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研究生的无奈日记》
第7节

作者: 蓝雪飛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由得想起我刚开始在北京上班的时候,9:00上班,7:30就要从家里出发。那时候我住在西三环,上班在东三环,当时地铁4号线还没通,最近的地铁口是西直门。最佳路线是公交出行,但是要倒车,先坐一趟车到四通桥,然后再换320,下车还有走10分钟才到公司。
  这样累积换车等车的时间至少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如果等车久一点或者遇到其他情况,保准迟到。迟到一次,扣50大洋,当时我一个月的薪水才是1800大洋。
  那时候我常在路上吃早餐,汤汤水水的东西不能带,多数时候就是啃面包了。往往就是在下车后路上那10分钟搞定面包早餐。
  这就意味着我每天早上6:40起床,空着肚子挤车,等到8:50下车后才可以啃到干面包。而且也不是这样规律,连干面包也啃不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另外想起来北京公车的那个挤呀,就记得320的线路很长,上下班高峰期人的那个多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每天都坚持穿高跟鞋,主要原因是穿平底鞋就会淹没在人群中喘不了气。所幸的是,这也练就了我穿高跟鞋的本领,我现在穿高跟鞋逛街跑步爬山都没问题,反而是离开高跟鞋身体重心会后倾。

  因为穿高跟鞋的缘故,我在320上还有过一段艳遇。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男孩的模样,长的还不赖,主要是比较高,我对高个子的男生比较有兴趣,所以记忆真切。
  那天早上我和平常一样下车往320的站台上走时,有个男孩从我背后赶上来打招呼,我不认识他,也没答话,继续往前走。他径直走到我前面转身挡住我,歪着头冲我笑,也不说话。
  我看了他一眼,啥也没说,就往边上要绕过去。
  他一把拉住我:“嗨,我不是坏人。”
  我站住了,还是没说话。

  “我每天都见到你,跟你坐同一辆车,你是北方人吧?长这么高。”难道他没看见我穿高跟鞋么?
  “哦,”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在北京就是不一样,电影情节也能遇到,感情这家伙是来套近乎的。
  第二天,我稍微走的晚了一点,还是遇见他。
  第三天,我早走了一点,还是遇见他。
  ……
  后来他说就是因为我长得高在人群中很突出,他就莫名心动一定要认识我。

  再后来我辞职了再也没有坐过那趟车,也就再也没有遇到他了。
  话说回来,这是第一节英语课,虽然以后英语课的早晨都要吃面包早餐了,但至少英语课老师是个年轻帅哥,也算安慰。
  英语老师跟我差不了一两年,东北人,应该豪爽型。只是他一开场就点名,真是让我有点傻眼。
  研究生也点名?我暗自嘀咕。
  “老师的成就感就是靠点名垒起来的。”阿萝眼睛紧紧盯着英语老师的嘴巴,漫不经心的说。

  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也说起过点名,从克莱登大学毕业的方鸿渐“博士”回国后,照猫画虎学着西方大牌教授的样子来个“自由选听”,结果他发现只剩下几个女同学来听课。末了,他只好采取了点名策略。
  因为老师点名的缘故,学生就不敢不来上课,那么每次上课都会人满为患,老师因此会觉得自己的课堂很有秩序,很有成就感么?
  我没做过老师,弄不懂这个问题,但是说实在话,如果老师不点名,估计我上课也会随意的多。
  “嗨,不点名谁还来。”阿萝这小妞总是一针见血。
  日期:2011-01-31 10:00:45
  16他有老婆么?
  9月16日昆明 阵雨 心情不错

