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惊闻:四川老家的那件事》
第52节

作者: 老家的花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起来这盒子倒和我们八道岭中的一些器物风格有些类似,我们村中估计是在很久前就有月氏艺人居住,留下了一些制作手法。”
  “管风?”,素素不由的低呼了一声,事情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了。张教授骗我们说盒子是唐朝的产物,我们在无心查询之下,发现了管风和意溪村的故事,而八道岭流传下来的手艺来看,管风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便为古老的月氏国金银器工艺,而这盒子,恰恰也是月氏国所制。
  那么,管风和这盒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张教授掩藏这盒子的真正来历又有什么目的呢?
  正当我和素素凝神思索之时,老牛头呵呵说道:
  “其实这也不奇怪,现在所谓的学术界鱼龙混杂,说不定那为张教授便是一位南郭先生。”
  我缓缓摇了摇头说道:
  “应该不会,我有个老同学就是他带的研究生,老同学对张教授推崇备至,我还是了解我那位同学的,他一般不大会夸大其词。”
  素素也附和着说道:
  “嗯,我看那位张国仁教授也满博学的,应该不是滥竽充数之辈吧”。
  老牛头有些不高兴,哼了声说道:
  “你们这么说是在怀疑我了?我还不至于蒙骗你们小辈吧,而且这盒子来历很容易识别,你们不信的话可以再找人问问!”
  我和素素苦笑了笑,知道我们说错了话,正要补救两句,那老牛头却忽然神情一动,自言自语的说道:
  “张教授,张国仁,张国仁……,你们说的那张教授是不是颈部有一块一分硬币大小的黑痣?”
  我和素素蓦然一惊,当初从张教授家回来之后素素还在嘀咕说张教授人虽然长的还算有些风度,但颈部的那颗黑痣却是大煞风景。
  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不过您老怎么知道的?”
2010-12-22 16:28:00
  “没错,不过您老怎么知道的?”

  老牛头低下头沉思了一会,缓缓说道:
  “这张国仁恐怕是有些来历的。”
  我和素素微微一愣,有些来历?老牛头又接着问道:
  “张教授现在是不是大约五十来岁?”,我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应该约在五十上下吧”,老牛头点燃了一根香烟吸了一口说道:
  “我这一辈子翻山越岭,遇到了林林种种的不少怪事,但是大多事情仔细推敲起来,也不足为奇,其中只有几起才能真正称为怪事,这张国仁便是其中一件。
  我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经常深入东北的深山老林,那边是大清发迹之地,也就是大家所谓的龙脉所在,古墓秘地众多,我们这一行的早年都在那边出没,后来政府监管的严密了这才纷纷撤了出来。
  我总共见过张国仁三次,第一次便是在东北的长白山上,那年我27岁,适逢我时来运转,接连破了好几个古墓,发了笔小财,也在这行中声名鹊起,有了些声誉,于是便接到了一个私密的讲古会,这个讲古会其实就是邀请行业中出色的俊杰分享分享盗墓经验,我应邀来做一篇关于开棺的讲演。就在那一次,张国仁也列了席。”
  素素呵呵笑着说:
  “牛大爷,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经历啊,真是丰富多彩,都可以写成故事了呢!”

  老牛头摆了摆手说道:
  “不足道也,不足道也,我们这行谁没有三五个故事,高手多的去了。”
  素素接着说道:
  “牛大爷谦虚了哟,那张国仁那时候想必还是个乖乖听你讲座的小后生吧,没想到张教授也有这些经历。”
  牛大爷的神情却一下严肃了下来,缓缓说道:
  “那时候他还不叫张国仁,样子也和你们遇见的张国仁大不相同,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没完全搞清楚他究竟是不是张国仁!

  而且你们想错了,那次讲古会中,我才是乖乖听讲座的小后生,他那时已经有六十多岁,是盗墓行当里面的宿老,那天他兴致极高,整堂讲古会都是他在讲。”
  我和素素蓦然一惊:
  “六十岁?牛大爷你是说那时候的张国仁已经是六十高龄?可是我们看那张教授现在也明明才五十上下!”
  老牛头点了点头,我赶紧问道:
  “牛大爷,不要怪我冒昧,您当初不会是看错了吧?而且您还说长的也不一样呢。”
  老牛头吸了一口烟说道: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那宿老的脖颈上,便有一个分钱大小的黑痣,那堂讲古会他讲的非常精彩,还揭露很多行业里面的不解之谜,所以我印象极其深刻,不过当时我对这黑痣也没多在意,只是对此老极为佩服。
  真正让我奇怪却是在讲古会的十年后,那年我37岁,在祁连山一带贩卖古物,有一次我到祁连山博物馆中悄悄比对手上的古物,恰好碰到一个小公开的小讲座,在台上演讲的是博物馆的馆长,正在讲一个关于皇太极的话题,我那时心中咯噔一声,你们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我和素素还没来得及答话,老牛头又接着说道:
  “那馆长的动作、说话风格跟讲古会上的宿老竟然一模一样,而且脖颈之上,赫然正有那一块分钱大小的黑痣!只是这馆长的面貌跟宿老截然不同,而且这馆长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左右!”
2010-12-22 16:43:00

  我和素素惊的吸了口凉气,隐隐觉得张教授似乎有很大问题。果然,老牛头又继续讲道:
  “我们这样眼神非常的准,虽然他们面目年龄不同,但是肯定是同一个人,绝对不会错,我当时觉得事情不大对劲,便赶紧收拾收拾,离开了祁连山,从此再也没有去过那边。
  我本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遇到他,就把这当成一件怪事慢慢给淡忘下去,没想到的是,前几年我去重庆参加一个小型的老朋友聚会,竟然又遇到了这个人,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说话风格,一样的黑痣,这人便是你们遇到的张国仁教授,而他的面貌和年龄,又跟那馆长完全对不上。。
  参加聚会后,我觉得事情愈发不简单,于是彻底金盆洗手,退出了这行,回到八道岭老家闲心养老,日子过的也还算舒适,如果你们今天不提起张国仁,我还真的把这事就给淡忘掉了。”
  我听的心里越来越沉,难怪源凌说张教授知识面非常广博,连一些不解之谜都知之甚详,这张国仁教授果然大有来历。
  素素听了老牛头的话,想了片刻,低声对我说道:
  “明健,我隐隐觉得,那管风,似乎与张教授有莫大关联,莫非,他们是同一个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