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负三万米 国家秘密科研任务所揭示的真相》
第53节

作者: 猪在天空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11-29 13:42:00
  第二十五章 渗透现象
  问题出在了前方的通道身上,因为它陡然间变得规则起来,而且是标准的半圆形,很明显,这是“人工制造”的。
  我们相视了几秒钟,表情从惊讶逐渐变成了兴奋,只有一个解释,这是太平洲人干的!
  于是,队员们不再停留,争先恐后走了上去。
  进入到半圆形通道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脚下有些打滑,地面平整的如同镜面,通道内壁呈灰黑色,看不出来是什么材料。
  与此同时,我全身的皮肤感觉到了一种似有似无的温热,队员们开始纷纷用手去触摸内壁,看来他们也感觉到了。
  内壁十分光滑,就像是打了一层蜡,我用手掌细细感觉了一下,的确能够感觉到热度,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热量是由通道内壁发散出来的。
  “赵老三好像并没有提到过这个通道。”丁大海看着我们,“我们不会是走错路了吧?”
  一时间,队员们都没有说话,丁大海的确是提出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问题,我们很可能是走错路了。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不能够排除一件事情,赵老三也许就是敌特,徐部长之所以会决定成立科考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遵循一个原则——死马当作活马医。
  正如我所看到的,国家火炬计划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可以说不是想终止就能终止的,除非是肯定没戏了,否则一定会放手一搏,徐部长的态度的突然转变,也表明了中央的态度,打心底舍不得放弃。
  “也许是赵老三的话有所遗漏。”杨教授开始为科考队打气,“黑灯瞎火的,他很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我们纷纷点头,不过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杨教授的解释有些牵强,但现实状况只留给我们了一条路——前进。
  科考队继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我们却走的很慢。通道内壁发热,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猜测,这个半圆形通道似乎是一种机械装置,就像是线圈,当有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热量。
  紧接着,杨教授让丁大海拿出指北针,果然证明了我们的猜测,指北针的指针杂乱无章的摆动着,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个较强的磁场。
  但是,磁场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应该去问太平洲人,我们根本就无从知晓,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梦想之国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科考队继续前进,根据赵老三的叙述,他在裂缝中行走了不到十分钟,就从天堂来到了地壳气泡,如果他说的是准确的,那么,科考队此刻距离天堂已经很近了。目的地的巨大诱惑让我们加快了脚步。
  可没走多远,李团长突然咦了一声,并停下了脚步。难道他看到出口了?我们快步围了上去。
  我抬头向前看了看,一片黑暗,并没有什么出口,正想问个明白,却见李团长一直都低头盯着手中的战术手电。
  “怎么了?”杨教授问了一句。

  李团长甩了甩手电,抬起头看着我们:“怎么刚换的电池就没电了?”
2010-11-29 13:44:00
  我一时间没有听明白,低头注意看了一会儿,才发现了问题所在。李团长手中的手电,所发出的光线明显比刚进入裂缝时暗淡了许多,有效照明距离最多只有5米,而这种战术手电的有效照明距离应该在30米左右。
  “他娘的,我的和你的一样,也快没电了!”紧接着,耳边传来丁大海的骂声。
  顷刻间,我们全都慌了。这黑灯瞎火的,如果没电了那还了得。于是队员们纷纷将手电打开试光,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全部都是一个样,眼看就要没电了。
  “伪劣假冒产品害死人啊!”我不禁骂道。
  “不可能!”李团长看着我,“战斗装备全部经过严格检测,质量上绝对不可能存在问题,一定是其它的原因。”
  “还会有什么原因?”我有点想笑,“假货可是无孔不入啊!”
  我的话音刚落地,杨教授便向我摆了摆手,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一直低头注视着手中的手电。
  我有点心急,接着又问了几句,但杨教授始终一言不发,只顾着低头摆弄手电,就好像是头一回见过一样。
  一分钟后,杨教授才抬起了头,他看着我们:“不是手电快没电了,而是光线被四周的空间吞噬了。”
  “光线被四周的空间吞噬了?”我立刻惊道,“这怎么可能?”
  接着,我不停晃动着手中的手电,除了电池没电之外,不可能存在其它合理的解释。但是,如果推翻自己的科学观,假设空间会吃东西,那么,实际发生的情况正是如此,手电所发出的光线被四周的空间吞噬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电池没有问题!”杨教授继续他离奇的判断,“我们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

