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不知性命如何。”
这段就是林冲同学误入白虎节堂的经过了。前面小白把林冲同学说的那么精细,而且像后文高俅同学说的那样“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这应该是林冲同学的基本业务常识,就好比开会时要关闭手机铃声一样,林冲同学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难道林冲同学脑子突然进水了,艾扣降到了千半半的水准?
可是,林冲同学是很精明的啊,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那么,他犯这个错误,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林冲同学和高俅同学的关系太熟了,熟到压根儿不会相信高俅同学要害他。这的确有可能,因为根据前面诸多细节和小白的分析,林冲同学本来就很被高俅同学看重,说是高俅同学的心腹也不为过,此处的林冲同学嘴里喊高俅同学“恩相”也可为一证。高俅同学也能直接喊出林冲同学的名字,一个上将和一个中校脸熟,也能说明问题。
再来看看原文,林冲同学首先就对两个“承局”产生了怀疑,幸好这两位同学说是新来的,要不然根据林冲同学的红人身份,估计说是任何一处的人林冲同学都能立马戳穿他们的身份。之后在进白虎节堂的时候,连续三次停住了脚,“林冲立住了脚…林冲又住了脚…立在檐前…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请注意,最后也只是在帘子外面伸头看,没有踏进去,这说明了什么?小白说了林冲同学精细吧?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此刻是带刀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法度?他每次动步子都是在两个“承局”搬出高俅同学的名号才继续前进的,这是什么,这是对高俅同学红果果的信任啊。林冲同学心里想,高俅同学必不会害我。
日期:2011-01-04 20:17:16
就在这时“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我们的高俅同学又登场了。林冲同学看见老领导了,赶紧上前顶礼膜拜,正准备献刀行贿,不料高俅同学突然翻脸,以林冲同学携带管制刀具擅闯领导办公室,意图行刺领导的罪名,下令手下护卫当场逮捕了林冲同学。
“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鲁达揍人可是下从二三十人起,上至一二百人,这林冲同学就算比鲁达差一些,也不至于差这么远啊,更何况手中还有一口宝刀啊,咋这么没有战斗力呢?因为高俅同学不仅是林冲同学的领导,而且还对林冲同学有知遇之恩,所以林冲同学不敢造次,听凭高俅同学处置,没有战斗意志也很正常。林冲同学以为这肯定是一场误会,高俅同学会听他的解释的。
高俅同学逮捕了林冲同学,怎么处置的呢?“太尉喝叫左右排列军校,拿下林冲要斩”。我擦,这下玩大了,林冲同学马上哭倒长城,叫起撞天屈来。高俅同学不依不饶,一口咬定林冲同学是来行刺的,林冲同学拼命解释“太尉不唤,如何敢?”这也确实,林冲同学来的时候犹豫了三次,他知道往里走是违反规定的,的确是那两个“承局”搬出高俅同学的名号后林冲同学才挪动脚步的。可惜的是,此时上哪儿去找那两个“承局”来作证,眼见林冲同学就要被高俅同学处斩,一命呜呼了。
日期:2011-01-04 22:24:38
但是,最令人惊异的事情出现了,高俅同学没有处决林冲同学,而是交由地方政府法院裁决了,奇怪不?
按理来说,这个携带管制刀具擅入领导办公室,既不属于宪法的范畴也不属于刑法的范畴,而是属于一种管理规定,由所属管理处来裁决,况且林冲同学是军方的人,犯的也是军方的事,理应由军方来处置,根本不会交由地方政府来处理,毕竟这和鲁达杀百姓是属于不同的性质。而且从鲁达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军队的人在地方上犯了错误,地方政府同样要经过军方的批准。那么,高俅同学把林冲同学交给东京地方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无论地方政府判了林冲同学什么刑,同样还是要来上报高俅同学,那么,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在国防部完全就可以处决林冲同学了啊。国防部这种高级军事单位具备军法处置的权利啊。
日期:2011-01-04 22:25:20
请仔细看这段话,“太尉…喝叫左右解去开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就把宝刀封了去。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恰好府尹坐衙未退。”关键词“吩咐…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
这是这段内容最重要的一处细节,关系到后面众多的谜团的解密,是暗线的一处铁证。试问,高俅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吩咐?他明明可以在国防部就处决林冲同学,却把林冲同学送到开封政府;他明明可以命令开封政府判处死刑,却要求“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他明明可以在开封政府把判决结果送来审批时改判死刑的,却默认了开封政府的判决…太多太多的疑问了。
难道,高俅同学觉得在国防部悄悄杀死林冲同学不够热闹,想借由开封政府宣传得人尽皆知?
难道,高俅同学根本就不想杀林冲同学,他还是选择了林冲同学?或者说一开始就选定了林冲同学?
难道,高俅同学想让世人都知道林冲同学是被陷害而离开国防部的?
难道,高俅同学是想为林冲同学打造一个新的身份?
难道,高俅同学给林冲同学下达了一个重大而又神秘的任务?
…,一切一切的疑问,还不到解开的时候,我们继续往下看。
日期:2011-01-04 22:40:09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绯罗缴壁,紫绶卓围。当头额挂朱红,四下帘垂斑竹。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提辖官能掌机密,客帐司专管牌单。吏兵沉重,节级严威。执藤条祗候立阶前,持大杖离班分左右。户婚词讼,断时有似玉衡明;斗殴是非,判处恰如金镜照。虽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直使囚从冰上立,尽教人向镜中行。说不尽许多威仪,似塑就一堂神道。”
这是书中形容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市的人民政府兼高级人民法院的诗词,看看这句“官僚守正,令史谨严”,羞煞我朝多少“刘青山、张子善”。希望此时的开封市长能继承包拯同志的精神,秉公明断,还林冲同学一个公道。
“高太尉干人把林冲押到府前,跪在阶下,将太尉言语对滕府尹说了,将上太尉封的那把刀,放在林冲面前。”
“干人”把高俅同学的言语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了开封市长,这市长也是混官场多年的,混的还是京城的官场,估计不会听不明白高俅同学的弦外之音,由此小白断定,林冲同学肯定不会挂了,可爱的高俅同学和开封市长,么一个!
日期:2011-01-04 23:03:1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