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33节

作者: yrcrab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2-18 14:05:41

  73.自己做饭
  在外但凡住个一年以上的人基本都会自己做饭了,除了经济上的考量外就是口味的问题。住在Homestay或是学校宿舍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成天的生冷三明治或是无穷无尽的土豆和起司,所以一有机会就要自己做一些能称之为饭的食物。
  做饭首先是要有电饭锅,这个很便宜,最小号的一般就够用了,大概20元左右就能买到。而炒菜锅一般的商店都是平底的,因为洋人不炒菜的最多煎一些东西,荷包蛋啦,牛排啦,其他食物多数会用煮的或是烤箱。所以前几年经常从国内带锅子,不过最近3、5年加拿大也开始能随处买到的中国式炒菜锅了。虽然一般不大,也没有很深,但是足够使用,而且质量要比国产的锅子好很多,这里说的主要是防粘涂层,国产的哪怕是著名品牌一年用下来也开始有底部金属露出来了,而我15元在加买的炒锅已经用了三年,涂料依然很厚实。而像高压锅这类东西,加拿大就很不好买,但是有他自己特色的,比如烤面包机、电烤箱之类的就很好买到。

  加拿大的肉很便宜,当然是相对于菜来说。海鲜除了他的特产三文鱼和帝王蟹之外也有非洲鲫鱼之类的大型海鱼,洋人吃鱼是当作肉来做的,一大厚片煎一煎,撒上调料吃。而虾也分为带壳、不带壳、生的、熟的还有专为沙拉预备的小虾仁,都是真空包装,价格也不贵。另外也能找到为了华人进口的整条黄鱼或是干贝、虾干。但是并不常见,一般洋人的超市就没有卖。而肉类可以体现出老外的口味,最贵的是牛肉,从一块块包装起来的牛排,到大块用来腌制的五花肉,还有切好了可以直接拿来炖煮的肉块,另外牛舌、牛尾、牛肝大概是洋人唯一会吃的几样内脏。不过这里的牛排可不要指望有高级牛排店的那么鲜嫩多汁,就算是不便宜的一块,自己做出来也还是有些筋头巴脑的。不过老外既然生的都能吃,也许牙口和胃确实比较强健也说不定。肉馅也有猪肉和牛肉两种,但是猪肉多是工厂的统一冷冻品,而牛肉馅则是新鲜制作的,可见牛肉的地位仍是略高一筹,这据说是与英国农业革命后畜牧业的发展带动的牛排风行有关。而猪肉也有包装好的里脊肉和精瘦肉,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我们所常见的五花肉,也许老外认为吃肥肉很不健康,所以很少人买就不做了。一般的腰子和偶尔能见到的猪脚就如鸡爪子一样,是老外绝不会吃的东西,早年的时候这些都扔掉,或是由华人大盘商以极低的价格统一扫货,不过这些年可能是华人越来越多,所以老外的超市偶尔也能见到这些东西了。鸡肉也基本就是分为鸡胸肉、鸡腿肉和鸡翅,鸡腿是带骨的,很便宜,但是鸡翅有去骨的也不贵,倒是胸肉价格不低,也许是老外偏好白肉的原因。而整鸡也有的卖,当然是去头和清过内脏的,老外有时会烤来吃,国人会拿他炖汤。最大的不同是羊肉很少见,有的也都是新西兰进口羊肉,价格极高,和鱼类的海鲜差不多,中国人所讲究的这个鲜字正好是最贵的两种肉品。

  蔬菜老外常用的种类极少。番茄、青椒、胡萝卜、洋葱、西兰花和生菜就是全部了。基本上吃任何老外的菜也好,饭也好,配菜不外乎这几样,有时还有玉米粒和青豆。而主食则以土豆为主。不知是不是土豆炖牛肉很风行,土豆、胡萝卜和洋葱都有极大的包装,5公斤或10公斤一袋,可见这三样是最普遍的配菜,对于我们来说,这三样用来做咖喱是极其合适。而番茄多数是果肉型,老外把它当作水果吃,所以多数是果肉厚实但是汁液少,习惯用他们来做菜的国人未免有些伤脑筋。青椒价格很贵,生菜最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沙拉里有大把生菜的原因。而黄瓜是欧式品种,光滑无刺,皮厚无水份,吃起来颇像菜瓜,而且缺少清香味且价格很贵,一根大概就要快2元加币。另外的茄子也有长茄子和圆茄子之分,但多数皮都很厚,由于老外几乎不吃,所以在品种上可能也没有下什么功夫选择。专为国人的菜品主要是需要碰运气的白萝卜,有时皮厚的煮完只能扔掉,还有一种名为上海白菜的介于小白菜与油菜之间的蔬菜,不知是不是日本人所谓的清江菜,不过味道极差,既硬且苦,含着一股青菜特有的臭味,又没有油菜富含油脂的感觉,总之是难吃两个字。估计也是这边进来之后的品种改变。另一个例子就是洋白菜,也是硬的要死,大概符合要求的只有剥到最后的菜心,但是味道仍然不敢恭维,只有吃到干柴一般的感觉。不过老外的玉米粒和青豆却十分好吃,稍微煮一下就是又嫩又甜,十分适合当配菜或是煮方便面时加些营养。

