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民还是选择了与我同行。
此一去,八千里路云和月,又是何番风景?
日期:2011-01-26 21:30:10
5有没有一根牵住风筝的线?
9月5日 北京多云心情复杂
下午6点的飞机,早上却醒来的很早,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莫名就想起了那个关于风筝的寓言故事。
“大鸟”风筝和牵住自己的线在对话:
风筝说:“你限制了我的自由,我想飞的再高些都不行。”
线认真地解释说:“如果没有我的束缚,你会迷失方向的。”
风筝固执地说:“我有一对坚固的翅膀,有天生导航能力的头脑,我根本不会迷失方向,我也要成为一只真正的鸟。到是你那长长线总是碍我的事,每当我想忘我的去飞时,就会被你无情的拽回.我要摆脱你,飞向我向往的地方。”
“哎,既然你如此渴望自由,那我就还你一片自由的天空。”线无奈的放开了天空中的风筝。
风筝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无拘无束的和鸟儿们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突然雷声大作,暴风雨来临。鸟儿们纷纷飞回了自己的家,风筝慌了神,面对着一望无尽的天空,挥舞着纸做的翅膀,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家的方向。
没有了线的束缚,风筝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却永远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我会是一只离开了线的风筝么?
当知道我决定去昆明的时候,几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还会回来么?”
“当然!”嘴上是这样说的,心里却隐隐问自己:“为什么要回来?”
我是那么强烈的向往着自由,以至于离开是如此的义无反顾。拒绝了所有想要相送的朋友同事,包括雯子。
我常常念念不忘跟雯子的相识,在自己的记忆里一遍遍重温,现在终于有机会写出来了。
那是我失去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份持续了三个月的工作。不要说这个时间很短,三个月,足够让一个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对职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足够消磨掉一个青涩女孩子对工作梦想的所有激情。不说别的,对于曾经盲目乐观年少轻狂的我来说,已经足够。
时间渐近冬天,北京的冬天,霓虹灯挡不住的萧索。风越来越肆意,任何人造的繁华都无法阻拦,路过之处,无不清冷。
我常常整天整天慵懒地呆在暖气充足的屋子里。不愿意看电视,那会儿连电脑也没有,就不要谈上网了,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发呆、发呆还是发呆。
直到有天午后接到雯子的电话。
“是蓝雪么?我是海月出版集团的编辑郑雯,很冒昧打电话给你。”电话里的女声语速很缓慢而且压得很低,声音谈不上好听。
“我是,”我迟疑了一下,记忆里搜索不出来这么一个名字。
“我在你博客上看到你的文章,很不一般。我这里有个选题,想问你有没有时间合作?”
出版集团编辑向我约稿,我受宠若惊,还是克制住自己,低声问:“怎么合作?”
“如果方便你周三下午3点来找我,稍后我会把地址电话发短信给你,我们见面详谈。”
就这样我认识了她,后来熟悉了我叫她雯子。她是我最早一部稿子的编辑,我们合作的很好。虽然这本稿子我并没有拿到版税,只拿到了很少的稿酬,但是却对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就是这次合作使我走上了写稿的路子。
其实我是想见雯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改变了我的生活轨道。至少那一个冬天我都没再发呆,很充实也很温暖。
但是,我最终还是决定不见。我的脑海中可以清晰的映现出我们见面的场景:某个熟悉的咖啡馆,对坐、浅笑、面前的桌上放着对方携带的书……
我们不是那种可以肆意说笑的朋友,我们会在网络上无所不谈,甚至最私密的感情,但是见面却只字不提。
尽管我们相互了解,但是我们的会面却总是很矜持。这跟我们做的工作不无关系,我们都是以文字为生,而且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就像同一个人,过着看似不同,其实没有差别的生活。
顺便提一下,雯子是70年代生,依然单身,曾经有过一段刻骨的恋情。在北京像雯子这样的女孩不少,经济独立,才气逼人,有一份足够养活自己的工作,骨子里骄傲自信,有小资情调。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寂寞脆弱的,我深深地懂得。
我还是要离开北京了,雯子还在这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时间到了,坐上机场大巴的时候,我很洒脱地拉上了窗帘。是不忍心再看北京一眼,还是不愿意再看北京一眼?
起飞的瞬间,我默默地说了声:“珍重!”
还有没有一根线牵住我飞翔的翅膀?
……
飞机抵达昆明上空的时候刚刚入夜,透过小玻璃窗朝外望去,黑暗中的蓝天和大地洪为一体,俯仰之间皆星辰。
着陆的瞬间,我一阵眩晕。
日期:2011-01-27 10:18:58
6 租房遭遇(一)
9月6日昆明多云心情不爽
容不得多想,刚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安身之处,毕竟待在宾馆里度日不是长久不计。
学校的宿舍每学年1200元,还是要住的,幽幽说过:“住校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又何尝不知。
我从高中时就开始住校,那时基于高考的压力和对家的思念,对住校并没有好感,甚至有些厌倦。如今回过头看,正是因为住校,不经意间拥有了朝夕相处的姐妹情谊,这份情谊一生都不再改变。
大学的时候,叛逆的一塌糊涂,迟到、翘课、标新离异、网恋……却一直老老实实的坚持住校,寝室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堡垒,一个可以安放不羁梦想的堡垒。
毕业后到北京工作,5年搬了4次家,租房经历如果早写出来,火的肯定就不只是《蜗居》了。
经历过在北京的租房大战,到昆明租房,还不是拈花之举?
然而事情远非想象的单纯,首先得到的消息是:新生报到后全体搬往呈贡大学城。之前的消息是:新生报到后先在市区,呈贡大学城迟早是要搬去的,只不过时间未定,搬迁的消息叫嚣了好几年一直未付诸实施。
这无疑于当头一棍,在北京的时候,民就已经托昆明市区的朋友在市内找好住处,就等抵达后看房没有问题就可以入住。我还清晰记得民当时洋洋得意地说的那句套话:“朋友多了路好走啊!”没想到半路杀出这样一个程咬金来。
接着得到的消息简直让人泪奔:呈贡大学城周围都是民居,根本没有可租住的房子。
我和民只好续订了宾馆,一边上网查看呈贡大学城的地形地貌,一边商量对策。呈贡大学城距离昆明市区菊花村公交枢纽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果堵车就另当别论。并且出租车司机也绝对不会打表去呈贡,除非以包车的形式,给足他来回的费用,据说要200大洋。
“把房子租到市区,你住在市区,我住在呈贡?”我小声问民。
“恩,我打的去看你,往返一次就算飞回北京一次。”
“那如果去住民房,你可以么?”
“我们千里迢迢到云南,最大的乐趣不就是为了住的原始一些么?”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在北京生活,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一些大城市生活病,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这一点民比我更甚一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