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奇门法术与中国功夫:遁甲天机卷》
第34节作者:
周易讲座 日期:2010-12-11 10:26:23
遁甲天机卷
第三十三章节:千里边关霜雪浓
话说孟啸天等一行人为了避开大路的辽兵,专门走山路,小路,一路跋涉,艰难行进,虽然不到百里的路程,还是费了一天的周折才摸到雁门关附近。众人也累了,休息一夜,次日早晨起来发现山间的风已经稍作停歇,空气格外清冷,地面上的枯草上结了白白的一层霜冻,树林里一片萧条之感。众人身上虽然套着契丹那边带来的皮袄,毛皮背心,也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大家稍做饮食,个个觉得胃部肿胀难受。连日风餐露宿奔波劳累,饥吃干肉,渴饮冷水,导致众人身体健康恶化,吃下的东西部容易被消化。眼见着雁门关就在十余里外,众人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大家简单洗漱一下,中午晒了一会儿太阳,人们顿觉身上暖暖的,孟啸天便带着他们下午一起动身,大步前往边关而来。
距离关口不到两里,但见边关雄踞勾注山上,城楼巍然凌空,高大雄伟,一幅‘宋’字的旗帜正在城门楼上空飘扬。两侧山丘夹道,只有一条驿路通着关口;山脊长城,其势蜿蜒起伏,随着两侧丘陵绵延开去。周围是遍布着森林的一个又一个山丘。“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众人感慨着。山间地势险要,只有一道关可以通行,所以历朝历代才能便于防御,抵抗匈奴与突厥入侵。到了宋朝,契丹在这里也屡屡受阻,马队难以施展开,城楼上弓箭手飞蝗般的羽箭飞下,被阻在关前只有伤亡的份。因此,真正打败守关者的,还是要从内部,要从自己开始溃烂。当自身内部腐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时候,那么再险要的雄关也会轻易被击破。
雁门关下,城门楼子上官兵远远望见下面来了六个衣着不整服饰混杂的人。待六个人一到城门下,上面就有官兵喊话:“下面来人是做甚么的?!”孟啸天见到上面喊话,左右一瞥,两个族人会意,走前几步一起大声喊道:“大名府商人孟氏族人逃离契丹,返回大宋!”两个族人朝着城门楼子大声喊了两遍,只见城墙上官兵互相看了看交耳说了几句,中间便有一个官兵转身下了城楼。于是六个人便在城门外等着,大概等了半个时辰,方才听得城门吱呀着慢慢打开。里面簇拥而出二十多个官兵,为首的是一名兵曹模样的将官带队。这些人警觉的望着六个人,兵曹是 个大约二十几岁的青年壮汉,他走前几步对着孟啸天等人中间一指,众人楞了一下,不知道他指的是谁,孟啸天见了便一个人走向前去。
“见过大人!在下孟啸天。我等是大名府孟氏,原本商人。去西域的路上被契丹抄掠,如今历尽千辛万苦逃离契丹返回大宋!”孟啸天一面说着,一面向青年兵曹拱手施了一礼。青年兵曹看了他一眼犹豫道:“如何证明身份?!”孟啸天便从行囊中取出祖谱递给青年兵曹道;“在下家族的祖谱。我坐骑上携带的长枪是祖上特制的,上面刻有先父的名字!”青年兵曹翻看了一会祖谱,依旧迟疑未决。
宋辽边境一直不算太平,尽管已经签定停战条约常年纳贡保持和平,但是辽国一直窥探着中原,寻找出兵的时机。想当年雁门关一战,名将杨业带领五千士兵出奇策击溃辽国十万骑兵,在这里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守关的兵卒纪律相对严明,每个人对这里出现的风吹草动都很警觉。
青年兵曹望了望不远处坐在石头上歇息的另外五个人,只见其中还有一个契丹士兵打扮的人,脸色甚是疑虑。孟啸天看到青年兵曹迟疑的表情,便说道:“我等不顾生死返回大宋,全无贰心。因为在塞外流离奔波,只能捡些契丹人的衣服来穿上遮寒。望兵曹大人明鉴!”青年兵曹道:“我可以暂时放你们进来,先关在一处,不得妄自走动,违命者杀无赦!一切需待都监刘大人定夺你们的去处。”说罢,一挥手,二十多个边关兵卒看了号令便一起列队过来将众人一起带起,三人夹带着一个人就进了雁门关。
众人暂时被关押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只有一个小窗子透着夕阳。不到一刻,两个兵卒送来了大碗热茶,众人便喝热茶安心蹲在那里等待。一直挨到天略有些黑的时候,屋子里已经看不清人们的模样,众人顿觉肚子里饿得咕噜噜直叫。这时方听到房门开锁的声音,只见房门被打开,灯笼先照了进来。四个亲兵模样的人挑着两个灯笼,挎着腰刀先进了屋子,一个亲兵喊道:“雁门关马步兵都监刘大人到!”一个便装打扮的官员便随着喊声踱步进了房间。借着灯笼照着,只见这个人足踏步云牛皮靴,腰挎宝剑,大约有四十来岁,面形方而色黄,眉毛粗浓,眼睛不仅大,而且目光严厉,一进来就向看着敌人一样扫了众人一圈,此人想必就是雁门关马步兵都监刘大人了。众人便一起站起来见礼:“见过都监刘大人!!”声音刚落下,亲兵大声说道:“都还蹲下,大人要问话!”众人不得已又都蹲下来望着这一干官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