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婆婆的传奇人生:集悬疑,灵异,惊悚,盗墓与一书》
第10节作者:
文坏坏 由于华叔是将石头砸在那狗的头部,因而那狗血淋头的样子非常吓人。
而且华叔应该还是用一块比较大的石头砸出去的,因为那狗头上的脑髓和脑浆都全部流出来了,那一团团绿色的不明液体流淌在客厅的地上,形如一团团小孩子的鼻涕。
“阿华,”奶奶说道,“狗是一种祥物,能够给一个家庭带来吉瑞的,你万一误打了谁家的守财的狗,是要遭天雷打的!”
“没有,绝对没有,”华叔对天笃誓道,“那确实是路边的一条野狗!我怎么会做这种缺德事呢?”
这时候,一阵疾风从大门外吹扑来,一股血腥味扑鼻而至,我终于再也没有食欲再吃下去了。
日期:2011-4-16 1:41:00
那小方的情况显然也差不多,他放下碗筷后,便站立了起来,然后对着奶奶问道,“彭老太太,由于我刚刚从于教授那里接触到一点关于傩巫文化的皮毛,因而许多事情都还不懂,我可以先问您几个简单点的问题吗?”
见华叔信誓旦旦地表示那狗不是偷来的,而且自己也确实没有在街坊邻里一带见过这狗,奶奶于是稍微松了口气,然后对着小方道,“好吧,你问吧,我对傩文化的理解虽然没有家兄独到和深入,但大体上也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众所周知,世界许多神秘现象都是北纬三十度附近,”那小方说道,“比如国外的埃及金字塔,魔鬼三角洲,马里亚纳海沟,撒哈拉沙漠,以及我们国内的珠穆朗玛峰,神农架,三星堆文化,长江出海口,以及傩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大致起源于北纬三十度附近,那么,您能不能够为我相对详细地解释一下何谓傩文化吗?”
“这个嘛,”见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奶奶于是回答道,“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便需要一种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我们龙的传人便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所谓‘傩’乃人避其难之谓,也就是‘惊驱疫厉之鬼’之意。傩巫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比如我们这座小城里,就相对较好地保存了傩巫文化的精髓和DNA,是全国罕见的几个将傩舞,傩庙,傩礼和挪神面具都没有丢失的地方之一。”
奶奶在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是喝过几年墨水的(否则还怎么研读一些古籍经典),因而介绍起来也显得比较流利连贯,用词也比较考究和得体,活似在朗诵一首散文诗。
小方非常虚心地掏出笔和本子,然后刷刷地写着三叔公话里的要点。
“好像我在书上还听人说起过,”小方又是询问道,“傩文化起初始于原始图腾崇拜?这又作何解释呢?”
日期:2011-4-16 1:59:00
听到他的这个提问后,奶奶立刻显得很得意,甚至自豪了起来道,“‘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中国字是象形文字,由象形、会意、记音三要素组合而成。它的意义往往包含在它的象形之中。”
说到这里的时候,奶奶便用手指在用餐的桌子上笔画道,“你看,‘傩’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的意思。因此,‘傩’即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雀、鸾是一音之转,因此,这种被中国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鸾鸟,在中国古籍上有雀、雒、鸾、丹雀、彩鸾、鸾凤、丹凤、凤凰等种种称谓。这就是我所说的,为什么‘傩文化’就是‘鸾文化’的原因。”
小方又是埋头做着笔记,然后忽而又抬起头来问道,“您说这么多,但我还是听得有点糊涂,如果能够深入傩文化的传人中了解一下才好呐。”
“这几天恐怕不行,”奶奶说道,“过几天附近傩神庙会有大型活动,照旧会请来戏班子演戏,正月初七的时候小镇上的傩舞队会挨家挨户地过来演出,村子西边还有一位做了一辈子傩神面具的张老汉,过几天等人家客人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带你去拜访他一趟。”
“对了,”小方说道,“说道傩神面具,临行前于教授还特别叮嘱我说,文老先生,也就是我的爷爷啦,是远近有名的面具收藏专家,可否让我现在就过去看一看他的那些珍藏宝贝呢?”
日期:2011-4-16 10:33:00
3.
“这个是可以的,”奶奶回答着说道,“只是今天恰好先夫过世后的第二天——哦,不,是头一天(奶奶显然也不想让外人知道爷爷是十一点五十九分的时候离世的)——所以我们便锁住了那栋老房子,在我们这里叫做‘锁三’,意思是如果老人过世后,他居住过那房子的大门,是必须锁上三天的。我看你还是过几天再去看吧。”
“哦,说实话,会有点遗憾,不过我愿意等,”那小方礼貌地回答说,“我还听人说过,您丈夫生前的收藏非常丰富,价值不菲,许多面具都或者出自名家之手,或者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对吧?”
“是啊,”奶奶心平气定地回答道,“先夫这辈子所以的心血和积蓄,就用在了那一屋子几千张傩神面具上了,这也是他平生最为自豪的一点财富了。”
“那可不止是一点财富啊,据说现在古董收藏界已经有人开始在炒傩神面具了,”那小方又说道,“而且我还听人说啊,令兄的收藏里,还有一套非常罕见的纯黄金制成的明代十二兽面具?”
小方刚说完这一句后,便只见我三叔公的脸上一下子拉长了起来:“你是听说说的?根本没有这回事,如果家兄真要有那套什么明代十二兽面具,而且还是纯黄金制作而成的话,那我们何至于还居住在乡野间呢?岂不早就是千万富翁了?”
“这也不一定啊,”小方分析着说,“许多人对自己家藏的宝物有了感情,便舍不得卖掉,我就见过内蒙古一位农民,他家有一个乾隆皇帝用过的精美青花瓷茶壶,但他就是不肯卖,无论人家出多高的价格都不卖,至今还住在破旧不堪的蒙古包里呢!”
日期:2011-4-16 10:54:00
“此事纯属三人成虎的以讹传讹,”奶奶听完后,脸色顿然全变了,而后又很是严肃道,“十二兽面具本来就全国稀少,又哪来的纯黄金制造呢?更何况还要明代保留至今的,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嘛!”
“哦,我明白了。”小方收起笔记本,回答道。
“哎,明白就好,”奶奶叹了口气道,“只可惜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还是会有人相信,先夫收藏了什么珍世稀宝,为此,我们家里还经常晚上进贼呢!”
“好吧,那我就不多过问此事了,您就当我没说好了。”看到奶奶的脸上挂着肃杀之情,小方很有自知之明地闭口不谈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