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
第44节

作者: 江渭FZ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8-7 0:01:00
  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到铺子里,我却意外的发现,铺子里的灯火依然亮着。现在已经是将近凌晨两点,铺子里只有李琰一人。按平时对他的观察,都是早早就猫起来沉睡,为何今晚迟迟不眠?
  我不免有些担心,加快了几步,进入屋子。开门进去,却看到李琰正闭目靠在墙边。
  “睡着了也不关灯。”看到他这样,我走上前去摇醒李琰,让他躺回床上好好休息。刚走到李琰面前,却看到他的半睁开了眼睛。
  “放心了?”老板笑着从门口晃进来。虽然是右手的伤口只被我草草包扎,却依然坚持要自己拿着防水袋。
  李琰没答话,只是睁开眼睛盯着老板右手看。表情似乎有些疑惑,老板也什么都没多说。招呼我收拾好东西睡下,又是一夜安眠。
  当我天亮转醒的时候,李琰又是不知跑去哪里,而老板依然在一侧安眠。大概是昨晚手伤的缘故,老板看来有些虚弱。我低头,竟能看清老板眼下有些黑沉的痕迹,果然是昨晚因为太疲惫了。说来,那时差点要了我性命的东西,大概也是被老板祛除了,手腕的伤口也很可能是当时划开的。我越想越觉得惭愧,心想,既然其他无能为力,那么只能从小事上聊表心意。
  轻轻穿好衣物,我就向外走去。此时不过七点左右,我略想了一下,不如就去老板之前待我去过的早餐摊子上买些早点。
  此时的偌大的校园内空旷无人,空气也是清新的沁人。待我一路走到摊前,回型的露天场子里,竟还无他人。连摊子上的伙计也不过是刚刚开工,此时见我前来,满口致歉的烧油下锅。
  我倒不着急,找了一个空桌子,坐下慢慢等待。忽然,有人从后拍了拍我肩膀。我回头一看,却是之前见过的那个小保安。
  “你是王同学对吧?”他冲我露齿一笑。我还记得,当时我去借钥匙回宿舍时,在楼下值班打牌的人里就有他。看来他是来接白班的,身上传着保安的制服,那顶帽子,也端正的戴在头上。
  “你也来吃饭?”我也打回招呼。看来他也要等上一阵了。对方倒是不羞赧,拖来凳子,和我对桌坐了。
  “说起来,这几天没见你回宿舍啊。”
  “恩,我最近在打工的地方借宿。”我总不能说是因为宿舍四国人,才不想回去。想到这里,我又有些不放心。“最近还好吗?”正好想借这个保安打探一下有没有事。
  “和平常一样啊,其实也没什么人,我们也就是打打牌看看门。”看到保安面无异色,再想到最近的确没有见到警车之类。我有些放心,但旋即有担心起来,难道吉寿的尸体还放在宿舍?
  “真是辛苦,工作这么忙,昨天是不是也没陪女朋友出去玩?”我心下考虑着吉寿的事情,随口扯了一个七夕相关的话题,想结束聊天。
  “我哪有时间去处朋友?再说我们那边不兴这个,”小保安倒是认真的回答,“这些日子都是大姑娘小媳妇凑在一起热闹的日子,哪有老爷们的事?”
  “不过你还别说,看那些人凑一起,还真是邪门,总能引出奇事来。”小保安挠挠头,“我临走那年,村子里就出了个大事。爹爹说我年纪小,不让我瞎问。现在想想倒也是挺吓人的。”
  眼看老板才刚刚开始取出面团,准备炸油条。我心说,随意听个故事打发时间也未尝不可。“发生什么事了?”
  小保安见我有兴趣,清了清嗓子,便讲了起来。
2011-8-7 12:08:00
  小保安老家的也是西南的某座小镇,因为地处山间,群山环抱,和外界交通不便。不过这也,反倒也成了长处,战乱也好,革命也罢,都没太殃及此地。不少古风旧俗依然依存,从纸扎匠人到叫卖切口都依然留存。
  商业不便之处,民风自然也是传统,因此每年都有几批外来的美术生,进了山里或是写生、或是调查。
  在小保安临走前的一年夏季,村里就迎来了这么一批进往乡村写生的美术生。

  保安家里有个姐姐,在外面读着大学,年纪又和这批学生相仿,便主动承应下照顾女学生们的任务。
  村里长辈们再三叮嘱那群城里的姑娘们,严禁晚间出门。这种月份荒鬼野狐的多的是,要是万一出了事没人担当起交待。
  那群姑娘们,白天画画,天一擦黑,就跟着姐姐和其他村人们回进屋里,或是打牌,或是聊天。
  但毕竟这是小地方,没什么夜间的娱乐。姑娘们没打几天扑克,就玩的厌倦。恰逢七夕,一个个吵着要晚间出门,撑起竹竿写愿纸。
  姐姐眼看拦不住诸位姑娘,就想了个给她们派遣的办法。

  乡下的七夕,还留着古风。传统的七夕国发,也留下来几种。在小保安家乡,还留着的就有四种。其一是,“投针验巧”。这针法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七夕节习俗。具体方法是在乞巧节前一天,取井水、雨水各半,盛于碗中,放在露天下过夜,再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到中午时分,将绣花针放在水里,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
  其二是、“喜蛛应巧”。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其三是“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即在月光下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谁乞到的巧越多,也意味着谁将来能成为巧手女。
  随后一种便是“巧菜”。这便是有些乞巧者在七月初七这日,白天聚在一起把“巧菜(即豆芽)”轻轻地放入水盆里,让“巧菜”漂浮在水面上,她们一边投“巧菜”,一边唱古老的歌谣。
  那些城里的姑娘听得新鲜,也倒是一一学做。后三样倒是好学,只是这第一样的“投针验巧”,因为时值当夜,早已过了午时,却是没法实践。
  而那些姑娘听说那投针入水,碗底之影,能成走兽,成飞禽,成花成云,都觉得新奇。各个都说针形笔直,针影又怎么能出现奇形异状?
  都哄着让姐姐示范来看看。一时间,众人有去寻针的,有去取水的。忙得纷乱。姐姐眼看劝阻不住,也就只能由得她们高兴。心想,等她们闹完,自然就疲惫去睡了。因此也没多加阻挠。
  那些姑娘们每人选了一针,又邀来姐姐做解说。起初几次,屋里的昏黄灯光映的针影模糊不清。便有人提议说是取了蜡烛围成一圈来看。再得找出蜡烛燃起,只见屋里挂钟已经是十一点过半。更有姑娘说是,既然要是十二点,虽说是正午十二点已过,不如就趁夜半十二点,正是星辰灿烂,更是向织女星辰直接乞巧。
  姐姐回忆说是,那夜间水中的针影, 倒也奇怪。每人的针影倒都是确确实实的针形针状,反倒与她小时所见的有粗有细,有如锤有如蜡的形状不同。

  当时人人都是嬉笑,说这习俗不过是诳人,不多时大家也都回去睡下。
  说道这里,小保安迟疑了下。我也听这有所古怪。
  “王同学,我想那些姑娘,怕蜡烛单侧光亮不明,取了众多蜡烛围绕水碗。而这样各向都有灯光,就像那医生手术用的无影灯。既然是无影灯光,那水底的影子,又是从何而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