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29节作者:
yrcrab 日期:2011-01-19 11:34:33
魁省的福利高是加拿大第一啊,他们自己就是个国家了,没有广泛意义的。
总体来说不光是右翼执政的省,就是NDP执政的地方大学补助也多是以返税形式。老外对于子女教育除非是中产上的家庭,不然基本不会投入大笔资金,你说几千在华人,犹太人,印度人或是高收入家庭可能不算是负担,更是合理的甚至是乐不得的支出,但是洋人并不这么看,尤其是收入一般的洋人。
要知道加拿大一般家庭的家庭负债率是很高的,房贷,车贷,生活消费品支出,最后的可支配收入本身就很少,就更别提存款了,而且一般都不止一个孩子。中产家庭早早开始储蓄教育基金就是这个原因。但是一般家庭,尤其是我周围的同学,家里全额供子女上学的少之又少。这和社会思维等等都有关系,非常复杂。
总之就是上课时讲到上学问题时,提到的也多是向父母无息借钱,或是半工半读的比较多。助学贷款在一些大城市的好学校非常普遍,但是一般洋人都不愿意接受高息和还款压力。
再加上加拿大的专业技校和技术学院在找工作时有优势,起薪也比较高,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负担大学高学费和贷款而更愿意选择稳妥的就业途径。我教过课的高中一个班20几个学生想上学院的只有两人,而且两人都不想上大学。就连大学老师也承认大学毕业的工资水平要低于优秀技校的起薪。
加拿大虽然是实行大学教育补助,但是大学的财政依然面临扩大学校规模等等的问题,除了增加海外学生的学费之外,本地学生学费也是不断上涨。各个大学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罢课游行等等行为抗议学费上扬,但实际上学费仍然在不断上涨,政府教育负担加大的同时,一般人的上学支出负担也在不断加大。
而且移民的学费只比难民高,要低于本地学生。
日期:2011-01-19 12:33:35
回一下再之前的那位,大学的职称基本是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副教授以上一般在那所大学就是终身职了,没有重大原因学校奈何不得。而教授一般要有博士学位并且经过资格考试和审核,而且大学副教授以上的职位多数是固定的,正教授则更是少之又少,一般要出缺才能递补。所以讲师到教授虽有门槛但不是很高,但是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就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了。
讲师由于是短期合同的居多,所以待遇并不很好,多数要多教几门公共课赚多些课时费。混到助理教授以上的基本就能拿到3年左右的长期合约了,而且福利也会比较好,但是每年都要有学术成果才能保住职称。具体收入要看工作年限,在哪所大学来定。基本上文科教授的收入比较低,因为没有额外收入。而工程系,金融管理专业以及精算,统计专业的教授多数在外面都有企业和项目的兼职,工资收入只是一少部分。
日期:2011-01-19 14:46:17
加拿大是联邦制,教育拨款是各省自主加上联邦1:1的补贴,所以各省情况确实不一样。我说的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很多可能有意愿的孩子和家庭会放弃大学而选择技校或是就业。我遇到的洋人学生经常很羡慕的和我聊亚洲人的家庭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亚洲家庭会供子女上大学,而他们的家庭都明确说不会。当然有条件的家庭不在此列,尤其是律师,医生家庭更是会支持自己的子女就读更为昂贵的医学院和法学院。
加拿大的教育问题仅次于医疗体制问题,属于负担大,效率低,成本高,复杂性强的问题,一般的办法就是加大教育补助,比如全学费退税和毕业返还计划等等,但是对于提高普遍就学意愿和整体教育水平还是很成问题,如果如你所说每个想上学的孩子都有条件和能力上学,那么这也不会是各级政府头痛的问题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