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摇摇头:“我是随我师傅走到杭州,现在灵隐寺挂单的。”
“挂单?”
“嗯,我师傅法号无行,他有生之年都在各地云游,从七岁起我就跟着他到过很多地方。但来杭州是头一回。”小和尚说着,又小心翼翼地去抻直每一件僧衣。
“噢……”月琳也听得不太懂但也无所谓,这时匆匆走来两个男人,进了里面找到打盹的老妈想借点柴火,老妈妈有些不耐烦:“你们是哪家的?上好干柴多少文一担?借多少?这里每月支出都要上报的……”她絮絮叨叨,那两人也不多言语,弯腰抱起墙角的一把柴就走,老妈急追出去,月琳循着她望出门外,一阵犹如落英浮尘的雪片骤然间刮起,老妈子几乎被吹得一趔趄,那两个人早跑得没影。
“哪来这么野蛮的人啊!光天化日敢出手抢……”老妈气得骂骂咧咧,回头看见小和尚站在那里:“谁让你到这儿来洗东西的?你们寺里有寺里的规矩不是?居士寮里可是有女眷的东西!”
小和尚一时窘在那里不敢言语,月琳讨厌她说话的腔调太大:“我把小师傅的衣服弄脏了,所以让他来这洗的。”
老妈子虽不认得月琳,但看她一身齐整的箭袖旗装,便顿时噤了声,只是恨恨地再瞥一眼小和尚,回去屋里。
日期:2011-3-29 1:07:00
月琳看小和尚默不作声地收起衣服,忽然门外传来一个柔软的声音:“请问”—— 是一个头戴嵌白米珠花卉额帕、身穿桃花红绸对襟褙子的女人,只见她面容精美,一双眉目描画淡紫粉黛,妖娆可人:“二位能不能帮奴家个忙?”
“帮忙?”月琳茫然地看了看低头做事的小和尚。
“是啊,这位小格格看来是能帮奴家忙的人呢?”那女人微笑着。
“帮你什么忙?”
“就是”那女人顿了顿:“帮奴家找一根东引桃枝吧?”
“东引桃枝?”月琳完全不懂那是什么。
女人伸手指着一个方向:“就是那边,永福寺外生得大好一片桃树……可以么?”
“可我不知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一句话还没说完,那女人就转身离去,丢下一句:“拜托了小格格。”
“诶?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追出门外,可来回长长的一道青砖地,哪还有那女人的踪影。
月琳一时摸不着头脑,愣着出神,小和尚也收好了衣服打成包袱走出来,看见月琳站在那里:“女施主,你方才在跟谁说话?”
“诶?方才……那个女人啊?”月琳被小和尚问得更是瞠目结舌。
“方才……哪有人来过?”
“她明明站在那对你我说话,你却没听见?还说让我们帮她找东引桃枝?”月琳想了想:“不对不对,开头她说二位能不能帮她个忙,你没吱声,她就只对我说了。”
小和尚用奇怪的表情看着她:“东引桃枝?”
月琳急得一拍手:“那是什么东西?她却说永福寺那边有很大一片桃树……”
小和尚疑惑地蹙眉摇头:“我师傅给我提起过,东引桃枝就是朝东南方生长,向指日光,长两尺八寸以上的便是。乃术士们驱鬼用的什物,你找它做什么用?”
“不是我找,是方才那女人要我帮她找!”从小到大,阿玛和额娘就没少数落她的痴慢,月琳想起方才应当拒绝才是,可话还没想到说,那女人就不见了!真是懊恼不已。
日期:2011-3-30 1:40:00
“你别急啊。”小和尚看月琳的样子,想了想:“要不这样,我先把僧衣送到明通师傅那里,然后与你去永福寺那边找找看?”
“可我不能在外面待太久……”平时身边有任何事都是嬷嬷们给做好的,忽然竟有人这样没头没脑地拜托她做完全摸不着头绪的事,月琳觉得真是麻烦又倒霉:“好吧,你快去快回……我就在这等你。”
小和尚抱着衣服跑了,月琳坐在屋檐下的长凳上焦急地等待,正一个人呆着出神,没曾想李嬷嬷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现在眼前,手里拿着件灰鼠褂子往月琳身上一披:“我的格格诶!您怎么跑出来让我好找?这么冷的天也不穿件毛衣服?还坐这么冷的地方?您大姑姑也要数落你的,快随我回去烤火……”拉着月琳就往回走,月琳挣脱她:“我还要去永福寺呢!”
“去永福寺做什么?”李嬷嬷双眉竖起来,月琳的心里一下就畏缩了:“没、没什么。”
“看!这手都冰凉的,万万别生病!”李嬷嬷便不由分说地把月琳带回西院。
* * *
因时‘立春’刚过,但仍在早春初始生发节气,月琳的大姑姑香帖忽思念起京城里‘咬春’要吃春饼、卷的习俗,便吩咐蒙嬷嬷她们在院子边角的小厨间里和烫面,只因佛家人需断五荤,葱、韭、蒜、胡荽、云薹这些不能碰,所以春饼亦不备葱丝,只夹上干丝粉条炒的豆芽、或新发的香椿剁碎拌豆干,再抹上京城带来六必居所做的甜面酱,搭一碗香稠小米粥,真是无上的风味。
月琳看到吃食便什么都忘了,围着灶间闻那香火气,李嬷嬷吓得赶紧将她拉开:“格格诶,让火星儿蹦到衣服上就糟了!”
香帖则在里间练字,听到李嬷嬷说话,就把月琳叫到跟前,让她跟着自己写些“宜春字”,什么春暖花盛、六合同春,只是写到春光明媚时,想起本朝忌讳前明的明字,她才迟疑了一下,复去翻出一本晚唐诗僧齐己的诗集,看见一篇同样述春的《桃花》诗,便手把手地教月琳写了两句“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大姑姑,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写到一半终于忍不住问道。
日期:2011-4-1 1:20:00
“什么东引桃枝?”大姑姑奇怪地反问,月琳便知道她也不晓得,不作声了。
写完字,洗手喝了半盏桂圆红杞茶,已是未时。
月琳枯坐着,心中惦记和小和尚去永福寺找东引桃枝的约定,但李嬷嬷时刻眼睛不离她,也找不到空隙偷溜出去,只能干着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