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神秘的盗墓画卷——升棺闭气(鬼话连篇)》
第20节

作者: 陈傀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12-17 14:35:00
  12. 六道轮回
  林胖子的声音突然传了上来:“老子没事儿,娘的,你们快下来看看,这家伙搞得什么鬼把戏。”
  我听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应该是没出问题,再往下一看,火折子只照出一小片地方,也不怎么看得清楚。老唐拍拍我,说:“小心,跳的时候身子放松一点,下面小林会接应。”
  我下意识地喘了几下,心说这可别成了我呼吸的最后几口阳气,然后身子一缩,跳了下去。还没落地,林胖子果然一把接住了我,不过等我脚尖碰到地面的时候,身体还是有些不稳,仓促中向后踩了一步。地面却好像并不规整,踩着的地方似乎是一处凸起,这下子几乎崴了我的脚,疼得我龇牙咧嘴。
  老唐的身手就显得高明得多,似一只老猫一样,跟在我后面落了下来,稳稳当当,轻轻巧巧,我连一丝声音都没听见,正摸着脚踝骂娘呢,回头一看,就发现身后多了一个人,差点没吓得跳起来。
  林胖子一把把我拉起来,凑过火折子,又从怀里掏出两支蜡烛分别点上,似是惊魂未定,脸色很不好看:“老唐,你来看看。”
  我跟老唐低头一看,原来刚才我落脚的地方,放着一座雕琢细腻的莲台,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一人跏趺而坐,石莲三重莲瓣,每层有九瓣莲片,品相十分圆润饱满,但是凑近一看,莲瓣上居然雕刻着细密的恶鬼图案。
  老唐摇摇头,说:“海眼货色就是这样莫名其妙。这东西应该是佛教圣物,九品莲台,地藏菩萨坐在上面倒也说得过去,但没听说过金莲上还有这种邪异的纹饰的,看风格应该和上面冢身的纹路出自同一门的手艺。而且现在看来,这莲台应该是经常有人清理的,你们看,这么细的刻痕里面,几乎都没什么灰尘。真不知道墓主人是什么底细,可以让这里的僧兵代代相传,替他守陵长达千年。”
  林胖子说:“不但如此,你们朝四周看看。”
  我和老唐疑惑地接过蜡烛,站起身来朝身后一照,一股凉意顿时从脚跟升腾起来。老唐还好些,我几乎是小腿一软,险些坐倒在地。
2010-12-17 22:57:00
  只见四周有六只青色的巨大手掌,各掐手印,破土而出,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把我们连同莲台围在了中间。这些手掌足有两人高下,雕磨得十分精细写实,在摇动的烛光中,几乎活了过来,像是要伸过来掐住我们的身子。一股巨大的压迫感令我胸口发闷,心脏狂跳,我仓皇地退了几步,大脑短路了两三秒钟,才发出一声无意义的叫嚷。林胖子大概是觉得我和他同病相怜,用力拍拍我的肩膀,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

  老唐也吓了一跳,这东西太诡异了,不要说在这种光线下近距离观看,就是搬到市民广场去,大白天站在六只栩栩如生的巨手中间,也绝对是一件挑战心理承受力的事情。人类从远古开始,对于巨大的东西就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敬畏,传承了千万代的基因里,仍然携带着这种条件反射一样的信息。除非是瞎子,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在第一眼看见这景象时,不被冲击到大脑神经。
  不过老唐就是老唐,见过的妖魔鬼怪逮在一起,估计就能开个动物园了,阅历定力绝非我这种新手所能比美。他微微一震,便冷静一下,还细心地从包里掏出个小巧烛台,固定好蜡烛以后,不紧不慢地查看起来。(后来我问老唐,为什么干这行的对蜡烛情有独钟,老唐说这还是个传统问题,用探照灯手电筒也未尝不可,不过一般见了棺椁,大家不是用火折子就是用蜡烛,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这大概就跟乡下烧纸钱不用打火机一样,都有个讲究在里面。甚至阴阳线客还有一套本命灯的老规矩,此处不再赘述,容后再表。)

  凑得近了,才发现巨手使用一种纹理十分细腻的大石雕刻而成,都是整块雕琢,这么大的石料,我还真没亲眼见过,努力联想了一下,除了南京东郊汤山镇的阳山碑材之外,一点类似的东西都想不到了。不过那边的巨石块子虽然硕大无朋,有“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的威名,但石料的品质完全没有办法和眼前的石掌相提并论。
  我对于玉石并不算多了解,只感觉这么一大块东西,就算是单位重量的价值跟最劣质的印章原石一样,这么一整块儿也是一大笔钱了,更何况艺术和古董都是无价的,看这六只手的作工和惊人的艺术表现能力,放在那个年代,恐怕已经算是神迹了。说实话,盗墓贼最怕碰到这种东西,价值连城,但是基本没有搬运的可能性,只能留在墓里供死人观赏,与木石同朽,真是令人郁闷到吐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