  这几天,校园餐厅前面的主干道都被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和海报装饰得异彩纷呈,学生们都像赶集一样的簇拥在一个个展台前,熙熙攘攘的很是热闹。校园里各社团的纳新活动正式拉为了帷幕。
  合唱团、羽毛球社、轮滑、登山、英语、漫画社、爱心社、DV社……我一路看过去,眼花缭乱。最抢眼的是舞蹈协会,美女们穿着漂亮的舞蹈服,围观的男生多而且有帅哥的时候,她们就会甩甩袖子扭扭腰,引得帅哥们唏嘘着一个劲儿的支楞着脖子往前凑。
  还有社团在展台前打出“入会有礼送”的条幅,我凑到跟前去看了看,礼品居然是玫瑰花。都说昆明的花便宜,玫瑰也如此送,我只好见怪不怪的走出来了。
  当年我大一新生时,也是被五花八门的社团折腾昏了头,花了15大洋入了文学社,除了去搬了一回凳子再就没去过。大学的社团说白了就是官僚主义启蒙,一帮学生整一个小组织,组织内也分个三六九等,平时像模像样的开会,真是“毁”人不倦,也有人得到了实惠和锻炼,这另当别论。
  回到寝室,阿萝正在专心致志的化妆。
  “要见贵宾?”我开玩笑。
  “大姐,你这就不对了,”她放下手中的眉笔,扬着刚画好的眉毛说,“女人嘛,时时刻刻都要美美的,你不知道你下一刻会碰到谁。”

  “没准儿会碰到刘德华?”
  “你呀,OUT了,大叔你提他干嘛?”她压低声儿,诡秘地说:“你猜咱财管的老师是做什么的么?”
  “老师嘛,还能做什么?”
  “嗨,就凭老师那点工资,他能开上奔驰?”
  “哦,也是,估计是富二代。”

  “拉倒吧,他家是农村的。”
  “哈,你这么清楚。”
  “别瞎想,我听说,他自己在外面投资开公司呢。你想想他才毕业工作5、6年吧,住着别墅,开着奔驰……”阿萝一幅心驰神往的模样。
  “他有老婆么?”
  “不知道,还没打听到。”
  说完我俩不由得相互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

  日期:2011-01-31 13:52:55
  17感恩
  9月17日昆明 多云 心情感恩
  这两天住在出租屋里,民出差了,我跟阡陌一起,各自在自己的屋里玩自己的。
  有时候我会感叹人的适应能力,譬如我,从北京到昆明,在偏僻的呈贡大学城,远离市区,住在农民的回迁房里,居然也可以悠然自得。
  慢慢周围也熟悉了,大学城这片原来都是农民的耕地,大学城搬过来以后,占了不少耕地,给农民盖了回迁房。有的人家分到了好几套房子,一夜之间就从农民变房主了。
  不过农民们依然在靠近山脚下的远处种地,每天都有农民挑着篮子在楼下卖水果蔬菜。这里的农民很淳朴,有时候没有零钱他们也不要,会操着本地话说:“自家的东西,给你了,拿走吧。”

  还有年纪很大的老太太提着篮子,在路边卖一把葱,几个芋头的。很多时候看见她们,我都会全部买下来,看着老太太用枯干的手,小心的把几块钱一层一层用手绢包着,放进贴身的衣袋里,我就会想起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奶奶。
  我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儿孙们每次回去看她给她点钱,她总会一层一层的包起来,放进贴身的衣袋,从来都舍不得花。
  我老爸很小的时候他老爸奶奶的老公就去世了,奶奶愣是一个人坚持把4个孩子拉扯大,从未掉过眼泪。我小时候老跟在奶奶屁股后面,吵着听她讲过去的事儿,那时候她很少讲。反而是现在,我们一回去,她就讲东讲西,讲以前的人事。
  只是我们都很远很忙,回家就成了奢侈。每次回去能陪在她身边的时候也很少,往往还没等她讲呢就吃饭了呀,要出去串门了呀啥的,她再也没有机会细细讲给我们听了。
  说起来,从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后,我每年都只回去一次,要么是五一要么是十一,就是那么几天假期,抛去来回路上的时间,回家简直就是打个照面儿就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