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以为是,高俅同学过继他弟弟高三的儿子,古时候的叔=现在的弟吧?伯仲叔季啊,不只是女人喊丈夫兄弟叫叔的。高二和高三本来是叔伯兄弟的,高衙内本来就是他亲侄子,现在又成儿子,是亲上加亲啊
后文也有二处印证:
“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白昼忘餐,黄昏废寝。对爷娘怎诉心中恨,见相识难遮脸上羞。”关键词“爷娘”。
“高俅道:‘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关键词“孩儿”。
另外“衙内”本来就有高干子弟的意思
见度娘:“五代及宋初,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牙内都虞侯等,多以子弟充任。“牙”讹变为“衙”。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
日期:2011-01-03 13:02:31
哈哈 有讨论才热闹嘛
小白还是觉得高衙内是高俅同学的侄子。
古语和现代语的语法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我们现代一样主谓宾定状补什么的,缺乏主语谓语宾语之类的句子比比皆是,而且前后句的承继关系词和我们现代的词不一样
不仅是语法,很多词义也是不同的,比如书中的“一地里”,意思就是“到处”
词性也不同,比如“兄弟”是偏义的,只有“弟”的意思,
语境也不同
这些可能要语文老师来解释才比较好,期待语文帝出来科普
小白罗列上面那么多,只是想说,这里的语法就不同了
请想想鲁迅老爷子的文章,文笔的确相当棒,就是读起来老是不通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语法不同的缘故
这里的“本,却”,可不是咱们现在,“虽然,但是”的意思
省了主语,而且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
原句翻译成现代语应该是:
“(高二高三)本(本为关系复词,无意义)是叔伯弟兄,却(却为关系复词)(高衙内)与他(他是高二,即高俅同学)做干儿子。””
不过究竟是侄子还是堂兄弟,对暗线没有关系,因为高衙内完成此番使命后就领便当退场了
日期:2011-01-03 16:27:54
高俅同学选了谁呢?立马有英雄说了,地球人都知道,选了高衙内而抛弃林冲同学也。可是真的是这样子的吗?如果有人跟你说叉叉叉死了,你信不信?如果你亲眼看见叉叉叉死了,你信不信?哪个更可信一点?对了,小白三令五申的那句话:行为暴露预期。古人也有语:“耳闻为虚,眼见为实。”虽然眼见的东东也可能有假,但是那是你的眼力问题了,再怎么说也比耳闻的真实性要大得多。
那么,看行为下结论。表面上高俅同学是选择了高衙内,可是从此以后咱们在书中就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了,彷佛高衙内过继给高俅同学混上一个“花花太岁”的名号后,专门出来调戏一下林冲同学的老婆,还只是语言调戏,没有碰过林夫人身体一丝一毫,之后就领便当了,是不是?陆谦同学和富安同学去杀人的反而挂掉了,林冲同学该被杀的反而没挂,不但没挂,还活的有滋有润的,日后还当了梁山三朝元老,梁山五大军区司令员之一。蹊跷么?可惜,目前没有证据,咱们继续往下看。
“老都管至晚来见太尉说道:“衙内不害别的证,却害林冲的老婆。”高俅道:“几时见了他的浑家?”都管禀道:“便是前月二十八日在岳庙里见来,今经一月有余。”又把陆虞候设的计,备细说了。高俅道:“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都管道:“陆虞候和富安有计较。”高俅道:“既是如此,教唤二人来商议。”老都管随即唤陆谦、富安入到堂里,唱了喏。高俅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陆虞候向前禀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高俅见说了,喝采道:“好计!你两个明日便与我行。”不在话下。”
这段话中隐藏的东东,小白就不好说明了,打个比方来说,就好比一幅三维图画,看得出来的人就知道是什么图案,看不出来的只觉得是一堆碎玻璃。咱们姑且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高俅同学选择保高衙内,授权陆谦同学和富安同学处理此事。
那边两位同学已经悄悄地布下小局了(大局乃是张天师布的那个),这边两位同学还在天天喝酒闲扯淡增进感情交流。林冲同学在鲁达的日常扯淡中似乎已经把陆谦同学忘到脑后了,但是老婆被高衙内惦记这事估计林冲同学一时忘不掉,第一次有可能是误会,这第二次就明显是故意的了。但是第二次高衙内有那么好的条件,也有充分的作案时间,自己老婆居然啥事没有,衣服没脱一件,手没牵一下,这高衙内搞的究竟是什么飞机啊?林冲同学自己也琢磨不透了。
正是由于林冲同学自己也还没有搞明白其中原因,众英雄请看,两人喝了这么多天的酒,扯了那么多的淡,林冲同学就是一点都没跟鲁达说这第二次发生的事情,将这次的事情彻彻底底地对鲁达封锁了。难道在林冲同学眼里,鲁达这个结拜义兄还比不上陷害自己一回的虚假兄弟陆谦同学吗?除非林冲同学是个绝对的性格内向,闷死不说一句话的那种,否则喝这么多天的酒怎么就不跟鲁达吱一声。此时林冲同学已经对鲁达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隐瞒鲁达,看看鲁达会如何。“鲁智深径寻到林冲家相探,问道:‘教头如何连日不见面?’林冲答道:‘小弟少冗,不曾探得师兄。’”看见了没,林冲同学隐瞒了事实,脱口说自己生病了。
这天鲁达又约林冲同学出门扯淡,走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卖刀的同学。“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话说小白当年看到这里就笑了,这位同学要是杨志同学就巧了,还有之前在桃花山的那位客人也是杨志同学就更巧了,这位天暗星同学可真不是盖的,行动忒隐蔽了,衬得起一个暗字。好了,以后再来扯这个。
这位卖刀同学看见目标了赶紧吆喝“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结果林冲同学只顾着和鲁达扯淡,没听见笔直地走过去了。估计这位军爷同学第一次乔扮小贩,吆喝音量不够,赶忙跟在后面又喊了一声“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结果还是囧,林冲同学和鲁达继续谈笑风生,没听到。这下坏菜,眼看要走远了,该同学立马提高音量换了一个好发音的吆喝句子“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这下林冲同学终于听见了,鱼儿就要上钩了。
众英雄:那个卖刀同学傻么,直接喊卖宝刀不好么?容易喊上音量,省得喊的那么拗口。
小白:…你们没发现三句话都有“不识”么?
众英雄:第三句没有。
小白:…咳咳,好吧,前两句是“不识”,第三句是“没识”。
这三句吆喝都夹带了“不遇明主,屈沉”的意思,前面小白在哪里勾过这个细节?是在陆谦同学请林冲同学喝酒的时候。那时是林冲同学自己说的,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以后再说,原句被陆谦同学记住了。所以很明显,这个卖刀同学和陆谦同学有关系,这个案子是陆谦同学做的。
日期:2011-01-03 17:55:3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