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戏红尘:既然必有一死,何不红尘一浪子》
第49节

作者: 红尘一乐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2 11:06:05

  唐玄宗目的已经达到,忙叱退左右丫鬟,把杨玉环抱入寝宫,急不可耐地脱去衣服,不禁又是一阵啧啧称赞:世间竟有如此尤物,自己身为最高统帅,舍我其谁?怎么能够不享用呢?哎,以前那些贵妃娘娘们,和眼前这堆细肉比起来,简直差了几个数量级!唐玄宗平日里颇喜武术,因此虽然五十挂零,身子却是不弱,自己动手除去衣物,迫不及待地朝杨玉环压了过去。毕竟姜是老的辣,唐玄宗御女无数,床上功夫当真非凡,只见他……口中自语道:“可惜不是处丨女丨,又兼醉酒,否则当真美不可言。

  杨玉环醒来,见自己裸体躺在御床上,唐玄宗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便知发生了什么事,忙拉过被褥盖上,脸上发烫,不敢正视唐玄宗。唐玄宗见她天真无邪,更加喜爱,翻身半躺在床上,把杨玉环轻轻揽入怀里。杨玉环倦着娇体,一动也不敢动。
  当天晚上便传下诏书,诏令杨玉环改名杨太真,带发修行,居于宫中“太真庵”,并顺便找一宦官世家女子,令其嫁给寿王李瑁。李瑁满心委屈,无处伸张,也不敢不遵皇命,只是成日痴傻发呆,几近疯癫。
  杨玉环虽然居住“太真庵”里,但并不清静,唐玄宗不分黑夜白昼,时刻御驾“太真庵”,调情打闹,翻云覆雨,同时对杨玉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
  杨玉环不同一般烈性女子,刚开始还惧怕唐玄宗,惧怕皇权。渐渐地,杨玉环见唐玄宗根本没有皇帝架子,对自己十分友好,并准许杨玉环在无人时,昵称他为三郎(李隆基排行第三)。杨玉环也慢慢地恢复了天真无邪的本性,有时被唐玄宗逗得性起,也敢肆无忌惮地和唐玄宗嬉闹,甚至骂情。杨玉环认为:自己既然不能出宫和李白长相厮守,愁苦也无济于事,不如过得快乐些,不委屈自己,这是李白提倡的人生及时享乐主义。

  事隔不久,唐玄宗见木已成舟,索性把杨玉环接回宫中,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甚是美好。唐玄宗太爱杨玉环了,打算诏封她为皇后,怎奈大臣群起辩驳,说她是一介风尘女子,不能母仪天下。迫于舆论压力,李隆基只得诏封杨玉环为贵妃,史称杨贵妃。杨玉环虽身为贵妃,但唐玄宗处处娇她,因此,就是皇后也得让她三分。
  刚过一日,便由一位蓝衣青年进入宫来,自称是杨贵妃兄长杨国忠。宫人都知杨贵妃受宠无比,因此谁也不敢懈怠,争着领他去见唐玄宗。唐玄宗见杨国忠仪表堂堂,立即封他为太师,位极人臣。大臣们虽然心里不服,但谁又敢逆唐玄宗而行?谁又得罪得起杨国忠?
  杨国忠喜极而泣,心想自己虽然不能夺得《飞将军秘笈》,从而逐鹿中原,称霸江湖。但如今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都是荣华富贵、绫罗绸缎、美女温馨?
日期:2010-12-23 10:45:24

  高力士、杨国忠二人均知许多事情需要互相照应,默契配合,因此二人如水乳交融,一团和气。
  李白听贺知章讲完这段故事,仰天长叹,喜忧参半,喜的是如今杨玉环得宠,荣华富贵系于一身,不用再和自己过那种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忧的是如今杨玉环身为贵妃,是问普天之下,谁又有通天彻底之能,能够抢走皇帝宠爱的妃子?
  贺知章见李白如此悲戚,心下也是酸楚。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贺知章很快有了主意,对李白道:“小兄弟,大哥有个办法,可令小兄弟见到杨贵妃。”
  李白听说能见杨玉环一面,心下暗喜,道“大哥,什么主意?快说来听听。只要能见杨玉环一面,小弟死而无憾了。”
  贺知章道:“三天后,要在皇宫举行科举考试,选拔贤能,以小弟才华,如果应试,必中头榜。小弟便可要求留在宫中做一大学生之类。小弟请想,留在宫中,时日一长,岂有见不到贵妃之理?”
  李白迟疑半晌,才道:“高力士、杨国忠均知小弟曾和杨玉环有染,小弟这番去了,他们会不会禀告唐玄宗老儿,让小弟……”
  贺知章哈哈一笑,打断李白的话,道:“高力士、杨国忠都不是傻蛋,一旦说了实情,惹得唐玄宗不高兴,谁也没有好果子吃,这点小弟只管放心便是。”
  李白深觉有理,高兴地道:“如此多谢大哥斡旋了。”
  这些天来,李白丝毫没有忘记修炼内功,并让孟蕊、宗倩倩演习“同归于尽”。二人本有武功家底,因此练习起来比杨玉环快得多了,几天工夫便把“相逢一笑”、“舍身取义”、“鱼死网破”练得滚瓜烂熟,丝毫不用李白催促。
  李白对孟蕊道:“这本‘同归于尽’是师婆留下的,如今师婆已……你留着它吧,以后和倩儿多加练习便是。”
  孟蕊芳心惬意,手拉宗倩倩,欢天喜地的去了。