  葱姜蒜里面唯独葱不合格,这里只有小葱,也就是一般拿来拌菜的青葱,而一般炒菜尤其是北方人爱用的大葱则是没有。豆腐的种类倒很齐全,从硬豆腐到凉拌的嫩豆腐按照硬度一字排开。像腊肠、炒面这类中国特色食品也可以买到。调料以李锦记的最多,从海鲜酱到蚝油、酱油、豆瓣酱等等,而老干妈的辣子则是湖南同学的最爱。另外,其他亚洲国家例如日本酱油、烤肉酱、东南亚鱼露、印度咖喱等等也都可以买到。总的来说,如果是喜爱青菜的人士估计就要郁闷了,多数都是入境随俗的开始吃沙拉胡萝卜和西兰花生菜,而对于我们这群食肉族,做饭也并没有很不方便,除了经常垂涎海鲜、羊肉而不可得之外,就是酱油用不顺手,但是像不像三分样,尝试诸家调料之后也多数能找到自己的美食之路。

  刚刚搬出来住的时候完全不会做菜,由于原来的Homestay不可以自己动火,所以唯一的实践就是打肉馅煮丸子。第一任室友声称会做饭,但是仅限于鸡肉炒青椒和西红柿鸡蛋两个菜,度过了一阵只能吃方便面加上各种玉米、青豆、香肠的日子。后来的室友要求大家轮流做菜,于是摸索着学会了炒饭,至今还记得油烧得太热以至于粘到菜里的水发生井喷而我端着菜锅吓得团团转的样子。俗话说熟能生巧,慢慢的我的炒饭技术也上了档次,不过也有过撒胡椒结果盖子掉了,整整一罐子胡椒掉到锅里,虽经多方抢救但最后拿锅饭仍是浪费了,胡椒太多是会有苦味的,这是血的教训。再之后就开始向炒菜迈进,慢慢回忆着在国内看家里人炒菜的画面,以及从室友处偷艺所得,到了再换室友时已经能做出诸如改良式麻婆豆腐或是简单的炒肉之类的菜了。而如今,基本可以说冰箱有什么就可以做成菜,也许第一次的尝试不怎么样,但是第二次就不难吃了,而且有时还会尝试一些日式或是西式的菜色。在外做菜是不用学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数回忆一下家里人做菜的步骤就不至于把锅烧糊。另外的最大动力就是自己的舌头,有室友的话就在加上他/她的舌头,总之,自己做的最大结果就是让自己吃着舒服,在最锐意进取的那段时间有时候上课无聊也真的会考虑晚餐菜色,毕竟肚子是自己的嘛。

  附:麻婆豆腐 (改良版)
  将半硬的豆腐切成3厘米见方小块,准备肉末以猪肉最好,切一大把葱备用。
  先将一点葱拿来呛锅(当然这很多时候就流于形式,因为加拿大的小葱没有什么香味)。然后把肉末都放下去翻炒,炒散为止(有时候很难,因为场子出来的冷冻肉末都冻得很死,化开来也是一坨)。接下来放料酒去腥,烧一阵等料酒挥发(因为加拿大的料酒多数质量一般,残余太多会有酒臭)。然后放豆瓣酱(或者老干妈辣酱或者直接碎的干红辣椒)和蚝油(量可以大一些),炒到有油亮的颜色为止。此时加入豆腐(这时豆腐应该已经排掉一些水分了),然后火转小一些在豆腐上再淋少许蚝油炖煮入味3分钟。最后转大火收干加入葱末搅拌快炒出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