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内81号(揭秘北京4大鬼宅之首的惊悚故事)》
第21节

作者: 玉鹤展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鼓楼大街后门桥(也有称做万宁桥的)的东侧,那里有一条小河缓缓地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偶见河中的鱼儿嬉戏,河的两边绿树成荫,鲜花成片,平时来这里散步游玩的人都很多。在河道两边在不起眼的地方,有两只石雕的有些像传说中的金麒麟一样的神兽默默地端坐在那里。  没有人知道这两只神兽在这里存在了多少年,更不知道它雕刻在什么年代。只是人们流传在北京建城之前他已经存在了。传说中它是上古的神物,与天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从天界来到这里保护北京的。在有它之前,北京城里到处是洪水的世界,到处是发着腥气污浊的洪水,洪水里面生存着大大小小的怪物,这里水怪蛇妖的世界,根本没有鱼虾这种水类生存的可能。

  在洪水中偶见些小岛,那便是现在北京京郊的山脉了,但也没有任何人类的足迹,因为山上到处是杀机,山上森林茂盛,郁郁葱葱,可是林中也好,林外也好,整片山中都是树妖怪兽横行,哪会有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些妖类不仅残暴凶狠,为争夺地盘抢杀别的族类,就连他们同类之间也是互相残杀,毫不相让。以致于整个北京当时到处是一片血腥。

  直到有一天这两只神兽的突然出现。传说有一天,突然天崩地裂,电闪雷鸣,有两只神兽不知何时悄悄来到了这里,它们一来到这里就大开杀戒,连施法力,所向披麾。经过神兽连连激战,数日之扣,洪水退缺,妖兽逃散,露出沃土,这里才慢慢出现了人类,才慢慢聚集,慢慢建成了这座古老的北京城。所以这两只神兽是在这里保护北京的,一旦动了它们整个城市便会重新被洪水所淹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会流里失所对于这个传说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没有知道。

  日期:2011-1-18 17:21:00
  11、东直门簋街
  东直门簋街几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无论是白天的宽敞平坦,还是夜晚的觥酬交错,似乎都和“鬼气森色”毫不搭界。带着疑问记者寻访了在隔街路边纳凉的几位老人。老人很热情,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很多关于簋街的故事。
  东直门簋街几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无论是白天的宽敞平坦,还是夜晚的觥酬交错,似乎都和“鬼气森色”毫不搭界。带着疑问记者寻访了在隔街路边纳凉的几位老人。老人很热情,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很多关于簋街的故事。
  “姑娘,看见街头那个大酒杯了吧,下面写的是‘簋街’,不是小鬼儿的‘鬼儿’,这都是图文雅后改的。”老人清清嗓子接着说:“住在东直门的老人儿都知道,几十年前这儿可并不是这样,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

  “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另一个看起来更年长的说:“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了,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
  这些都是解放前的传说,真正的餐饮一条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当时还没有一条通宵营业的饮食街,当时也就几个商家,人气不旺,“鬼”名气也就不胫而走了。
  即便后来红火了也有人说夜里城外的鬼都进来吃饭,要不怎么白天没有夜里热闹呢。但爱热闹的现代人也就把这些当成餐桌上的谈资,一笑而过。
  日期:2011-1-18 19:40:00
  13、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
  西单的小石虎胡同33号紧邻繁华的西单商业街

  西单的小石虎胡同33号在清时(及至清末)乃右翼宗学府,曹雪芹到西山著书之前曾在这里任差。传说这个小院是北京“四大凶宅”之一,纪晓岚曾描述过这所房子:“袭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吴三桂之子)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阅年既久,故不免有时变怪,然不为人害也。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据当地久居的人说,在这里住的人,时间长了都会在夜里听到丝竹之声,夹杂有年轻女人幽怨的吟诗声……

  日期:2011-1-19 10:47:00
  14、西安门礼王府
  旋风三米高
  石大妈无处寻踪
  重门又叠户
  礼王府院落深
  皇亲王府

  闹鬼事难觅源头
  “凶宅”溯源
  西安门礼王府的“凶宅”传说盛行于网络,但却始终没看到探险解密的版本。按理说,王府官邸选址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风水好,为大富大贵之地,又怎么会被传为“凶宅”呢?从民间流传的故宫、恭王府、礼王府闹鬼的故事版本来看,象征着皇权的王府向来是高墙大院,守卫森严,在老百姓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于是,王府的深宅大院就成为了鬼故事流传的载体,各种“凶宅”的版本便流传开来。

  “凶宅”传言 三米旋风平地起
  西安门礼王府的“凶宅”传言只有单一的版本,而且与一位姓石的大妈有关。据说,这位石大妈祖上是满族人,曾是礼亲王家的包衣家奴,在礼王府当仆奴期间,经常能看见王府周围被三米多高的旋风环绕,然而奇怪的是,十步之外根本就没有一丝风……
  这一“凶宅”传言实在是无从可考,礼王府3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算起来,石大妈也该是第五代传人了。要从礼王府的奴仆中查出姓石的人,并找到第五代后代,无异于大海捞针。
  而住在礼王府周围的居民也从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位“石大妈”,更从未见过礼王府刮起过旋风。老住户高大爷听完后打趣道:“北京风沙是大,可也不至于传得这么邪乎吧?光是沙尘暴就够人受的了,再来个三米高的旋风,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我猜,没准是哪个痛恨北京沙尘暴的小子随口一说,就流传开了一个鬼故事。”
  旧楼探秘
  礼王府对面有一座废弃的三层楼房,典型的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风格。一层被一家化妆品公司当作仓库使用,二层被某拆迁办占用,三层的房子大多废弃,其中的三间房子被化妆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当作宿舍使用。房间没有门,就把毯子或床单当作门帘,破损的窗户上贴满了海报和硬壳纸。房间里摆放着双层床铺、衣柜、方桌等简单的家具,废弃房子的门口则挂满了刚洗过的衣服,站在走廊中间,甚至能听见水滴“滴答滴答”往下掉的声音。

  礼王府寻踪
  礼王的房 豫王的墙
  如今的礼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9号。明朝时,礼王府所在地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的宅第,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的宅第
  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受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代善之孙杰书袭礼亲王爵位,改封号为康亲王。礼王府便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
  嘉庆十二年(1807),礼王府毁于火,后大体按照原样重修。

  礼王府占地约30公顷。王府的主要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宫门)、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内门(二宫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为后罩楼。
  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最大的就要数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老北京就流传有“礼王的房,豫王的墙”这句古话,也足以见礼王府的房之多了。
  1927年,礼王的后人将王府前半部租给华北学院。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华北大学为国家接管华北地区的机关、企业单位培训了大批干部。华北大学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改为内务部(后改民政部)办公用地。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礼王府门口有武警荷枪守卫,常人无法入内。
  日期:2011-1-19 12:40:00
  15、虎坊桥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光绪年间,这个所在一时风云际会,在此处下榻清谈饮茶听戏的才子、达人多为名动朝野之辈。尤以此后在菜市口引刀成一快的谭嗣同,以及康梁二夫子最为有名。

  此处闹鬼之说由来已久,非谭复生(嗣同)公殁后方有。百姓曰,此处建会馆之前为一片坟茔,南人称之为乱葬岗子,后民国初年有佛山大贾斥资建义庄,雇一面如狮的麻风老者看管义庄,也是异状,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后,乱葬岗子原来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渐渐少了,直至老人无疾而终,因为其曾患麻风,面目骇人,从无百姓赶上前搭讪,老人的身份也永远成了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