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34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05-08 10:28:08
二,初合双鬟学画眉:有一种心事只能告诉月亮
“初合双鬟学画眉,
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
分付萧郎万首诗。”
这首诗名字叫作《秋日偶成》,活脱脱显现出一个怀春少女的浪漫心态。
“双鬟”是古代年轻少女的发式,将头发挽结成两个环形发髻,头上凭空升起两道虹影,看上去活泼可爱。
汉时辛延年《羽林郎》诗中有云:“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胡姬的双鬟窈窕可爱,举世无双,据说有千金之价呢!唐时白居易《续古诗》之五云:“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白居易笔下的这位双鬟女儿品貌俱佳,温润如玉,令人赞叹。北宋王安石有《仲元女孙》诗云:“双鬟嬉戏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绣襦。”这位宰相王安石家的庭院里,也有梳着双鬟的女儿们嬉戏玩耍,还争着比谁的衣裳花饰图案更漂亮、好看。
可见,古时梳理双鬟的女孩子多在十五六岁。准确来说,“初合双鬟”应指女孩满十六岁,即所谓“二八”之年,朱家有女初长成。此时的朱淑真当已长成亭亭玉立、身姿苗条的妙龄少女。而十八岁则是当嫁之年。所以二八双鬟之年当是思春望嫁的时候。朱淑真也到了这个年龄,刚刚梳起双鬟,就开始学画眉了。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曾经说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古代的红颜女子最具美感的两项闺中事就是梳发与画眉。“双鬟”是诸多发式中最清纯可爱、浪漫天真的一种,曾是未婚少女的特有发式。“画眉”则更有一种妩媚的意绪。古时候红颜女子用在眉上的心思可谓深矣。曾经还有专门的《眉谱》来介绍各种各样的眉型。有的形如柳叶:“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有的纤细如线:“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有的短阔如桂叶:“新桂如蛾眉”(李贺),有的形如远山:“一双愁黛远山眉”(韦庄)等等。
眉的功能不只是好看,美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情。它和一双澄澈明亮的眼睛一起共同传递着脉脉心语。所谓“起眉动眼”、“眉目传情”即是此意。一个女孩子开始学画眉的时候,一定就是春心萌动,情窦初开的时候。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二八之年的朱淑真在学着画眉时,一支眉笔轻扫淡眉,望着镜中顾盼有情的自己,就很自然地想到:“未知心事属他谁”。谁来欣赏自己的容貌呢?如今,她到底为谁梳妆为谁容?
于是,她开始了一个少女浪漫旖旎的想象:未来的那个“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后世有所谓“白马王子”,在朱淑真那个时代大概流行的就是饱读诗书、风度翩翩的白面书生了。宋朝是个崇文偃武的朝代,而且不太讲究门第出身,寒门子弟只要用功读书就有金榜题名的机会,就能能够出将入相。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也非常高。当年苏东坡曾经乘船顺江而下,一路上出现沿岸万人争睹其风采的壮观场面,成为那个时代的“天王巨星”。
所以,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爱读书、喜诗词的朱淑真心目的情郎一定要有才华:“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萧郎”一般指中意的情郎,有说是从箫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传说中而来,也有说是原指梁武帝萧衍。显然,这里就是指少女梦中的情郎,和“檀郎”意同。朱淑真在梳好双鬟、正在画眉的时候,望着镜中自己的冰雪容颜,顿时想到了未来的“萧郎”。等到花好月圆的那一天,一定要和未来的郎君一起赏读自己的万首诗歌。
在朱淑真的梦想中,和自己以诗酬唱传情的那个“他”,一定谈吐不俗,才华横溢,一定是一袭青衫,眉目疏朗,儒雅潇洒。和“他”一起花前吟诗,月下弹琴,至会心处对他羞涩一笑,两情缱绻,温馨无限。
这画面在少女朱淑真看来,那简直是世间最浪漫的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