  “哦?”我环顾四周,依然不敢相信,“难道四周的空间是活的,它会吃东西?这也太离谱了!”
  杨教授面带微笑:“吞噬这个词语用的不够准确,应该是渗透。当二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就会出现相互渗透现象,这就像糖溶于水那样,糖分子渗透到水分子之间,最后我们只能看见水,而看不见糖。在这个通道里,一定存在着某种我们无法感知到的物质,这种物质与光线之间产生了渗透现象,其结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光线被空间吞噬了。”
  我摆头看了看四周,然后盯着杨教授:“那么,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通道内似乎只有空气存在,我并没有看到其它物质存在啊!”
  “应该是一种人类尚未认知的物质。”方小玲突然道,“真相往往会被我们的感官所掩盖,无法感觉到的并不等于是不存在的。事实胜于雄辩,光线的消失,说明在通道里必定存在着一种物质,它能够与光线之间发生渗透现象。”
  我扭头看着方小玲:“那么,这种物质为何会在通道里存在,是太平州人放置的么,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你的这些问题根本无法回答,并且也并不是重点。”杨教授和方小玲唱起了双簧,“这种物质的存在,并没有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障碍。”
  我无话可说了,要知道这二位可都是725所的专家,我只不过是个插班生而已,并且还是“走后门”进来的。接下来,我选择了闭嘴,跟着队员们继续前进。
  心里有些憋屈,我边走边伸手去触摸空气,但是没有丝毫异样的感觉。突然间,我想起了方小玲曾经对我说的话,太平州人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必定存在着许多无法理解的东西,而当我们面对未知事物时,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
  也许,她的话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但这无疑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寻烦恼的确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态度。
  不过,十分钟后,队员们不得不再次停下了脚步。
2010-11-29 13:46:00
  “事情不对劲啊!怎么还没有走到尽头?”丁大海发起了牢骚,“我们可是已经走了20多分钟了,而这只有一个解释,赵老三就是敌特,我们被他忽悠了!”

  我有些哭笑不得,很可能的情况是,我们的伟大理想建立在了赵老三的谎言之上,在巨大诱惑面前,我们失去了判断能力。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接下来,科考队立刻得出二种选择,一是继续前进,二是打道回府。最终我们选择了第一种,毕竟它看上去更加合理,似乎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不过,就在几天之后,我却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看上去最应该做的事情,它所带来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你最想要的。
  于是,科考队继续前进,但走了不到一分钟,李团长又停下了脚步。又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到被愚弄了。
  “发生什么事情了?”杨教授皱起了眉毛。
  李团长手指前方:“前面有亮光!”
  “有亮光?”杨教授的眉毛立刻舒展开来,他扶了扶眼镜,向前看去。
  同时,我踮起了脚尖,在前方通道的不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小团亮光,忽明忽暗。

  “终于走到头了。”杨教授表现的异常激动,“梦想之国就在前方!”
  队员们相互点头,算是一种无声的彼此祝贺。我们快步向前,亮光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大,它已经不再闪烁不定,而是变成了一股白色光芒。
  在距离光芒主体5米远的地方,我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眼前的光亮有些刺眼,看来通道外面是一个明亮的世界。
  心跳加速,我的心情已经不能够用兴奋来形容了,脑海中来回想象着梦想之国的样子。虽然赵老三曾经向我们描述过那个美丽的天堂,但必定与亲身感受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我先过去看看。”李团长看着我们。

  杨教授点了点头,李团长没有丝毫犹豫,大步向前走去,黑色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白色光芒之中。
  可是,令人焦急万分的事情出现了,一分钟过去了,李团长没有回来,三分钟过去了,他依然没有任何回应,我的心情由兴奋顷刻间变成了紧张。
  丁大海等得不耐烦了,拿出对讲机呼喊了多遍,但李团长始终没有应答。
  “怎么回事?”丁大海望向我们。
  “不清楚。”杨教授道,他思索片刻,“我过去看看。”
  “还是我去!”丁大海一把拉住杨教授,他并没有征得我们同意,就径直走入了白色光芒。
  此时此刻,我总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煎熬,一分钟当成一个世纪来过,那种感觉让人窒息。我不停地去看手表,已经五分钟过去了,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也没有收到他们的应答,二个大活人就这样在眼前消失了。
  “怎么办?”我急道。
  “我们一起过去。”杨教授注视着我们,“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这一刻,我想到的只是尽快去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好兄弟不见了!杨教授的话刚说完,我就已经向前走去,他们紧跟着我。
  眼前的光线越来越强,刺的我有点睁不开眼睛,我甚至产生了皮肤被灼伤的错觉。我回头看了一眼,因为太过明亮,只能看到他们的头发、眼睛和嘴巴,其他部位都已经朦胧化了。
  猛然间,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大吸力抓住了我,紧接着,我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腾空而起并向前冲去,眼前呈现出了一片雪白,我感到自己就快要失明了,于是本能地闭上了眼睛。随之,那股吸力却突然间消失了,而我的双脚再次踏上了实地,眼前也逐渐黯淡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