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背后的惊天迷案:滇西密传》
第47节

作者: 枕上晨钟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11-23 15:45:00
  “问题不在佛谒的内容,而是文字本身!”小小一鸣惊人。
  “文字本身?”
  “是的,大师,小晨,你们仔细看看,这一页上的二十八字诗文和其他书页上的经文相比,字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你们看,诗中的‘源’字和‘得’字,竖钩都是用转笔且把转后的竖画写成弧形,又如‘源’、‘佛’、‘悟’等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多采用左右均衡的处理方法,很少采用大小搭配、正斜相依来取势,再有‘若’字和‘来’字,在书写时采用了内疏外密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正好与其他书体的处理方式相反。由此看出,这首诗的写作风格正是圆齐均疏的颜体风格。而其他书页上经文的字体则明显是棱角分明、秀丽方整的柳体。”

2010-11-23 16:00:00
  我和了因大师连忙将经书前后对比,结果真如小小所言。
  小小不等我们开言,又继续说道:“而且,你们有没有注意,这张纸的纸质和颜色明显和其他纸页不同,颜色更浅,质地更密,应该年代更晚。所以,我得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有没有可能,这张插页本不是这本经书所有,而是被人后来装订上去的?”
  “什么?”我和了因大师全都变色。
  “真的,你们再看,这里线装的孔洞比别的纸页上面的孔洞要更大一些,孔洞边缘还有豁口,应该是从别的书上拆下来时划裂的。小晨,会不会,摩诃罗嵯罗汉暗示的秘密就和这张插页有关?”
2010-11-24 15:23:00

  我大惊失色,移过经书上下翻看,越看越相信这个本不应该不可能但却恰恰不虚的事实。
  我隐隐觉得,这张神秘的插页和我们先前经历的一桩桩谜案休戚相关。
  于是,我抬起头,郑重地向了因大师提出请求:“大师,我有个不情之请,虽然知道这会让您很为难,但是,我却还是希望您能让我们把这纸插页带走,我觉得,它很可能会帮我们解开很多隐藏的谜团。”
  “这……”了因大师为难地望着桌上的经书,良久,叹了口气:“也许天意如此吧,我就破个戒,让你们把这张纸带走,不过,如果用完之后,可以的话,还望你能将它交回本寺,毕竟这是先师们传存上百年的经卷……”
  “这个我们明白,大师您放心,事成之后,我们一定将它完璧归赵。”
2010-11-24 15:47:00
  辞谢了因,收好谒子和插页,我和小小转至客房。其中一间内已传出财哥高高低低的鼾声,看来他们已睡熟。而我们也在鼾声的感染下打起了呵欠。
  走了一夜的山路,本来应该倒头就睡的,可是躺在床上,我的头脑却变得出其的清醒,上山以来的奇异经历,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眼前闪现。一个个谜团让我不能自抑。藏僧莫名失踪,半纸藏经去了哪里?水盆中的莲花什么意思?血和尚现在处境如何?那个白衣少女口中的婆婆又是个怎样凶险的人物?来鸡足山前我梦中的白衣人所讲的“此去仙山,路途多艰。先得菩提,后入幽洞。”所说的菩提又是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和我的“墨舍利”有什么关联?看来,一切都要等醒来后造访“袈裟石”的结果了。

  只是不知,醒来后等待我们的又是怎样的莫测高深。
2010-11-25 14:50:00
  第二十一章 袈裟灵石
  通往“袈裟石”的路上,人迹依然罕至,除了偶尔邂逅一两个农夫和三四个僧尼,其余就不见人。小路两侧都是绿草矮灌,香花野菊,再往远去则是古木参天,数以百尺。时有松鼠在梢头攀缘跳跃,青鸟在前面殷勤探看。透过树叶的缝隙看去,天空似乎更蓝,浮云也似乎更白。
  只是,过程中我一直感觉身后有人,可回头时却又看不见人影。回想起昨晚夜行时听到的诡异脚步声,我越发怀疑是有人在跟踪我们,会是什么人呢?我忐忑不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心底升腾。
2010-11-25 15:29:00
  约近四点,我们终于来到这块传说中颇具神奇色彩的“袈裟石”。
  走近细观,这奇石果真是青色白纹,条片分明,就像一件袈裟披在山坡上。不过,围着大石转了数圈,根本找不到任何令人兴奋的线索,一时间,我的心情跌至谷底。四个人坐在地上沉默无语。
  正在这时,我的身后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我先是一惊,不过马上确定,这声音和一路上跟踪我们的脚步声大不相同,这才略略安心,回身细瞧。
  原来,小路上不知从何处走来一个挑着柴担的樵夫。只见这樵夫戴着一个大大的草帽,把一张脸遮住了大半,看不出样貌,但看打扮应该是个老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时,他也始终没有抬头,脚步更没有丝毫的停顿,然而,走出去十步左右,这樵夫突然唱出两句嘹亮的山歌:“迦叶灵钟独自鸣,日出五更袈裟石……”

  随后,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抬起草帽下的那张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