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会老河工:讲讲黄河古道中的诡异故事》
第23节作者:
菡萏暮霭 这癞蛤蟆很常见,但是脸盆那么大小的癞蛤蟆就少见了,大家也都围过去看,那癞蛤蟆周身赤红,连眼睛都是赤红色,见众人围着它,竟然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有人就砸吧着嘴,说邪乎了,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你说这癞蛤蟆都不怕人了!也有人说这癞蛤蟆浑身赤红,人说动物经过百年修炼后,眼睛就会变得赤红,想来这蛤蟆也不是凡种,不如给弄黄河中发生了吧。大家本有三分心怯,这时便找了个大背篓,将蛤蟆弄到背篓中,背到黄河中放生了。那蛤蟆走后,大家才发现,那蛤蟆身下竟然有一堆不知什么动物的蛋,那蛋浑圆,有差不多两个鹅蛋大小,周身洁白,大家数了数,一共有九个。大家虽经年在黄河上打渔,经历的奇闻怪事多了,但是见到这样的巨蛋,还是生平头一回,当时也没了主意,到最后谁也不敢动那些巨蛋,众人将大洞重新掩上,换了个地方继续挖。
再挖,那些泥土就开始变色,变成了一种古怪的朱红色,大家心中虽有些忐忑,但是还似乎继续挖,最后竟然挖出来了七具人形玉棺,棺材旁还有一个大的出奇的铜锣。
那棺材晶莹剔透,周身洁白,棺壁内隐隐有一层血色,最古怪的是棺材酷似人形,看起来就像是有人穿了件棺材一副一般。这人形棺如此古怪,村民就害怕了,怀疑这七具棺材会不会是黄河娘娘的灵柩,这样贸然冲撞黄河娘娘,到时候惹得黄河大王动怒,要发大水淹了整个村子的。
这些村民也觉得这个事情越来越古怪,不如选一个黄道吉日,请一个道士过来看看风水,指点一下再来挖的好,大家一致赞同,当时便将那罐子里的铜钱分了,那装着棒子面的陶罐没人要,依然丢在了河滩上。
结果在当天晚上,大家就听到外面北风一阵紧过一阵,然后就传来一阵阵的咳嗽生,最后便听到仿佛有万马奔腾的声音,仿佛打雷一般,轰隆隆的响,有人被这声音惊得睡不着,便披了衣服推门出去看看究竟,结果被眼前一幕给吓呆了。
原来那原本干涸的黄河古道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充满了水,原来晚上那跑马声,竟然是黄河涨水的水声。
2011-4-23 20:44:00
那人觉得这滚滚黄河水有些古怪,这时候又不是雨季,这黄河中怎么会突然涨水,便小心摸过去偷偷看了一眼,那时正是深秋季节,草尖上蒙了白茫茫一层露水,明晃晃的月亮照在水面上,只见那月色下一片刺眼的猩红色,黄河上翻腾着暗红色的血水,他当时吓得差点尿失了裤子。常听老辈们讲古,说当年纣王无道,天怒人怨,最后晨露带血,黄河流血,这可是大凶之兆,轻者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重者黄河决堤,淹没村庄,他两腿发软,只觉得脑袋里嗡嗡直响,走也走不动了,这时候黏稠的血水中缓缓漂过来了几个白点,他状着胆一看,那白点并不是别的,就是他们昨天在黄河古道中挖出来的七具白玉棺材,吓得他当时便大叫一声,回去后就大病了一场。
说到这里,那官家便一抱拳,说道:“下官无能,黄河中出了这档事后,当地百姓议论纷纷,说黄河大王要降灾,整日聚集在黄河龙王庙处祭祀跪拜,不事生产,更有举家搬迁者,我连发几道命令都没用,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还望这次高人相助,能找出黄河带血原因,平息了这次谣言。”
那年轻道士听了也是暗暗惊奇,想着自己虽为金门传人,从小游历四方,颇负盛名,生平所见奇闻怪事可谓多也,但这黄河上的稀罕事还真没听说过,这次若是这样放过,那岂不可惜,当时便满饮了一杯素酒,提出要去那黄河古道上看看。
那官家当时大喜,忙传令下去,命人第二日清晨备马洗轿,亲点了三百精兵,每人赏了二斤熟牛肉,一碗老酒,由他自己亲自陪着这年轻道人洋洋洒洒去黄河滩上捉妖。
待这些人马杀到黄河畔,饶是年轻道人已听过关于黄河古怪的描述,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都说黄河黄河,又黄又浊,那水中裹挟的泥沙仿佛泥浆一般,在黄河边捧一捧水,手里能留下半捧泥浆,可是现在这条黄河上却翻腾着猩红色的河水,河道中仿佛流淌的是人血一般,水上漂着星星点点的白点,都是漂浮在水上的死鱼臭龟,腥臭难闻,这哪还是黄河,分明是一条血河!
