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2 12:27:00
【鬼神不买帐,李刚枉断肠--官二代之死】
关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茶茶的母上曾经说过,子女是父母上辈子里欠下的债。
我反问道,那您和我爹上辈子一定是寅吃卯粮地过日子的吧!
母亲笑了,笑得有点无奈。
为他恼,为她焦,辜负一生好光阴,只为清明坟头听声哭。
所以于这一点上,我终究是没能明白父母的苦心。
孝之有三,无后为大。
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定下来之后,注定了中国爹娘得为孩子当牛做马地奉献毕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孔老二这段话,被很多的正人君子或是伪君子嚼舌了一遍又一遍。
对比现在的世道,真的是拼爹拼娘拼祖宗。
现在吧,做父母的才是孙子,为了孩子将来可以当街吼出“我爸是李刚”震惊寰宇,做父母的须得立身行道,扬名于当世。
否则便是大不肖。
“身体发肤,赐之儿女,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当世,以显子女,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子,中于事国, 终于立身。
‘无念尔孙,聿修厥德。’”
这便是与时俱进的亲子版的“孝经”。
前头这段牢骚话,只是本篇故事众多槽点之一的“官二代”引发的冰山一角的吐槽。
还是说故事是正经事。
山东张太守喜欢招贤纳士,家中幕僚有不少能人异士。
其中有个门客,擅长驱遣鬼神的法术。
一时间很多宾客都听说了这件事,纷纷过来求这个术士展示一下呼风唤雨的能力,术士却不肯答应。
有的人便说这个术士是神棍在这里忽悠人。
话是越说越难听。
这个门客虽说是修道之人,但毕竟没有脱离尘世,听得众人揶揄,脸上一阵青黑。门人憋了几次,总算恢复了正常脸色,才貌似平静地说了一句:“诸位不必再说了,我答应就是了。”
众人顿时沸腾,巴巴地跟在旁边等着瞧稀奇。一旁的下人更是健步如飞地按照门人要求摆案设坛。
在屋檐下摆好法坛,门人掐指作诀,口里嘀嘀咕咕地念诵着咒语。
不一会儿便看到天上乌云滚滚而来,聚满在庭院上空,天空飘起濛濛细雨。
有的人不信,出了庭院,墙外依旧是艳阳高照。
一刻钟后,门人又烧了一张纸符念诵咒语,顿时雨就停了,乌云也散开,天气又放晴了。
这下子众人都对这个门人信服了,一个个像看神仙似的奉承。
赶巧了,这太守家的小公子刚好在家,也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看到了这一幕。
小孩子么,崇拜拉风人物,见父亲手底下居然有这样的神奇之人,就缠着这个门人要求学习这个法术。
不料这个门人并不卖这小少爷的帐,严词拒绝了,说这个是不好外传的法术。
小公子怎会如此甘心放弃?找了个借口,说动他老子把门人支出去,自己偷偷溜进门人的房间,把屋里的竹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总算找到一叠符纸,验了一下,果然是那日所看到的符纸。
宝物既然到手,小公子乐不可支地等到了开始学着那日门人的样子作法。
结果从早上到太阳下山,雨依旧下着,丝毫不见放晴的迹象。
小公子开始感到害怕了,下了法坛想逃走。
正在这时,忽然乌云散开,大雨初歇,几十个大癞蛤蟆和毒蛇从天而降。
小公子害怕要得死,啥也顾不得了,撒丫子就跑。
那些东西都聚集到小公子脚边,张嘴就咬,小公子脚脖子上血流不止,双脚被啃得露出了掰森森的骨头,小公子痛得几乎要死过去了。
门人出门之后见没有大事情,就慢悠悠地回来了,结果却见府中一片混乱,顿时猜到了情况。
来不及多想,门人赶紧设坛作法,几招之后,那些五毒蛇虫消失不见了。
骚乱平息之后,门人对小公子这次惹是生非行为很是恼火,无视太守脸上的怒火和重伤在榻的小公子可怜汪汪的眼睛,直接炒了老板鱿鱼,扬长而去。
小公子因为这次大祸,吓出病了,挨了几个月,终于还是死掉了。
茶茶点评:
又是一桩“好奇心害死猫”的实证。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想要活得恣意妄为,要么就多积德投胎个有钱有势的爹妈;要么就学得一身牛逼哄哄的本事,挟技居奇:“别跟我拼爹,老子是靠手艺吃饭的。”
没这两样的,除非是活得不耐烦、上赶子找死的咱管不着,其他人还是低调地夹着尾巴做人吧!
【祈雨】
山左张太守幕客某,善驱遣之术。时宾客咸集,众求观其术,某不许。固强之,不得已,设坛檐际,揲指作诀,口喃喃作诵咒。俄而云集庭除,细雨如霰。出视墙外,则赤日曈昽。片刻,复烧符诵咒,即雨止云散矣。公子悦之,苦求其术。某靳勿传。伺其他出,窃搜竹簏,得其符箓,试之果验,第自晨至日昃,雨卒不晴。始大恐,下坛欲遁。忽云开雨霁,有大蛙毒蛇数十自空坠落。公子急奔,物集足下,大肆螫噬,踝骨血流,几乎毙命。某归而见之,急设坛作法,物始不见。深怼公子好事,遂辞馆去。公子因惊成疾,数月寻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