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段我外婆年轻时惊心动魄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
第1节作者:
菲清菲古 日期:2011-1-10 6:54:00
外婆今年已经95高寿。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70岁了,所以当我有记忆开始,她已经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了,她不会像别的小朋友的外婆或奶奶那样带他们去公园玩,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养花,那时候家里住平房,后院摆满外婆养得各种盆栽,而且她最爱君子兰。小时候的我就不时的流露出喜欢破坏的天性,看见花就想摘,有一次就大概就是摘了一朵下来,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就记得外婆拿着扇子要打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受了不小的惊吓。所以小时候的我,心里很害怕外婆,不太愿意接近她。而外婆,除了喜欢花之外,对小孩子似乎也不感兴趣。很少与我交流。
另外一件外婆喜欢的事情就是打麻将,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去打牌了,晚饭前自己就回家了。饭都是保姆做好的。听我妈说,我外婆什么家务事都不会做,大概是也没见她做过。我们家之前有个很慈祥的保姆奶奶,从我妈出生开始,就带我妈,50,60年代,每家都很穷的时候,她也一直陪伴着我外婆,一直到我出生她还带过我。但我不记得了。我5,6岁的时候,她年龄太大,做不动了,外婆给她一笔钱让她回家养老去,几年后去世了。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是个很冷漠的老太太。她不爱搭理我,我也不爱搭理她。小时候听小朋友说起自己爷爷奶奶打战时期的精彩故事,我也从来没有好奇过自己外婆的故事。我妈偶尔说起过外婆年轻时候,家里是富商。富商有什么用,战争一打,鬼子一进城,富商要么变穷光蛋,要么家破人亡,有点能耐的那就逃出国了,那也就没现在在电脑前打字的我了。
我现在能坐在这里八卦我外婆年轻时候让我泪流满面惊心动魄的故事,那还得感谢我外婆的父亲也就是我太爷爷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了外婆的故事,那还得从前年我和我舅爷爷的一次神聊开始。。。
日期:2011-01-10 08:25:51
偶滴外婆是上海人~虽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离开这个城市很多年。照我外婆那个冷酷的性格,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就连我妈都不太清楚。但是有一个人,对我外婆的故事,知道很多很多,那就是我的舅爷爷,也就是我外婆的亲弟弟。
我外婆的这个亲弟弟,比她小了20岁。年龄上跟我外婆存在很深的代沟,性格上也和她截然相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个舅爷爷,性格很热血。爱聊天,而且很有钻研精神。他对他们的家史也十分感兴趣,不像外婆成天一副“往事都皆浮云”的姿态。
就是三年前的时候,我舅爷爷闲来无事,退休多年,居然想到写书,写什么?写他们家的故事,就可以写一本了。于是他就动笔了,写到一半写不下去,因为有些细节他需要外婆提供考证,于是他就怀揣稿子,从合肥来到了偶们家。舅爷爷解放后调去合肥工作,全家就一直生活在那。
于是舅爷爷带着极其诚恳的面貌出现在外婆眼前了,外婆一付不愿搭理丫的姿态。舅爷爷于是就住下了。后来也许是外婆嫌他住的烦,也许是被舅爷爷说动了,于是就同意和他聊了,舅爷爷还拿了个录音笔记录着。那时候我去外婆家,看见两人在房间里吞云吐雾的,我外婆烟瘾很大,几十年来都是一天一包,但是依然很长寿,所以偶觉得抽烟影响身体健康那还得看个人。。。呃,跑题了,这个说法容易误导人,止住。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婆说那么多话,但是我没仔细听,我坐一边听了会,听见什么“军统,戴笠,袍哥”之类的词,觉得生疏我就不听了。然后过了几天,舅爷爷就心满意足的离开外婆家,回合肥写书去了。。。
然后就是前年了,09年夏天,舅爷爷揣着300多页厚厚的稿子来了。年龄那么大的老人写这么多字看得我都心疼,但是舅爷爷还没写完,有些需要敲定的细节。去年我看完那阵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对当时军统和地下党的故事兴趣盎然。
舅爷爷一来,我就抓着他聊开了,他跟我提了一点,外婆以前的身份……那些个神秘的词汇聚在一起,我一下就兴奋了。他写的稿子算是草书吧,我看得吃力,舅爷爷又十分地有耐心,就慢慢给我说起了他们家,也算是我们家的故事。
这故事在我心里回味了很长很长时间,让我恍不过神很长时间,一直想写出来,但是又不知道以什么形式写出来,舅爷爷的那本书迟迟没有动静,也许只是他的自娱自乐。但是这个故事的震撼让我很难与那个曾经让我觉得冷漠而自私的外婆联系起来,我一度看她觉得恍如隔世,她烧掉了年轻时所有的照片,仅有舅爷爷那仅存的一张,让我费力的想象年轻时候她做过的那些事情,故事里那个叛逆,让人着迷的女子与眼前这个寡言的,只剩下几根稀薄的银发,每天戴着帽子晒太阳的老太太联系在一起。
外婆的旧名叫夏兰,不过加入革命后没多久她就给自己改了名。后面为了方便叙述,我就不用“我外婆”这个叙述方式,就称呼夏兰。外婆的父亲家姓江,靠贩卖古董起家,除了做古董生意外,还开了一家名声很大的饭店,商贾名流经常光顾,江老爷又喜欢广交朋友,饭店生意一直不错。
江老爷有四个女儿,外婆排行老二。一直到江老爷52岁那年,才终于得了个宝贝儿子,就是我舅爷爷。但我这舅爷爷出生,就赶在1937年的抗日战争前不久。。。
日期:2011-01-10 08:57:46
在七七事变之前,国内的抗日情绪已经很高涨了,当时的夏兰正在上海一所教会大学念书,学的是医学方面,然而对夏兰来说,她并不想做富人家的小姐,也不想专心念书,她宁愿去当一名逃亡的革命者。然而苦于父亲的束缚,平静的生活也让她没有逃脱的理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