那年轻道人摸了摸黄河边的泥土,发现那泥土也变成了暗红色,红得发紫,摸起来细腻光滑,看起来并不像是黄河上常见的黑色淤泥。那年轻道人看了一会,问跟在一旁的村长,这黄河变色后,可有什么异常?那村长支支吾吾还想搪塞过去,官家一瞪眼,说:“还会老老实实回话!”那村长忙哈下腰,说:“这位道爷真会说笑,你说这黄河大王都降灾了,哪个还敢吃这黄河中的水哎,乡亲们吃的都是三十里外的井水,连那鸡鸭都绑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到这黄河边上来!”
道人问:“那黄河中的鱼虾有没有什么异常?”村长叹息着:“从那天涨水开始,黄河就翻了坑,大鱼小鱼都浮了头,好多大鱼疯了一样往岸上蹦,水里也爬出来了大甲鱼,眼睛都是通红的,开始还有乌鸦、野狗在河边叼死鱼吃,后来连野狗、乌鸦都死在了黄河边上,也这可真是造了八辈子的孽呀!”
那年轻道人左右看了看,一时间也看不出门道,就让人架起一只小船,去黄河中将那七具人形玉棺拖上岸来,却见七具棺材下各有一条铁链,铁链外也裹了一层玉,已玉化成了一根玉链,那七根玉链最后牢牢绑在了一个锅盖大小的铜锣之上。
2011-4-24 2:08:00
那人形玉棺原本周身洁白晶莹剔透,现在那白玉上却凝结了一道道血丝,仿佛黄河中的血水渗入了玉棺一般,滋润美艳,看起来分外诡异,那村长就有点害怕了,说道人爷爷明鉴,这七具玉棺恐怕是黄河娘娘,这次黄河出血会不会是因为村民动了这黄河娘娘的灵柩,才惹得它发怒,我想咱们是不是在白大王庙前做一场法事,将黄河娘娘请回去,这个事情是不是就可以了结了。
那道人看了人形棺和玉链后,心中已有了定数,这时说道:“尔等不必惊慌,这七具人形玉棺虽然古怪,但我已看出它的出处。”
那官家听他这样一说,当即喜形于色,忙躬身向他请教,只听那年轻道人说,古人云“美玉藏于深山”,玉是山石流水凝结成的精华,在山水中有玉根,从玉根中会慢慢生出来美玉,美玉刚出来时像棉花一般柔软,后来在流水中慢慢变硬,就成了咱们看到的这种样子。古人发现了玉的这条奇妙之处后,便开始寻找玉根。
玉性偏阴,所以寻玉根或采玉,只能让女子裸体入水,根据女人天生的阴气来感知玉脉,当时有谚语云“和阗 之玉,多在于水”,说的就是水中采玉的情景。采玉需要找七名处子,赤身裸体,只在脚下绑着一条铁链,七人在河中并排行走,以赤足感知水下的玉脉。为防止采玉人私藏美玉,在水边设有监工,手执铜锣,每见采玉人采到玉石后,便敲一下铜锣为记,负责记录的官员便会在玉册上画一个红点,最后按照红点向采玉人索取玉料。
那道人向官家拱了拱手,说道:“这七具人形棺材,其实并不是棺材,而是七个采玉人跌到了尚在流动的玉脉中,被玉脉裹挟住,最后凝结成了人形棺材。大家可以看看,这铁链为何一半被玉化,一半未被玉化,就是因为拴在采玉人脚下的铁链一起被裹入了玉脉中,一半没有被裹进去。”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众人也纷纷点头,感慨着黄河果然神秘,谁能想到这黄河地下竟然还有一条流动的玉脉,那玉脉之古怪,竟然能将采玉人都裹挟了进去,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玉人”。
那官家也点点头,问道人这七具玉人要如何处置为好?道人说:这玉棺虽美,但恐不合天数,死者亡魂被禁锢在玉棺中,就必生变,古人云“入土为安”,还是将这玉棺打碎了,将她们在这黄河边埋葬了吧。官家对道人言听计从,立刻便让人将那七具玉棺打碎,将玉中人好好在黄河边上安葬了。谁也没想到,就在几个士兵将那玉棺打碎时,竟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
公告:《黄河》发布以来,一直争议颇多,好多读者反映这本书故事比较混乱,看起来很累。
我今天看了一遍,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
虽然这本书已经签约出版,只要完稿即可拿到数目不菲的稿费,但是我还是决定推倒这本书重头再写一遍。
重写后,全新的修订版也会发布在天涯上,最后谢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各位对于这本书提出的意见我都会认真考虑并吸纳。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