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路边通信小店经营者,底层小人物讲述通信行业的酸甜苦辣》
第8节作者:
买卡卖卡 镇上做黑卡的几个我也知道他们,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就是用来路不正的身份证到移动公司办理的号卡然后高价卖出去,一张价格低的卖六七百,高的一千多,这样做太丧良心,我不会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都有同情心喜欢替别人考虑忧愁,这种钱挣得再多,用起来心里不舒服。
买二手机的时候都要买张号卡用,我卖二手机时候都会给杨老师介绍一桩生意,虽说当时有废物回收利用之嫌----模拟网的“90”“大众通”但是人们已经被移动公司在各种手段下的关于“全球通”数字通信的概念占据心头,有些人将珍藏在家柜子抽屉里的“大哥大”也被翻箱倒柜找出来后仍觉得拿不出手,老模拟机傻大黑粗,款式陈旧,即便“大众通”单向收费,资费便宜,但是依然已是昨日黄花,使用用户群没有期望值那么高,而新兴的GSM手机靓丽小巧,功能推新也是很吸引众人眼球的。我就没有做过模拟机的一桩生意,因为没有市场。
手机也就是在1999年下半年开始从高端市场向中层收入群体社会广大市场进攻,在我们这里中国移动功不可没,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后,推出了“豫通卡”“本地通”两种很有战略眼光的套餐,这两种套餐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这些让对高额资费和月租费的“全球通”望而止步的手机需求待开发用户很有吸引力,因为我在省内走动,我用“全球通”干吗?一个月月租五十块,还是调价以后的,有些狠呐!
我的生意和活动就在家门口,用“本地通”很好啊,家人朋友客户能找得到我就行;比无绳电话大功率的那种好用好看就不错,不会这边打电话,方圆两公里以内的电视机收音机全能收听现场直播免得尴尬的谈话被人笑话就好;这两个套餐对移动手机用户的迅猛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给杨老师拉过去的买卡的客户选择的几乎都是“本地通”,顾名思义,就是本地区可以使用,出了本地区就无信号,月租30元,接听每月前100分钟免费,拨打本地移动手机0.20元,拨打固话(本地区当时没有联通和小灵通铁通电信)和100分钟接听以后都是0.40元,比全球通的本地接打四毛,月租60元便宜多了,大家都选择它,肯定是有道理的。
杨老师的“本地通”卡一张售价是200元,空卡,当年就是这个价格,比原来的好几千的入网费已经降了好多,“全球通”是500一张,这个价格独此一家,卖的高低谁也管不了,我介绍过去的一张给低20元,很给面子,当然是没有提成的,这也是个商业合作和彼此关照。我前前后后两个月时间给他拉过去了人买了他二十六张卡,我都默记在心。
但是他卖一张卡挣多少我是不知道的,移动公司给他多少钱一张,我还是不知道,我想搞清楚这里面玄机,但是移动公司的门槛咱都进不去,其他的渠道也了解不到。
1999年12月份,我收购到一部摩托罗拉G87C手机,三百五十块,机子有七成新,原来用机子的人很爱惜,一直用皮套装着用,盒子说明书都有,充电器线充座充都有还是原装的,最让我兴奋的是有两块电池,并且是那种又薄又轻的锂电池,是那种电池后背上两条鼓起来粗竖条的原装摩托罗拉原厂电池,据用机子的人讲,一块电池800多买的,还很耐用!
这个手机机身不重,但是原来的电池太重了,有100多克!而且厚,装进口袋鼓起来很高,但是用这个轻盈薄巧的锂电,重量轻了好多,体积也没有那么大了,装进口袋不是大鼓包,我留下了,用卫生纸和牙膏把他擦的又黑又亮,用牙签把机壳缝隙按键缝隙中间的泥尘剔除的干干静静,晚上躺在床上不停地用他拨打“112”听里面的电脑放的录音(不插卡可以拨打),声音清晰,屏幕好看的绿光,草绿色的OK键,红色C键,漂亮!我要用这个手机了,爱不释手!虽然别人对他鄙视,呲之以鼻,却是我的宝贝,这个手机我一直留到现在,很有感情,写到这里我停下来拿出来看看我的这位兄弟,还是那么朴实和忠诚。富人权贵看不起他,其实他在我心里当时的位置相当于你心目中的宝马,相当于你的别墅,相当于你公司的大楼(此处强制手段删减去去洋洋洒洒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意淫系列百科全书若干册)
次日一早,我直奔杨老师的中国移动代办店,看着路边的什么都亲切,看着什么都顺眼,因为我是有手机的人了,要去买一个自己的号码,心情好就什么都好,看啥啥好,瞅哪哪美,甭提多高兴!
到了杨老师店里,杨老师夫妇也看出我的高兴劲儿有些不正常:“兄弟,啥事,高兴成这样?”
“我收了这样的一个手机,来找你给我自己买个号用”我拿出手机,掩饰不住喜悦说。
“哟,还怪新啊,多少钱收的?”杨老师也觉得这个手机挺划算。
“三百五十块,我也买个本地通的卡”我掏出昨晚就准备好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我可是真的自己用的啊”跟着我又有强调一句。
杨老师和平时给别人办卡的流程一样,填表格,复印户口本和身份证,问我家的固定电话号码,我给他说过,他拿起电话笑了,我也笑了,“咱俩这么熟了,不用往家里打电话了,信不过兄弟你还中嘞?”这是我见到的他唯一一次办卡没有向用户家里打电话核实的例子。
我选了一个号码13503XX9197,1997年香港回归,97在个数字在那几天宣传的铺天盖地,我觉得这个号码不错,就他了。
号码选定,SIM卡给我,我摸着口袋问杨老师:“多少钱,付账”
“这,这,咋说呐”杨老师满脸窘相和嫂子四目相对,两个人脸上都是很不自在。
“木事儿,杨老师,多少钱你说,这个也不是你自己家地里长出来的,快说吧”我明白人家是不好意思说价格,就赶快催着他们帮大家解围,也是不让自己尴尬。
“那,那,这样吧,反正是你自己用的,我就收你个本钱,移动局(当时对移动公司的行内称呼)收我多少钱,我收你多少钱,出去可不能和旁人说,要不我这儿木法做生意”杨老师小心翼翼低着声音说:“收你八十块,中不中?”
我心里有准备还是大吃一惊,八十块,二百块,200-80=120?少的180-80=100?天啊,这个比倒腾二手机挣得多啊,也容易的多啊!心里吃惊,但脸面上不能露出来。
“中中中,就这样都不知道该咋样谢谢你和俺嫂呢,肯定不会跟旁人说,你放心,杨老师,肯定不会乱说”我也信誓旦旦,连声称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