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一堑,你长一智——一个80后MM米国留学血泪汇集的经验之谈》
第27节

作者: 杀过木马翻过围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2-18 23:15:45

  晚饭后,Debra把我领到我的房间。老美的房子很大,有专供客人使用的睡房和洗手间。看着Debra精心布置过的客房,俺心头有些暖暖的。有一刻,我似乎真的能在这异国他乡找回了一丝丝家的感觉。 这便是我在美国亲友团家里度过了第一个周末的晚上,平常却让我记忆深刻。
  6.6 美国茶话会
  日子不紧不慢的一页页翻过,留学生活被教课,买菜,做饭,交际 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反倒是上课像是成了副业。研究生课程安排很自由,每星期仅仅两堂课,学生有大把的空余时间。课程设置的小而精致,一门课只有十来个学生的规模。我第一学期在Dr.X安排下只选修了六个学分,两门主课。教另一门课程的是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女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她爽朗的笑声和标志性的一头金发,还有那略带加拿大口音的英语。凭心而论,在美国上课是件有些无聊的事情。 和中国相反,老美的课程讲究实用动手多过于理论。上课轻松的像是茶话会,大部分的内容自己翻翻书,不费劲也都能明白。 我开小差的恶习并没有因为授课语言的改变而稍微收敛。 美国玉米地一项风景优美,九十月份更是秋高气爽,云淡风轻,适合做白日梦。 于是我上课的时候一半时间在天马行空中度过,反复盘算自己的回国旅游路线,偶尔逃课。

日期:2011-02-18 23:16:48

  一天,M师姐上课回来,发现俺正优哉游哉的坐在办公室。
  “你今天怎么没去上课?老师刚刚发期中考试试卷了。” M师姐一直都是一等劳模级的好学生,上课出勤率百分之一百二。
  “哦,我刚刚忙着做一个东西,索性就没去。” 俺一脸讨好的凑过去,对着M师姐呵呵的笑
  “师姐,你有没有帮我把卷子拿回来啊?”

  “在美国分数是隐私,没有你的委托,别人是不让代拿的。” M师姐好心的教育我。“刚刚那堂课教授讲评试卷呢,听说大家考的都不好。你赶紧去她办公室看看把。”
  俺一听事态似乎有些严重,心里突然一紧,又紧张又心虚。暗自责怪自己自由散漫,又担心因为逃课太多,考试成绩不理想。俺急忙冲出办公室,凑巧在门口撞上准备回办公室的Prof.G。
日期:2011-02-23 00:10:11

  “Prof G, 我....我是来拿自己的期中试卷的。” 说完这句,俺顿时尴尬无比,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俺逃课了。我有些羞愧的不敢直视她。
  Prof G仍然是一脸笑眯眯的,在手中一堆的paper中,翻找着。看着她手上剩下的卷子不止俺这一份,俺瞬时有些安慰。终于,我看到自己熟悉的狗爬字体,可试卷的封面上多出红笔画着的圈圈叉叉。莫非Prof G把每个翘课的学生试卷都画圈标记,准备扣分? 俺脆弱的小心脏又一次被提到的嗓子眼。
  “嗯,这是你的卷子。恭喜,你是班上的最高分。Well done!” Prof G 拍拍我的肩膀,表示鼓励。这一刻,我不知道是羞愧还是应该开心。试卷上的圈圈叉叉是用红笔写的NO.1加上一个大红圈。这就是俺得到的第一朵美国小红花!这也是俺逃课后居然得到的第一朵美国小红花。Prof G缄口不问俺为什么没有上课,寒暄两句后,就留下俺一人如石化般顿在原地。
  国内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对课程得心应手,而考试的顺利让我更有了肆无忌惮自由散漫的理由。但是,最初的麻痹大意给我后来埋下了不少苦头。 美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发源地,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严格,从本科第一堂课就有独立的上机实验。然而国内教育恰恰相反,重理论轻实践。 没多久,Prof G开始布置课程project。每个人需要独立验证课内一个命题,并且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听到这个家庭作业,我瞬间有些慌了神。虽然已经完成了国内计算机本科,可是真正编程的project寥寥无几,语言早已经忘的一干二净。我马上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C++的编程指导书,一面向M师姐求救上机编译debug的命令。第一次编程的窘态让我历历在目,面对电脑屏幕,无从下手。指导书的每一章节仿佛都和国内的教材差很远。这个project一下把我打回了解放前。我像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的新手,磕磕巴巴,拼拼凑凑,写不出个大概。离交作业的deadline只剩最后一个晚上,俺的程序仍然不work。 俺再也按捺不住,凌晨两点跑回系里的公共机房debug。半夜的机房寂静空荡,我看见了修同一门课的另一个中国人,神态凝重,同病相怜。 我强打起精神,奋战到天明,最终勉强把程序调试好,发给professor。

  就这样,凭着最好的理论成绩和勉强的上机成绩,我还是拿到了“A”。可是隐隐约约,自己磕磕绊绊的编程能力让我感觉有些不塌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