  三天很快过去,第四天早上,李白很早起床,一切收拾停当,便进京赶考去了。
  李白到了试场,才知主考官就是高力士和杨国忠,心想碰到他们两个,算是彻底完了。但既然来了,也不能半途而废,索性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地走进考场坐下。
  高力士、杨国忠见到李白,均感诧异。尤其是杨国忠,那次被李白打得跪地求饶,早已怀恨在心,但也知道李白放荡形骸,喜欢无拘无束,这次怎么会来应试呢?杨国忠本就聪明狡黠,很快便想到李白此来必是为了杨玉环,自己身居高位,全靠妹妹杨玉环裙带关系,怎能轻易让李白打破?于是道:“李兄,你这是……想捣乱吗?”
  李白冷笑一声,道:“大爷是来应试的,不是跪地求饶的。”一句话说得杨国忠又羞又恼,怎奈这是殿试,主考官不能取消考生资格,只好硬着头皮发卷子。
日期:2010-12-23 19:45:23

  第二十六章李白进宫

  李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思有余,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杨国忠收上卷子,根本不看内容,和高力士商议道:“高公公,李白这小子……”
  高力士忙道:“杨太师先批,公公顺你意就是。”
  杨国忠听后大喜,提笔在李白卷上涂抹道:“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力士微微一笑,道:“磨墨也不中,只好与我着袜脱靴。”并喝令将李白赶将出去。李白知道此处不是动手之地,冷笑一声,道:“久后吾若得志,定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说完昂首挺胸而去。
  贺知章见李白扫兴而归,已知后果,拉过李白,一番畅饮。
  日去月来,不觉一个月过去,忽一日,渤海小国番使手捧国书致唐玄宗。唐玄宗传下诏命,令贺知章接待番使,在驿馆住下。

  第二天,番使递上国书,唐玄宗命贺知章开读。贺知章掀开番书,不禁茫然,竟不识一字,忙拜倒在御阶前,道:“此书宛如鸟兽之迹,微臣才疏学浅,不能读得。”
  唐玄宗闻奏,责令太师杨国忠开读。杨国忠打开番书,双目如盲,也是不晓得一个字。唐玄宗已有微愠,让文武百官试读,可惜并无一人知晓番文,故而面面相觑,不得读懂。唐玄宗当了几十年天平天子,开元盛世已露端倪,自是人人称颂,家家口碑。唐玄宗怎能不傲?自诩中原英主,不可一世。今见文武百官竟无人识得番文,不觉脸上无光,龙颜大怒,喝斥群臣道:“在座之人皆为大唐栋梁,居然没有一人能替朕分忧。番书读不懂,将如何回答番使?定被番邦耻笑,说我堂堂中华,富有四海,陈富万民,却人才凋零,外强中干。如此,番邦必动干戈,进犯边界,如之奈何?刺限三日,若仍然无人识得番书,一概停止俸禄,六日无人识得,一概停职,九日无人识得,一概问罪,另选贤良,匡扶社稷。”

  此圣旨一下,文武百官均是默默不语,心惊胆颤,再无一人敢奏。唐玄宗见此情景,只觉烦恼更盛,索性御袖一拂,回寝宫找杨玉环逍遥去了。
  唐玄宗见到杨玉环就是一番倾吐。杨玉环心想:李白才高识广,必能识得番书,但一想起二人相见,却不能相聚,只是徒添烦恼,于事无补。
  杨玉环索性也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倾吐完毕,心里便觉舒坦,此时见杨玉环盯着自己,一言不发,煞是可爱。唐玄宗索性除去裤袍,来不及脱下上衣鞋袜,便向杨玉环扑来。二人一番拼搏,自是美不可言。
  话说贺知章回到家中,依然和李白饮酒言笑,丝毫不把朝事放在心上。言谈之中,贺知章说了朝堂番书之事。

  李白冷笑一声,道:“区区番书,又有何难?”贺知章一拍大腿,喜道:“差点忘了小兄弟学识广博,哈哈,如此甚好。小兄弟如能破解番书,唐玄宗必会龙颜大悦,到那时候,小兄弟想见杨玉环就不难了。”李白一听也是,当即点头答应试试。
  次日,贺知章入朝,越班奏道:“臣启陛下,臣有一兄弟,姓李名白,博学多能,要辨番书,非此人不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