学生身处两种不同文化之中,在工作过程中会经常贪点小污,骗点小费,印象最深的一个滑头翻译的情况是:你给他钱让他去办事,然后办完事跟他要剩余的钱,这家伙总是一脸无辜地说:CHEF,剩的钱我买东西吃了。或者CHEF,剩的钱我给人家小费啦。总之就是剩不下钱,当涉及到两个民族之间的事了,这些家伙们也总是会倾向于本民族的同胞,比如当地工人犯错误了或者与中国工人出现争执时,他们也是会替自己同胞说话的。由于语言上的优势在跟中国人借钱并且拖着不还钱这方面他们可是比当地工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会有种种理由跟你借钱:老婆生病了,借钱,孩子生病了借钱,家里死人了借钱,情夫生孩子借钱等等。我在刚果时被一个翻译滚雪球借到了十二万非朗,刚开始是借六万,然后一点点的借,总是先开口说再借点下次一并还上,就这样累积到我回国,这家伙也不提还钱的事,并且也不在我们公司做事了,找人也找不着,让人郁闷。回国后听说这家伙居然不久前因为艾滋病去逝。

  日期:2010-12-20 08:23:05
  再说说宗教
  刚果这地方基督教和天主教盛行,另外还有众多其他教派,由于语言的隔阂我们也不明白他们到底是信得哪一个主,在我们旁边的是一个天主教堂,关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下百度的解释
  “(一)基督教所用《圣经·旧约》有39卷;天主教的则是46卷。
  (二)在我国基督教对所奉至上神称上帝或神;天主教则称天主,天主教即因此得名。

  (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十字架都为横短坚长,但基督教的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受难像(苦像);天主教的则有。
  (四)基督教不供奉圣母;天主教教堂和信徒家中都供奉圣母像,且在圣母有无原罪的问题上两者意见相左。
  (五)基督教称经常的崇拜活动为礼拜,形式灵活多样,讲道是一项主要内容;天主教的主要崇拜活动则为弥撒,以纪念耶稣的受难牺牲,程式是完全固定的,神父每天都做弥撒,除正台弥撒外无讲经一项。基督教称崇拜场所为礼拜堂,也可称教堂;天主教则称教堂或天主堂。
  (六)基督教教堂内大多不设至圣所,有的也不设圣台,有圣台者布置也较简单,一般铺以白麻布,上置十字架、烛台、花瓶等;天主教教堂却设至圣所(弥撒间),祭台上供圣体,点有常明灯作为标
  志,普通教徒不得入内,祭台布置华丽。基督教礼拜时,讲道者站于前方之讲台上,唱诗班也在教堂前方;天主教正台弥撒中,讲经者则站于教堂内特设之讲经台上,唱经班则在教堂后部之楼上。基督教徒祷告时不一定要下跪,忏悔时不须向神职人员告解,在划十字时也不须蘸圣水,因此教堂内没有跪凳、告解亭,入口处没有圣水缸等设备;天主教堂则必有这些设备。

  (七)基督教神职人员的圣衣较简单,形式也不一(有的教会根本不着圣衣),一般为白袍或黑袍,有圣职者佩红色或白色圣带,用祭披的只见于个别宗派;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圣衣则较华美,形式和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这些我们也仅仅是了解,一直以来我认为我们作为无神论者是个缺憾,但是小时候受的教育如此,估计此生不会受洗成为一个信教徒,曾经有一次我们的一个翻译(是中国留学生,学农业出身)问我信什么教,我的回答是我是一个虔诚的共产主义信徒,我的理想是为解放全人类贡献我的终生。翻译听后默然以对,等了三分钟我就跟翻译解释我是开玩笑的,我是个无神论者,翻译就说了,我早就知道你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因为你又不搞政治,信那东西干嘛。呵呵。算是打了个小岔。来说说刚果的教堂和宗教信仰,大部分当地百姓都信教,不过搞不清是哪一个教派,我们旁边的天主教堂算是大的地方,去的人也多,那些小的教堂往往就是一个草棚子,然后十几二十几个人在一起做活动。每到周六信徒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在教堂里听教士们布道,唱诗班用百灵鸟一样的嗓音歌唱,然后配以简单的声乐,我把这种声音归之为天籁之音,有的教派在周六晚上能通宵达旦的歌唱,配以非洲的那种鼓声,真让人心醉。设想一下在一个四周漆黑的地方,没有通俗歌曲的喧嚣、没有来往车辆的声音,有的只是这种空灵的歌声和虫子的鸣叫,比起我们那些比如高房价、比如孩子的教育、比如所谓事业的挫折来,这样的气氛是不是要洁净的多?我一直认为宗教可以使人向善,看看教堂里祈祷的信众们也是一脸的虔诚,当大家离开教堂后当然也会鸡鸣狗盗,就是教士们也会搞同性恋也会有私生子(比如《牛氓》中的蒙太尼里主教之流),那我们只能说信众们的心灵并不总是属于上帝吧。

  在刚果我没有看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但是市场上店铺有很多是毛里塔尼亚商人开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徒,我曾经跟我同事打赌,我会一眼看出一个商店的老板是不是伊斯兰教徒,如果我判断是的话,我进商店就用阿拉伯语的你好(发音是“撒雷玛雷泓”)对方马上会回应一个阿语你好,然后我再问你是伊斯拉姆(穆斯林)么?对方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肯定的,为什么能判断出来呢,因为每个伊斯拉姆商店的旁边都有一个塑料水壶,水壶的样式都是一样的,都是蓝红相间的,这个水壶是用来小洗的,大家先看一下百度上关于穆斯林小净与大净的解释“穆斯林们日常礼拜时------洗大净与小净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用清洁的水洗大小净是礼拜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学习礼拜者,必须先学会洗大小净。
  小净
  小净即用清洁的水洗身体的部分肢体。其洗法如下:
  先举意:因为礼拜要小净,我举意洗小净。
  然后洗双手至手腕三次;再净下,净下时右手持壶,左手将前后窍洗干净。没有行割礼的人,注意洗净包皮内的污秽;净下后,再洗双手至手腕三次;然后刷牙;再漱口三次;呛鼻三次;洗脸三遍,洗脸时上至发界,下至下颏以下,两边至两耳;再洗双手至手肘三遍,洗的顺序是先右后左;然后用手掌和十指抹全头,用大拇指抹耳外,食指抹耳内,小指注耳孔,再翻转手背抹脖项;最后洗双脚至踝骨以上三遍,先右后左。

  大净
  大净就是用清洁的水洗周身。如果一根毛发洗不到,大净不成。大净洗法如下:
  洗之前先举意:我举意因为去除重污秽洗大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